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视角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生态视角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原理景观不仅是可视的,更是可用、可玩的,要满足游人的各种使用要求。功能分区主要指景观规划功能分区平面、交通流线组织安排、场地竖向设计、管线布置等,将功能等进行组合。(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原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的建设行为无疑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域生态结构。

生态视角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觉原理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界最主要的方式,人们通过视觉获得外界信息.人的信息在正常情况下75%~87%的获得来自视觉。人类感受世界的方式通过五官,但视觉比听觉、嗅觉、触觉等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1.社会性视域

综合听觉、嗅觉、触觉等因素,对于社会性场所的感知,视觉感知为0~1000 m。在500~1000 m的距离内,人们根据背景、光照、移动等识别人群。在100 m内可以分辨出具体的个人,这就是社会性视城;在70~100 m可以有把握地确认一个人的性别、大概的年龄和正在干什么;在30 m内能看清人的面部特征、年龄和发型;在20~25 m范围内,大多数人能够看清人的面部表情和心绪,这样能够识别对方,在看清对方的情况下,才会令人产生兴趣,才会有社会交流的实现,因此,20~25 m是一个景观场所设计中的重要尺度。

2.视野

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外界变化,人眼对景观环境中的形状、色彩、光的变化、质感等特别敏感。人眼通过直观的感受对视野中的环境做出积极评价和反应。

不受干扰的视野,才能完整清晰地看到“景观”。眼睛有一个视阈的范围,观景时,眼睛在水平方向上能够观察到120°的范围,清晰范围大约45°;在垂直(竖向)方向上能够观察到130°的范围,清晰范围也是45°,中心点1.5°范围最为清晰。

3.景物高度与视距之比

在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环境中,应主次有别,需要选择合适的观赏景物地点和距离,这样便于从主要空间处看其他小环境,为人们参观、交往等提供场所。景观环境的质量好坏关键是能否吸引人的注意。视角确定了具体的观赏景物高度与视距之比,也就是竖向的视野。对于全面整体的欣赏景观有重要的意义。

4.视差

人的视觉系统总要用一定的时间才能识别图像元素,视觉残留现象表明,当某个景物消失后,该物象仍然能够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 s,若以每小时60 km的速度行驶,则每2~3 s时间车行驶30~50 m,这要求沿路的建筑或绿化植物的一个单元要超过50 m,才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同样,当人乘车欣赏景观的时候,在沿路景观设计中,景观单元长度一般要超过50 m才能产生整体的形象。

(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原理

景观不仅是可视的,更是可用、可玩的,要满足游人的各种使用要求。

这里的功能,就是给人的活动提供各种便捷。比如,到公园去玩,需要有路可走,有路标指引,有不同的植物,有草地,有老人娱乐的门球场,孩子们的娱乐场所(地),有老年大学,有走廊、亭,有水池或小湖,有游船,可能还有盆景园,有公园管理处,有公共厕所,有小卖店,有垃圾桶,有垂钓的地方,有喷泉广场,有露天演奏厅等等,以满足不同性别、年龄、喜好的游客各种使用需求。这些就是景观的功能要求。当然,不同的功能使用,需要用不同的场地进行分区,如动静分区、相似性分区、对比性分区等等。这些活动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或场所性特点。

1.活动内容

人在景观区域的活动主要是运动和休闲两类。

有目的地行进;散步;进行比赛或游戏;列队行进或其他集体活动等。运动景观环境一般要求平坦、宽阔、无障碍物,运动路线明确、清晰,距离便捷。而散步则可以要求曲径通幽,增加趣味。

对于残疾人、老年人等,设置无障碍设施环境,体现社会平等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停歇、眺望景色、读书看报、等待、交谈、唱歌、讨论、演说、集会、仪式、饮食、饮水、洗手等。休闲环境要有目的地设置长椅、遮阳设施或绿荫、景观以及照明灯具等,方便人们休息、散步活动等,要在功能上为活动的方便创造条件。

