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的构造及形成
1.蛋的构造 蛋由蛋壳、蛋白、蛋黄三大部分构成。
(1)蛋壳 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蛋壳上有许多小气孔,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新鲜蛋的蛋壳表面有一层水溶性的胶护膜,可防止微生物侵入和蛋内水分的蒸发,如将种蛋洗涤、长期存放或被粪便污染,壳胶膜就容易被破坏。蛋壳内有二层膜,即内、外壳膜,当蛋产出遇冷后,其内容物收缩致使内外壳膜分离,常在蛋的钝端形成气室。种蛋存放时间越久,蛋内水分蒸发就越多,气室也就愈大,所以气室的大小是检验蛋新鲜程度的标志之。蛋壳具有保护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作用,并供给胚胎所需的无机盐。
(2)蛋白 蛋白分四层,最外层为外稀蛋白层,约占蛋白的23%,向内依次是外浓蛋白是约占57%;内稀蛋白层,约占17%;内浓蛋白层,约占2%。内浓蛋白层在蛋黄两端形成系带,起着固定蛋黄位置的作用。经过剧烈震动后的种蛋,系带常常被损,致使孵化率下降。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供应胚胎发育的营养需要。
(3)蛋黄 蛋黄的内容物由一层薄而透明的蛋黄膜包裹。新鲜蛋的蛋黄膜弹性好,可以维持蛋黄成一定形状;陈旧蛋的蛋黄膜弹性差,易破裂而造成散黄。在蛋黄上面有一白色圆点,称为胚珠,受精后胚珠形成胚盘。胚盘比胚珠大,且有明区和暗区之分,胚珠较小,无明区和暗区之分,利用这些区别,可将种蛋打开后判断种蛋是否受精。胚盘经孵化发育成为胚胎,蛋黄主要供应胚胎营养。
2.蛋的形成 蛋是在母禽的生殖器官内形成的。母禽的生殖器官主要包括卵巢和输卵管两大部分。卵巢是产生卵子的器官,卵子成熟后掉入输卵管,在输卵管伞部(漏斗部)卵子受精,进入膨大部(蛋白分泌部)形成蛋白,首先分泌内浓蛋白层,因卵下行时的旋转作用而形成扭曲的系带;然后分泌内稀蛋白层,再分泌外浓蛋白层,最后再包上外稀蛋白层。卵继续下行到达峡部,形成内、外壳膜,再继续下行到达子宫部。卵在子宫部停留时间最长,18~20h,子宫部分泌子宫液(水分和盐分),形成蛋壳、色素和胶护膜。卵在子宫部已形成完整的蛋,到达阴道部,只待产出。蛋在输卵管停置的时间共24~26h。
3.畸形蛋产生的原因
(1)双黄蛋 两个卵同时成熟或成熟时间相近,在输卵管内相遇,被蛋白包在一起而形成。多见于产蛋初期或盛产期或具有某些遗传特性的品种。
(2)软壳蛋 母禽营养不良,日粮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或维生素D缺乏;天气炎热引起食欲下降;疫苗反应;长期或过量服用磺胺类药物;母禽受到惊吓;母禽过肥或输卵管发炎;某些疾病等。
(3)蛋包蛋 母禽受到惊吓或生理反常现象,使输卵管逆蠕动,把已经形成的蛋又推向输卵管上端,待恢复正常后,又重新下行而形成。
(4)血、肉斑蛋 输卵管发炎出血或输卵管黏膜上皮脱落,饲料中缺乏维生素K等。
(5)异形蛋 呈长形、球形、两实头尖形、腰鼓形、扁圆形等形状。主要是由于输卵管的异常蠕动和收缩造成的。
(6)小蛋(无黄蛋)由于输卵管黏膜组织脱落或其他异物刺激输卵管分泌蛋白和蛋壳,形成无蛋黄的小蛋。
(二)种蛋
1.种蛋选择
(1)种蛋来源 来自生产性能高而且稳定、健康无病、饲养管理完善、种蛋受精率高的种鸡群。
(2)外观选择
表面清洁度 要求清洁卫生,无任何污染。
蛋重(大小)符合品种标准,大小均匀一致,一般不要超过或低于该品种标准蛋重的15%。
蛋形 正常为卵圆形,其他形状即为畸形,不能作种蛋用。
蛋壳厚度 蛋壳过厚的钢皮蛋、过薄的沙壳蛋和皱纹蛋,都不宜作种蛋。
蛋壳颜色 应符合品种要求。
(3)听音选择
两手各拿几枚蛋轻轻地碰撞,听其声音,判断蛋壳是否有裂纹以及蛋壳的厚薄。
(4)照蛋透视
用照蛋器透视种蛋内部,观察蛋壳有无裂纹,气室的大小、位置,蛋黄膜的完整性、流动性,是否粘壳,有无血斑、肉斑等。
(5)剖视抽检
随机抽检,打开种蛋观察其内部品质。尤其注意观察胚盘、胚珠的区别。
2.种蛋的消毒
