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经验研究:救济主导时期成果分析

国内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经验研究:救济主导时期成果分析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这一时期家庭以多子女为主,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低,绝大部分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采取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形式。当时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数量有限,普遍规模不大,建设投资十分节省,以砖瓦平房、多层小楼房为主[3]。卫生间多采用蹲便形式,老人使用不便,许多楼房并未配置电梯、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楼也十分困难。

国内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经验研究:救济主导时期成果分析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这一时期家庭以多子女为主,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低,绝大部分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采取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形式。退休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享受到养老保险,经济上有了保障,住房福利化分配制度也基本能够保证退休职工的居住问题[1]。然而,当时社会上也存在少量的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人员,其中包括部分无家可归、无人照顾、无生活来源的孤寡病残老人。为解决他们的养老照看问题,城镇中建设了一批“残老教养院”(后更名为社会福利院),农村则通过集体方式兴办了敬老院、光荣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这些设施基本不对社会开放服务,主要用于救济孤老,不收取费用或者收费极低,护理服务内容也以保证基本生存为原则[2]

当时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数量有限,普遍规模不大(10~80床),建设投资十分节省,以砖瓦平房、多层小楼房为主[3](图1.1)。居室中基本不设卫生间,老人需要在公共卫生间、公共浴室洗漱洗澡,条件较为简陋。卫生间多采用蹲便形式,老人使用不便,许多楼房并未配置电梯、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楼也十分困难(图1.2-1.3)。(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