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日趋稳定,子女相继独立,负担相应减轻。1970年代中后期,是秋园人格上得到升华,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其自红尘退守空山,磨炼沉思,终至于大彻大悟。 1975年作《面壁图》,题曰:“空山危坐,洞精澈微;面壁九年,破壁而飞;参色知空,叩音求寂;一相不着,塾面塾壁?”恰如王维《桃源行》所云:“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世人之于黄秋园,既无法理解,亦大抵唯有“遥望”之而已。
秋园此时期所作山水画,多寄寓着超然物外、不随世俗和淡泊名利的情怀。1975年作画题句云:“此幅秋山另一般,并无红绿要人看,画家不解随时俗,直气横扫翰墨端。”1976年题《溪亭客话图》云:“溪亭风致似蓬瀛,古木寒泉也自清。一笑相逢共忘世,此身何用伴浮名。”1977年题画云:“宁无古法任意皴,闲来无事画秋林。老汉自有孤云侣,何必王侯知姓名。”
此时期所作花卉,可视为画家兼诗人自己人格的化身。至少画有三幅《野梅》,分别题诗云:“梅花孤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情性,不画庭梅画野梅。”“既无画法亦无师,闲写梅花一两枝。野趣凭君常领略,荒村篱落月明时。”“杜甫诗成东阁,林逋梦绕西湖。雪冷霜浓香重,须知铁干冰肤。”《陈毅诗词选集》于197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秋园此时显然已读过其中“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诸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人们如坐春风,卓然自立,秋园亦喜不自胜,临池挥洒,作苍石一矗,青草一坪,翠竹三枝,题以“清风高节·一九七七年春月画”(秋园平日作画,多以干支纪年,此非偶然)。
此时期的古意画,尤可见秋园情愫。如《欧阳修诗意图》,全录其《醉翁亭记》,《石钟山记意图》,亦全录苏轼此文,《写王摩诘句》(别题《幽篁琴声》书王维《竹里馆》诗于水天相映之间,《匡庐胜境》图,则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全文于重峦叠嶂之际。凡所题字,洋洋洒洒,其上高平,如刀削斧切;其下则参差其款,随处渗入画中:书画相融,风格独具。
秋园此时“仿古人画意”诸品,正所谓入之愈深,其愈难,其见愈奇,而其出愈新。如关仝、李成、范宽、郭熙、刘松年、王蒙诸家,皆吞吐于其笔下。虽貌同而实异,辄推陈以出新,吞吐之间,多有独创。人们从《剑阁寻胜图》所题“营邱破墨华原骨,壁立千寻是剑阁”,可窥见此中消息。石涛谓:“不守一法,自得我法。”秋园深自得之。(www.xing528.com)
此时期秋园作画,心到手随,一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976年画庐山《香炉峰》图,题曰:“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波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丙辰春月清明后,连日大雨,不能出户,作此庐山图,以当卧游。”卧游者,以神遇之也。同年,《观瀑图》题记云:“丙辰秋月灯下戏作,目昏指直,落笔若有若无,在毫楮之外,因知画不必刻求也。”此幅属焦墨山水,画家目昏指直,枯笔全凭神遇,苍润厚洁,高迥独绝,见者无不称善(后来曾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傅抱石诸大师之作同于东瀛展出)。1977年夏月初伏甚热,秋园挥汗之际,忽念及1963年登井冈主峰所见,遂捉笔而写密树响瀑、万峰腾云的《井冈山图》一巨幅。诸如此类,皆可谓神来之笔,而非刻意求之者。
此时期中,秋园恒以画出庐山真面目为己任。除其他山水外,贯串此时期始终的代表作,当推《庐山高》《匡庐三叠泉》《香炉峰》《香炉峰远眺》《香炉峰述怀》《匡庐溪居图》《庐山浓翠图》《匡庐览胜》《国庐胜境》《庐山梦游图》等一系列巨制。山势崔嵬,顶天立地,烟云万状,寄意遥深。在冲淡宁谧的氛围中,融汇了画家以毕生精力凝聚而成的超绝手法,倾注了他对乡关山水的深情厚谊,写出了中华民族朴厚博大、深沉坚毅的高尚情操。
1979年初,秋园一扫平昔的郁闷之气,深感英雄行将有用武之地,颇思有所大作为,以宏大国画艺术,增进民族荣光。他逢人必说此志,与友人畅叙往日的艺术生涯和今日的亢奋之情,与裱画师傅欢谈来日的合作意愿。5月21日用餐时,他听到现在可以给他办画展的信息,心潮激荡,神采英拔,不意双箸从指间脱落,一代大师,竟以脑溢血与世长辞。千古丹青未尽才,其所作《庐山梦游图》,已完成却未及题字(后由刘海粟、李可染为之补题),计划欲作长达五十米的《庐山图长卷》竟没齿未能启毫。
秋园有子女三人:长子良楷能书画,兼擅书画鉴定与收藏,现为黄秋园纪念馆馆长;良柱、晓英并供职银行。秋园所传弟子:漆伯麟为滕王阁文史室专业画家,游新民为八大山人纪念馆专业画家,吴虎明仅从师一年,现亦为西湖商场业余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