(1)消毒剂浸泡 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min左右,水温在40℃~45℃,然后捞出晾干。应注意保持消毒液的卫生和有效的浓度。
(2)熏蒸消毒 在消毒柜中按每立方米空间用30mL福尔马林溶液和15g高锰酸钾的比例配合,在温度为25~30 C、相对湿度为75%~80%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30min,注意事项:福尔马林具有腐蚀性,应注意安全;用药顺序是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容器中,然后将福尔马林加入高锰酸钾中;熏蒸种蛋时应避开已经发育24~96h的胚胎;如果种蛋“冒汗”(即蛋先表面有水珠)时,不能熏蒸,须当水珠蒸发后,才能熏蒸消毒。
种蛋的保存 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为23.9℃,保存种蛋的适宜温度为12℃~15℃,相对湿度为70%~80%。种蛋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周,超过1 周时应每天翻蛋1~2次,以免蛋黄黏壳。
(三)鸡的胚胎发育
1.孵化期 种蛋在适宜条件下发育成雏鸡所需要的时间称孵化期,鸡的孵化期为21d。影响孵化期的因素有很多,如蛋用型比肉用型孵化期短;小蛋和薄壳蛋比大蛋和厚壳蛋的孵化期短;种蛋保存时间过长,则孵化期延长,而且出雏时间参差不齐;孵化温度偏高或偏低,孵化期也会缩短或延长;近亲繁殖会使孵化期延长。孵化期的延长或缩短均是不正常现象,对孵化率和雏鸡品质都有不利影响。(www.xing528.com)
2.胚胎的发育过程
(1)胚胎在蛋形成过程中的发育 卵巢排卵后,卵子进入输卵管伞部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同时就开始发育,到蛋产出体外为止,形成了具有内、外两个胚层的胚盘。蛋产出体外后遇冷,胚胎发育停止。
(2)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
①胚胎发育的外部特征 受精蛋入孵后,胚胎即开始第二阶段发育,很快形成中胚层,以后就从内、中、外三个胚层形成新个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从形态上看,鸡胚胎发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1~4d为内部器官发育阶段,第5~14d为外部器官发育阶段,第15~20d为胚胎生长阶段,第20~21d为出壳阶段。
②胎膜的形成及功能 胚胎发育的同时,形成四种胚外膜,即卵黄囊、羊膜、浆膜(绒毛膜)和尿囊。卵黄囊于孵化第2d开始出现,第9d覆盖于整个卵黄表面。卵黄囊是胚胎的营养器官,早期的呼吸器官和造血器官。羊膜在孵化第2d出现,第4~5d形成羊膜腔,包围胚胎。羊膜腔内充满羊水,起平衡压力、保护胚胎免受震动和防止粘连的作用,还能维持胚胎早期需要的湿度。羊膜褶的外层为浆膜,紧贴于内壳膜上,后期与尿囊结合成尿囊浆膜。尿囊于孵化第2d出现,第10d包围整个胚胎内容物并在蛋的锐端合拢。尿囊是胚胎的呼吸器官和营养吸收器官,吸收蛋白和蛋壳上的矿物质,接收胚胎的排泄物。
(四)孵化条件
1.温度 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不同日龄的胚胎对外界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孵化初期胚胎代谢处于低级阶段,自身产热少,因而需要较高的温度;孵化后期,代谢加强,产热量增加,需要较低的温度。孵化的供温制度可以根据入孵上蛋的方式而定。如果是整批入孵,可采用降(变)温孵化,孵化温度随胚胎日龄增大而逐渐下降;如果是定期分批入孵,可采用恒温孵化,但新、老蛋要交错放置,以便相互调节温度,温度恒定为37.8℃。
在实际生产中,应做好“看胎施温”工作,通过胚胎发育检查,作为制定与控制孵化温度的依据,不要死搬硬套。
