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秋园山水画墨法大揭秘!

黄秋园山水画墨法大揭秘!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法亦称“血法”,又曰用墨之法,它对于黄秋园山水画的绘制有着重要的作用。黄秋园作为我国传统山水画的代表作家之一,无论是在运笔还是用墨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黄秋园山水画中创新、灵动的笔墨形式以及超凡脱俗的画风也是其他画家无与伦比的。作为一名现代绘画爱好者,我们要深入挖掘黄秋园山水画的绘画特征,以为现代山水画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黄秋园山水画墨法大揭秘!

墨法亦称“血法”,又曰用墨之法,它对于黄秋园山水画的绘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笔法相比较,人们对于用墨的认识较晚。南朝萧绎在《山水松石》中首次提到“笔墨精妙”的观点,这也是人类对于用墨的最初认识。直到中晚唐之后,墨法才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并被作为墨法“六要”之一。王维、戴进、吴伟、石涛、张大千李可染等都是用墨能手。黄秋园在汲取前辈用墨技巧的同时,结合所要表现的物象特征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墨法,从而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世界,其具体可表现为“墨彩斑斓”以及“虚实相生”两个方面:

1.墨彩斑斓—运墨而五色具

黄秋园高超的用墨技巧首先表现在对传统“墨分五色”的匠心独运上。唐代的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中论述道“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王维也曾提到过“水墨至上”“墨分五色”的基本审美观。具体而言,所谓的“墨分五色”是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是指由于水墨混合的不同比例而产生的一种墨色层次。黄秋园对这种由于墨色层次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着敏锐的把握,所以他能够熟练地将不同的墨色运用到山水画创作之中去,从而形成了墨彩斑斓的用墨特点。这种墨色“寓绚烂于朴素之中”,既不落窠臼,又能使画家从物象固有的环境色彩的束缚中解脱开来,有利于画家情感的表达。黄秋园用墨的最高妙之处就在于它用淡墨时能保持墨色的清透秀润、神采焕发;用浓墨时则能保证墨色的浑厚饱满、沉着利索;用焦墨时则焦而不急、苍秀皆有;用泼墨时则酣畅淋漓、狂野潇洒,用泼墨时则层次分明、生动形象;而用积墨时则能保持墨色的圆润浑厚、层次空间分明。例如,黄秋园的《清流绕岩图》就表现出了“墨彩斑斓、运墨五色具”的用墨特征,画面中墨色灵活多变,既苍茫狂野又清透秀润。为了突出山体的层次感和质感,画家浓淡干湿互用,有时在淡墨湿笔中加入浓墨枯笔,抑或是在干笔中采用泼墨法,从而使整体画面表现得酣畅淋漓,尽显自然万象。此外,在一些关键之处,黄秋园还经常采用焦墨法加以点醒,以使整幅画面表现得更为和谐

2.虚实相生—对空白的处理(www.xing528.com)

于我国传统绘画而言,白是用墨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它是由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色彩经过提炼升华之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墨色。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西洋传统的油画不留空白,画面中流动的光和色则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家的独特之处在于无笔墨之处,即白,是缥渺天倪、化工的最高境界。”黄秋园的山水画中经常会留有几片空白来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空间感觉,他的用白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通幅皆灵的艺术境界。黄秋园山水画中的空白是画家在尊重物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主观能动性处理之后的结果,他不仅摆脱了光等客观因素对画面的束缚,而且在明暗交替、黑白对比、虚实相生中给人带来了愉悦的视觉审美感受,增强了画面的韵律感,使整幅画面浑然天成。例如,《瀑泉隐居》中曲折的山路在中景处就被空白隔开了,这里的空白是整幅画面的精华所在,其服从整体画面布局的需要。这一空白的出现缓解了画面中物象过满而产生的闷塞之感;此外,空白的加入反而更加突出了山路以及路上的行人,从而使画面的整体虚实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先作为实景出现的山石树木变虚了,而空白之处反而变实了。这种虚实相生、以虚映实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和神秘感,也更加符合“隐居”这一主题思想。

黄秋园作为我国传统山水画的代表作家之一,无论是在运笔还是用墨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黄秋园山水画中创新、灵动的笔墨形式以及超凡脱俗的画风也是其他画家无与伦比的。作为一名现代绘画爱好者,我们要深入挖掘黄秋园山水画的绘画特征,以为现代山水画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原刊于《大舞台》,2014年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