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音乐的开端及其原理

色彩音乐的开端及其原理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即对色彩的感觉能引起相应的听觉,现代的“彩色音乐”就是这一原理的体现。当演奏音乐时,在音乐厅侧幕上即出现彩色光线的变换,使音乐与色彩的变化相映成趣。因此过去研究过色彩与音乐的人也指出这种联想往往是随意的。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色彩感强的作曲家。这可以说是色彩音乐的开端。

色彩音乐的开端及其原理

明度饱和度较高的鲜艳的色彩,具有高亢、欢悦的音乐

明度和饱和度较低的暗色,则具有低沉、伤心、难过的心境及音乐感受

音乐通常会唤起如视觉、情感、空间等多方面的联觉,同时,听觉和视觉决定了音乐和美术艺术特点和效果,视觉是听觉的形象表现,而听觉则比视觉表现得更加丰富生动,赋予人联想。虽然听觉和视觉都可以感悟到语言难以表达的心理及情感活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能让我们领略到异样的艺术境界。关于色彩和音乐的关系研究,曾经在欧洲比较盛行。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即对色彩的感觉能引起相应的听觉,现代的“彩色音乐”就是这一原理的体现。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人们在绘画、建筑环境布置、图案设计等活动中经常利用联觉现象以增强相应的效果;有些画家进行过联觉实验,比如用鲜明的色调对比引起一种非视觉的反应;联觉还被许多诗人用做一种创作手段。如果声音能用视觉感知,而味道能用听觉感知,我们可能会看到带颜色的音符,品尝到甜的或咸的歌曲,触摸到粗糙的乐曲。以法国著名印象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为开始,音乐家们在用音响传达视觉感受的色彩方面作了大量探索。他的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明月之光》《枯萎的落叶》都是传世名作。之后,其他作曲家也纷纷采用这一表现手法,如俄罗斯作曲家斯克利亚宾创作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在使用的乐器中有一架作曲家自己发明的色彩风琴。当演奏音乐时,在音乐厅侧幕上即出现彩色光线的变换,使音乐与色彩的变化相映成趣。英国作曲家亚沙富利斯曾创作了一首《色彩》交响乐作曲家自己叙述说:“第一乐章——紫色的,它是华丽的色彩,不是死亡的色彩;第二乐章——红色的,它既是表现艰难、勇气的色彩,又是表现出魔法变幻的色彩;第三乐章——蓝色的,这是体现权威与忧郁的色彩;第四乐章——绿色的,这是体现希望、欢乐、青春和胜利的色彩。”后来又有一名美国作曲家路易斯・库柳贝尔格创作的交响乐曲《九种色彩》,他所表现的色彩显然比《色彩》交响曲更丰富。

色彩组成的等级序列,就是光谱中的等级序列,还有亮度和饱和度从低到高的排列序列。从冷到暖所包含的能分辨的灰色有200多种,从紫色到紫红色的色谱系列中又能分辨的160种。虽然阿恩海姆强调画家可以自由地使用每个色阶的任何色彩,而音乐家只有为数不多标准音符数,但是色彩的可分辨性并不是眼睛都能分辨的。根据我们日常的经验和生活积累,通常情况下,色彩可用冷暖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色彩给人的感受上。在知觉领域暖色更接近于光和色的感觉,暖色给人的感觉是热情,如黄色、橙色、红色等,犹如歌曲中的高亢和欢悦的心情及音乐感受,而明度和饱和度较低的暗色,如深蓝色、深灰色等本身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则具有低沉、伤心、难过的心境及音乐感受。

色彩明度的高低和声音高低的关系,也是能够容易让人感受到,不同的色彩,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声音表情,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用的音色与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不用颜色是极为相似的。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有许多音乐家把音乐与颜色相比拟,把它们分别联系起来,1876年,当时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提出了一个音乐家们可以接受的比拟。(如下表)

颜色与乐器的比拟(www.xing528.com)

这种比拟得到众人的赞同。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时,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明朗的长笛声部吹出了蓝色的天空,而单簧管的独奏乐句,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似乎呈现出了玫瑰花一般的美丽色彩……

至于铜管的音色与红颜色联系起来的确是比较恰当的,它强烈、红火、振奋而又雄壮。另外,音乐家也认为双簧管的音色常常是绿色的。这种音色与颜色的联想是人们在艺术欣赏中逐渐获得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过去研究过色彩与音乐的人也指出这种联想往往是随意的。著名作曲家柏疗兹的乐器法中说:“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而他的作品在音色上确实是很丰富多彩的。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色彩感强的作曲家。 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想,产生于生活实际和艺术实际。有了这些联想我们可以在音乐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加形象的多彩的艺术感染力。

1789年,科学家、诗人达文将一个油灯的光线通过可以活动的彩色玻璃射到银幕上,它可以随意变换色彩,然后将它与一架竖琴连结起来,使琴声与色彩按设计好的联系规律而同时改变,这样就产生了称为“可见的音乐”。这可以说是色彩音乐的开端。 在历史上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古诺的音乐引起紫色的联想等等。这些说法虽然有些过于笼统,可是却说明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是可以理想到丰富色彩的。

《花园》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作品传达出了色彩所表现了音乐感,是观赏者得到美感和乐趣111

色彩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 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掉性、音区等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目前许多较多由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如电影、录像多媒体等都充分将这种特性进行了运用,展现了丰富、心音的视听印象。如《花样年华》《旺角卡门》《东邪西毒》,都很注重色彩基调对影片气氛的渲染和构图对电影叙事主题的表达,再如杜琪峰黑帮题材的电影,都是用冷色调,昏暗的光线来渲染黑社会的黑暗风格。还有一些电影采用自然的色调,来营造美感,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战争之王》《纽约,我爱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