2.湿度 湿度偏高时,蛋内水分不易蒸发,雏禽腹大,脐部愈合不良;湿度偏低时,蛋内水分蒸发过多,容易引起胚胎与壳膜粘连。孵化期掌握湿度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胚胎产生羊水和尿囊液,湿度宜在70%左右;中期胚胎要排出羊水和尿囊液湿度宜在60%左右;后期有足够的湿度,二氧化碳和水分作用,使蛋壳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蛋壳变脆,有利于破壳出壳,湿度应在65%~70%为宜。
3.通风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证胚胎正常的新陈代谢,必须供给新鲜的空气。孵化器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能高于1%,否则易使胚胎发育迟缓,胎位不正或畸形,死亡率增加。孵化前期需氧量少,后期增多,后期胚胎的需氧量可为前期的10倍。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应随着胚龄的增大逐渐开大孵化器的通气孔。
4.翻蛋 翻蛋的目的是改变胚胎位置,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使胚胎受热均匀,也有助于胚胎运动及改善胎膜血液循环。孵化前期的翻蛋更为重要。机器孵化一般每昼夜翻蛋12次,每2h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90%,落盘后停止。
5.凉蛋 凉蛋是指在孵化后期短时间降温,及时散发胚胎多余热量,增强孵化器内气体对流,促进胚胎气体代谢。对于功能良好的孵化器,在机内温度正常时一般不需要凉蛋,只有机内温度偏高、胚胎发育过快时,才有必要进行凉蛋。凉蛋方法是每天两次,每次凉蛋时间依季节、室温和胚胎发育状况而定,一般20~30min,将机门打开,关闭电源,只开动风扇,并把蛋盘从蛋盘架中抽出1/3,用眼皮试温,感到微凉(30℃~35℃)时,再继续进行孵化。
(五)照蛋检查
1.5~6d鸡胚 正常活胚:血管网明显,可见胚胎黑色的眼点,蛋色暗红;弱胚蛋:血管细少,眼点不明显或看不到,蛋色淡红;死精蛋(血蛋):可见血圈或血环紧贴蛋壳上,无血管网,有时可见死胚的黑影,蛋色暗黑;无精蛋(白蛋):无血管,无胚胎,蛋色浅黄透亮。
2.10~11d鸡胚 正常活胚:尿囊在蛋的小头合拢,尿囊血管明显粗大;弱胎蛋:尿囊未全部合拢,蛋的小头发亮,血管纤细;死胎蛋(毛蛋):尿囊未合拢,小头发亮,整个蛋无血管。
3.18~19d鸡胚 正常活胚:气室大而倾斜,气室边界弯曲,蛋的小头发黑不透明,可见黑影闪动(胎动);弱胎蛋:气室小倾斜不大,气室边界较平整,蛋的小头发亮,蛋白未全部利用完,胎动较弱;死胎蛋(毛蛋):气室小而不倾斜,气室边界整齐,蛋的小头发亮,无胎动。
(六)机器孵化的管理技术
1.孵化前的准备
(1)制定好孵化计划。
(2)电气零件及附属用品的准备。
(3)孵化器的校正、检验试机运转。
(4)孵化室孵化设备及用具的消毒。
(5)种蛋消毒。
(6)种蛋预热 从种蛋贮存室取出的种蛋不能马上入孵,应在22~25℃的环境温度下预热4~6h。
(7)入孵 入孵时间一般以下午4~5点为好,这样可使大批出雏时间安排在白天,有利于工作。
2.孵化管理
(1)孵化条件的调控。
(2)照蛋检查。
(3)落盘 鸡蛋孵化到18~19d,将胚蛋从孵化器的孵化盘转入出雏器的出雏盘内继续孵化至出壳,称为落盘。落盘时要提高室温,动作要轻、稳、快减少破蛋。落盘后停止翻蛋,注意增大通风量,适当增加湿度。
(4)拣雏 大批出雏时,一般每隔4h拣雏一次。将绒毛已干、脐部收缩良好的雏禽拣出来,同时也把蛋壳拣出来。后期应将仍未破壳的胚蛋并盘,使蛋温均匀,有利于出雏。对于已啄壳但无力挣扎出壳的弱雏,可人工破壳助产。助产要等到雏禽的尿囊血管枯萎后方可进行,否则易引起大量出血而死亡。
(5)清理消毒 出雏完毕后,将孵化器、出雏器、蛋盘、出雏盘和水盘等进行一次性彻底清洗消毒,为下一次孵化做好准备。
(6)停电处理 最好有备用发电机,停电后,对胚龄小的要注意保温,提高室温在25℃以上,将孵化器门和进气孔关闭;对胚龄大的要注意散热,每15~30min翻蛋一次,经常打开机门,或上下调盘,加强检查,如有接近落盘的后期胚蛋,可提早落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