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闲置建筑改造为机构类养老服务设施是指将闲置的厂房、办公楼、会所、招待所等建筑通过重新安排空间格局、改变内部装饰等方式改造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厂房、办公楼、会所、招待所等早年建设的建筑物由于空间功能不符合当前需要而遭到淘汰,处于闲置状态。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中,明确指出“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培训中心、招待所、疗养院等转型为养老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事实上,这些闲置建筑建设年代早,有许多处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社区的老龄化程度高、配套设施成熟,适合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改造闲置建筑既解决了城区中心养老建设用地缺乏的问题,又可以提升闲置土地利用率,为城市空间带来新的活力。
由于改造类项目往往比新建类投资低,许多由养老运营机构投资的项目都倾向于改造类建设模式,其中也有许多成功案例。例如北京的寸草春晖养老护理机构就是将北京某社区中经营状况一般的旅馆,改造为中小规模的社区型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客群主要定位为半自理、失能老人,为之提供平价、专业的护理服务,并向周边社区提供小饭桌等服务。开业后,该机构床位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不仅受到老人好评,也赢得了周边居民的认可。然而,改造类建设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制约。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周边社区居民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接纳程度、建筑本身的改造可行性等方面都对改造类项目有较大影响。(www.xing528.com)
未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可建设的空白用地将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将为闲置建筑改造类,在建设前需要对目标建筑进行充分的考察和判断,选择地段区位、建筑结构形式、空间格局、规模等方面更加符合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定位与需求的闲置建筑进行改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