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总述

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总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中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循环通道。心脏的自动节律性产生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其中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最高,心脏的每次兴奋,都是从窦房结开始,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博点。心肌对适宜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心室收缩期,动脉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在心室舒张期,动脉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因此,把肝、脾等器官称为“贮血库”。

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总述

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中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循环通道。

1.心脏

(1)心脏的形态和位置 心脏为中空的倒圆锥形肌质器官,其前缘稍凸,后缘平而直。位于胸腔纵隔内,与第3~6肋骨相对,夹于两肺之间,略偏左并稍向前倾。心基位于肩关节水平线上,心尖在第6肋骨下端,距膈2~5cm。

(2)心脏的结构 心脏有四个腔,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房室口上有3片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左房室口附着两片大的瓣膜,称二尖瓣。瓣膜的游离缘朝向心室,并有腱索连于心室壁的乳头肌上。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有3个半月形瓣膜,称半月瓣,瓣膜袋口朝向动脉。

2.血管

(1)血管的分类和结构 血管按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动脉是引导血液出心脏并向全身输送血液的管道,管壁厚而富有弹性,空虚时不塌陷,出血时呈喷射状;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脏的血管,多与动脉伴行,管壁薄,弹性差,易塌陷,出血时呈流水状;毛细血管是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管壁非常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具有很大的通透性,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血管的分布 家畜全身的血管可分为大循环血管和小循环血管。

①大循环 大循环又称为体循环,从左心室开始,通过主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全身各处形成毛细血管网,而后汇集成前腔静脉和后腔静脉,返回右心房。

②小循环 小循环又称为肺循环,从右心室开始,经肺动脉进入肺,在肺内形成毛细血管网,而后汇集成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3.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心脏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性能,称为自动节律性。心脏的自动节律性产生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其中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最高,心脏的每次兴奋,都是从窦房结开始,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博点。窦房结产生的兴奋,可沿心肌细胞膜向外传播,称为传导性。

心肌对适宜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心肌兴奋的表现是心肌纤维收缩,称为收缩性。

(2)心动周期、心率和心音

①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又分为三个时期: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间歇期。

②心率 健康家畜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牛的心率为45~50次/min,羊的心率为70~80次/min。

③心音 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瓣膜的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血流振荡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它由“通一嗒”两个声音组成,前者叫做第一心音,出现于心室收缩期,又称心缩音,其特点是音调低而持续时间长;后者叫做第二心音,出现于心室舒张期,又称心舒音,其特点是音调高而持续时间短。

4.血管生理

(1)动脉血压和动脉脉博(www.xing528.com)

①动脉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在心室收缩期,动脉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在心室舒张期,动脉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②动脉脉搏 心室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主动脉壁发生同样节律扩张和回缩的振动。这种振动沿着动脉管壁以弹性压力波的形式传播,形成动脉脉搏。通常临床上所说的脉搏就是指动脉脉搏。牛的脉搏检查在尾动脉。

5.血液

(1)血量 血量是指体内血液的总量,其中一部分在心血管内流动着,称为循环血量;另一部分存在于肝、脾、肺及皮下等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中,称为贮备血量。因此,把肝、脾等器官称为“贮血库”。

(2)血液的组成及机能 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的液体,由血浆、血细胞血小板组成。将加有抗凝剂的血液置于离心管中离心沉淀后,能明显地分成三层:上层为黄色的血浆,下层为深红色的红细胞层,在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一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如血液不做抗凝处理,将很快凝固,并析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①血浆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主要有血浆蛋白、血糖血脂、无机盐、维生素激素和酶等物质。

血浆蛋白包括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可形成血浆胶体滲透压,调节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水平衡;可形成蛋白缓冲对,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球蛋白含有大量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纤维蛋白原可参与血液凝固。

②白细胞 白细胞是有核细胞,呈球形,体积大,数量少。白细胞可分五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有许多细小而分布均匀的淡紫色中性颗粒,并有吞噬作用,能吞噬进入血中的细菌、异物和衰老死亡的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充满粗大而均匀的圆形嗜酸性颗粒,一般染成橘红色,在过敏性疾病或某些寄生虫疾病时明显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内有肝素组胺

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细胞质呈弱嗜碱性,内有散在的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能吞噬较大的异物和细菌。

淋巴细胞数量较多,呈球形,主要参与体内免疫反应。

③血小板 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碎片,其主要机能为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

④红细胞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面凹的圆盘状。红细胞具有运载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并对机体所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起着缓冲作用。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所有功能均与血红蛋白有关。

(3)血液凝固 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①血液凝固的机制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连锁性反应过程,大体可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步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第三步为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②抗凝和促凝的措施 抗凝或延缓血凝的方法有低温,加入抗凝剂,使用肝素,脱去纤维;加速血凝的方法有升高温度,提高创面粗糙度,注射维生素K。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