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晚期的作品是独树一帜的,因为他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焦墨山水。说到秋园的焦墨山水,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黄宾虹。黄宾虹是秋园一生最敬佩的人,是在画风上也深受其影响。黄宾虹先生经过毕生努力和实践,在观察与体验的基础上坚定了积墨法的理念。他曾经说过:“北宋人画,积千百遍而成,虚实兼到,故能浑厚华滋。”他那种反复皴点墨色很重的画法,正是他多年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也是他所追求的“浑厚华滋”这一审美标准的体现。
黄秋园晚年的作品很成功地将积墨表现得恰到好处,达到一般画家难以达到的高度。他的画层层深厚,反复皴点,而且没有糊成一团,山石树木,古桥屋舍一一分明,却又统一在浑然的意境中,越是浓密之处越是有条不紊,越是浑厚之处越是笔墨分明,越是积墨最深之处越是看出层层叠加。从先生的积墨山水画中能看到黄宾虹的影子,他吸收了黄宾虹的积墨法,但有所变化和发展。黄宾虹创立了“宿墨法”,其焦墨作品都是反复皴点,墨色极重,只是画面未能完全脱去董其昌的面貌,不过这也是时代使然。黄秋园的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在用墨上,他不使用宿墨,他认为宿墨虽能增加画面的厚重感,但墨色浑浊无光,不能达到他所追求的苍翠欲滴的效果。如他的《忘归图》,就是郁密浓厚的代表之作,画中山石树木房屋交相呼应,错落有致,而且繁茂却不凌乱,层次分明。山石用笔干涩,苍茫浑厚,草木茂盛成荫,一隐士执杖独行其中,整个画面如世外桃源一般有清幽空寂之感。
黄秋园先生的山水画历程是从学习传统开始的,后来开创了个人风格强烈的画风。他大胆探索,独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名家的皴法新技法“秋园皴”。这是在传统技法“骷髅皴”上进行的创新,正如董其昌所言:“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这种“秋园皴”的出现,确定了黄秋园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秋园皴”是黄秋园在经过了对山石纹理长期细致的观察和传统皴擦技法的深刻领悟的基础之上,不拘泥于陈规之法而得多种皴法几经融合变化创造出来的新技法。他晚年创作的如《江山雪霁图》等几幅佳作都是运用了这种皴法所作,用笔潇洒却处处精到,墨彩酣畅淋漓,收放自如。构图饱满,充天塞地,画面上方留出很少的天空也常常用来题款,往往题款也是密密麻麻,留白甚少,这极少的留白确实是闪光之处。他的作品很少用传统山水的三段式构图,不论是创作技法还是构图布局,都是别具一格的。能够不为大众审美的改变而改变,坚持自己的原则,延续传统的精粹,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画风,真的实属不易。
当别人将黄秋园视为“大家”时,就代表着别人认同的不仅是他的艺术作品,更为本质的是,黄秋园那融合着人格魅力的传承与探索精神得到别人的肯定,有多少名人名家被他精湛的艺术技法所折服,亦被他高尚的艺术情操所感染。1986年,著名画家李可染在北京参观黄秋园的画展后就亲自写了一段题拔:“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谿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扑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李可染先生向来虚怀若谷,对艺术的追求更是严谨细腻,从不妄下评论,可对黄秋园却又如此高的评价,说明秋园先生的艺术精神令人敬佩,也说明秋园先生的作品的确让人折服,这样的评价也是实至名归。鲁慕迅也曾经说:“黄秋园在绘画艺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并能心无旁骛坚持自己的创作,非常令人敬佩。”说明秋园淡泊宁静的高尚品格让人欣赏,对艺术的努力与追求也让人折服。人品亦画品,高风亮节的品行和纯粹的艺术精神使得黄秋园在艺术的高峰上稳稳站立。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有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有坚持与创新的艺术精神。他的艺术足以让他在绘画史上永久保存一个不朽的位置。(www.xing528.com)
我们鼓励创新和个性的张扬,却反对创作者对传统的无知和抛弃。时至今日,中国山水画自身已相当丰富,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恰当的探索方式,选取能够正确反映时代面貌和时代特色的角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辟新的道路,所以我们要以黄秋园这样的大家为榜样。他的成就在于致力于传统,仿古却不抄袭,学习但不墨守成规,在不丢弃传统的基础上将别人的长处经过加工融合之后变成自己的,独创自己的风格,为中国山水画带来崭新的面貌,注入了新的思想源泉。
(原刊于《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