2.功能分区

在任何一个景观规划设计中都包含如何处理基地和组织场地中各项内容的问题,这是设计之前首先要规划和思考的,也是核心的问题。场地规划设计包括建筑物、道路、活动设施、景观小品雕塑水景、工程设施等。功能分区主要指景观规划功能分区平面、交通流线组织安排、场地竖向设计、管线布置等,将功能等进行组合。重点解决平面布局中的功能关系问题,保持不相互干扰又尽量隔离分开。

(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原理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的建设行为无疑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域生态结构。首先,应协调设计地域的地形地貌,利用设计地域特有的要素,尽量保持原有地貌特征;第二,在功能上维持生态平衡,注意景观生态链的协调有序;第三,注重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之间的良好关系。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存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生态设计是一种以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的设计思维,生态设计讲究系统的分析和整体的规划,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多维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事物的价值,是一种不以人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讲究的是整体的价值,把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来思考。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生态的意义理解为:其一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调理;其二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性原理具体表现为几种形式:尊重乡土文化、保护自然以及4R原则。(www.xing528.com)

1.尊重乡土文化

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坡、植被及能量等来设计。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与文化因素结合在一起,从而维护场所的生态健康。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也最低。

2.保护自然以及“4R原则”

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另外,Reduce(减量)、Reuse(复用)、Recycle(再生)以及后来增加的Recovery(能源回收利用)这四点成为景现设计中不得不遵守的“4R原则”。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尽可能地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坡、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尽可能地将废物变成资源,取代对原始自然材料的需求;尽可能地避免将废物转化为污染物。让自然做主,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地区的青山绿水。例如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之中。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

在设计实践中充分地理解和尊重自然伦理,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作为谋求完美生活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人类的行为模式,制定社会、经济的详细发展计划。

(四)景观规划设计的空间原理

1.景观的空间特征

景观的空间也是由点、线、面、体形成的,然后由点、线、面、体形成具体的内容、形态、规模、色彩和质感,然后形成不同空间的给人的不同心理感觉,形成景观空间不同的特征。

空间具有私密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2.景观空间形态

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和混合空间三种形式。

容积空间基本形式是围合的。具有静态、向心、内聚的特点,空间中的墙和地的特征突出。立体空间的形式是填充的,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流动和散漫之感。混合空间有容纳的特点,如景观空间中的树木、构筑物、景观小品、地面铺装等等。

空间形态需要通过围合和占有等基本形式形成不同的空间。

3.景观空间的围合

景观空间围合需要密实度和连续性,同样的高度,围合的程度越高,密闭性越强;围合的程度越小,渗透和开放的程度越高。

单个空间处理,要注意空间的大小、尺度、封闭性、构成方式、构成要素(形、色、质感)等空间表达的意义和单个空间设计的性格。多个空间在处理时要注意空间之间的对比、渗透、层次和序列的关系。为了获得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需要注意景观空间之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关系。

4.景观空间的边界

空间的边界,通过竖向的空间或者空间的下沉与封闭性的手法界定景观空间的边界。通过树木、景观小品(如垃圾桶、街灯、座椅、雕塑等),以及建筑围合、渗透(封闭不严)造成柱、墙形式,形成一种封闭性空间。封闭性强的,则边界强;封闭性弱的,则边界弱。

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和人眼与空间的比例、竖向边界的距离、高差有关。人眼所见的景观边界或建筑物等距离、体量和比例等,产生出的心理效果,也取决于人眼所见到的景观或建筑之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距离。

5.围合空间的视线控制

景观空间中,人的路径一般都会选捷径,这是一种本能。在平坦的地方,人会走直线;在缓坡或浅洼处,走的路线接近直线;在陡坡,人走的路线会避开陡坡路径趋向于平缓,沿等高线延伸;在深沟处行走时,沿坡的上沿行走。总之,行人都会选择能减少体力和使身体舒适的平路、缓坡行走。

由于行人走捷径的特点,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设计相关的景观节点,有趣的景观节点更有利于吸引人按预期设计的路径行走,形成有效的视觉流线,构成视线控制。视觉流线的连续性和趣味性通过景观节点的有效设置,通过铺地材料,进路宽窄、曲直,绿化如树阵、花草、绿篱等,道路标识,沿途建筑亭台雕塑等进行引导,设计恰当的景观节点和路径,来控制景观视觉流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