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作为艺术,一种精神释放的艺术,其实溶进了中国人的全部生命价值(伦理),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哲学),至人、圣人式的理想最高境界(美感),名画家中有大哲学家,大文学家,甚至两者兼而有之,(宗炳、王徽、王维、苏轼)他们沉醉于绘画而创造出千古不朽的作品。他们深远的思想,精密的论述及动人心弦的诗句都融进绘画的形式之中,从而出现了符号意味导致了弦外之响的音韵,绘画凝结了他们的全部的生命价值与思想,是一种虚静心态融化了美,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哲学观念人生价值的表达。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它是一种注重韵味,通过接受可以不断延伸扩大,溶我于其中的艺术。文人画家在古代都不是职业画家,黄秋园以银行职员终其余生,画体现了他们生存的状况,在人生旅途坎坷疲惫不堪的时候转而绘画,使生命绵延不息,重新感到生命的欢愉。黄秋园的艺术与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像中国一切绘画大家如王维、苏轼、“元四家”“沈文”“四王”和“四僧”一样把艺术价值与人生价值融为一体。尽管他们在艺术与人生的道路上都经历了难以忍受的苦难,但是他们在艺术中得到了欢愉,得到了永恒。黄秋园人生道路的坎坷集中体现在他的艺术始终得不到承认,也正是人生道路坎坷致使他深感到只有体现中国文化的中国画艺术才能使他的心灵得以平静,得以安宁。在“十年动乱”中,也正是中国文化维护了他的人生价值,也正是中国画创作,使他保留了一块心理真空。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拯救了他,淡泊使他的精神得以逍遥。艺术是精神溶化了的笔墨过程。他的作品笔墨形态都无意识地凝结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自我独立的人生价值。在艺术中他能创造一个对现实超越的心态,从而使他在艺术中能获得最广泛的自由。由此也取得了最大的艺术成就。从而赢得了当代中国画大师如李可染、刘海粟等人的认可。大师们异口同声地赞扬黄秋园,就在于他们在黄秋园绘画的笔墨形式中看到了他们自己失去了的,但又非常向往的艺术人生世界。
中国传统大艺术家的道路,那就是坚守贫困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道,藐视一切虚荣,以淡泊之精神保持自身之价值,中国有句名言,那就是“无欲则刚”,黄秋园在无欲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正是中国绘画文化精神的体现。
黄秋园的生命艺术历程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精神的伟大。中国优秀传统绘画文化精神,中国画艺术笔墨神韵价值在黄秋园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美学历来认为“艺”与“道”是相通的,而且只有与道相通的艺才有重大价值达到最高境界,如宗白华先生所说:“道具象于生活,礼节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道以形象与生命,道给予深度和灵魂。”因此要充分理解黄秋园绘画艺术还得充分理解中国画艺术精神以及这一精神形式的哲学基础。(www.xing528.com)
中国山水画审美的基础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庄子哲学最重要的特点便是摆脱异已而对存在的超越。返回自然,通过心理境界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道家哲学把对自然山水的亲近与观赏看作是实现自己人格理想,对现实的超脱以获取自由的基础。道家哲学通过精神的神游与想象,奠定并开拓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心理定式,在山水中方可以保持虚静的心态,由生命体验感受到的精神游弋,从而感受到自我与自然天地的吻合,产生无限的精神愉悦。“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吸也。”要达到这样的自由自在的美感境界就必须摆脱生命欲求,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心理境界。
北宋理学兴起,文人注重社会伦理人格价值,而社会又常成为异己而损害这一信念与价值。文人处两难境地,出世不能,入世也难。致使文人研究并追求道禅境界,为维护社会伦理人格价值,积极投身参与绘画,获取虚静心理。使中国儒道互补文化也体现在山水画中。表现了理学崛起后的新山水美学观。这一新山水美学观就是以道家崇尚自由和南禅注意心理感悟的方式以维护社会伦理人格的精神境界。文人士大夫之山水画理论体系的建立,从而使山水画成为弥补现实生活不足的审美与心理平衡的部分。因此,一个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之所以为人们所崇尚、所热爱,他就一定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与自然和睦相处,不受社会枷锁束缚和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深深地沉浸在山水和其他自然物象之中。尤为要者,他必须胸襟坦荡,绝无丝毫邪信念。因为我们坚信,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一定得是一个好人。他必须首先“坚其意志”或“旷其胸襟”。“人品天高,用墨无法。”由精神的深化达到艺术的深化,黄秋园就是一位这样的艺术家。从黄秋园的题画诗中,我们自然不难看到黄秋园山水画中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如“身居陋巷不计年,闲来无事写云烟,潜夫自有孤云侣,何必低头车马前”。“终日垂竿古湾头,白发烟波得自由;万古荣华如一梦,笑将青眼对沙鸥。”明知“画格高寒不入时,难换人间半文钱”。但还是坚持“老夫自有孤云侣,何必王侯识陋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