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简史: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回顾

甘肃简史: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回顾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大跃进”运动的规模、速度和措施,在全国是比较突出的,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二)大炼钢铁甘肃钢铁工业在1958 年以前基本是一片空白,在“大跃进”推动下,省委提出“以钢为纲”,号召全民大办钢铁工业。(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年,以“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甘肃兴起。

甘肃简史: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回顾

(一)“大跃进运动

在“大跃进”中,省内各地竞相提出提前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奋斗目标,许多县、乡、社提出“跨江越岭过黄河”,“十年规划,五年完成;三年指标,一年达到”。有的地方更是提出“十年指标,一年完成。三年跨黄河,八年过长江”。就连水源缺乏、储水不易,堪称“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地区,也决心快马加鞭,力争上游,提出在五年内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建成甘肃粮油基地。甘肃省要求各县在五年内粮食亩产达到250千克,争取达到300千克,每人平均有粮食750千克。本着“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的精神,要求在1958 年实现粮食产量每人平均达到600 千克。定西地区的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表扬,认为该地区能办到的其他地区也应该能办到。为保证指标的完成,1957 年冬至1958 年春,全省农村掀起兴修水利高潮。定西地区在水利“大跃进”形势下,不仅将1958 年兴修水利的任务由原来的80万亩增加到200万亩,还提出在三年内使全专区237万人口每人平均有2.5亩水地,实现农田基本水利化,永远免除旱灾威胁。其他各地、县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规划指标,致使浮夸之风蔓延开来。特别是1958年1月底,全省已修水地524万亩,大大突破原定兴修350万亩水地的计划。当时又提出9 月底以前,要兴修水地1000 万亩的任务,并要求各级党委要争取有更多的水利工程当年见效。由于严重脱离实际,很多“水利工程”仓促上马,结果是劳民伤财,收效甚微。农业“大跃进”中,由于制定的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根本无法完成,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必然造成弄虚作假和浮夸风盛行,大放“高产卫星”。1959 年3 月,全省召开第一次六级干部会议,宣布1958 年粮食大丰收,粮食产量92.5 亿千克。7 月7 日,武山县百泉社放出小麦亩产2481斤的“卫星”,创造了小麦高产丰产的最高纪录。7月31日,文县新舍社放出了小麦亩产5158斤的“卫星”,永登野泉农业社放出了油菜亩产702斤的“卫星”。随后,“卫星”越放越高,越放越大。1958年10月16日,在甘肃省委秋季农业工作会议上,不顾实际产量仅有33.9 亿千克的事实,根据浮夸虚报的数字宣布,甘肃粮食总产量由1957年的42.5亿千克跃进到1958年的100至110亿千克,已经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亩产指标,并提出1959 年粮食亩产必定达到750 千克至1000千克,总产量必定达到277.5亿千克至370亿千克的更高指标。

甘肃“大跃进”运动的规模、速度和措施,在全国是比较突出的,带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由于不断批判“甘肃落后论”和不恰当地处理干部,使得“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无人敢讲,更不敢抵制,“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强迫命令等“左”的错误在甘肃愈加严重,最终挫伤了干部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二)大炼钢铁

甘肃钢铁工业在1958 年以前基本是一片空白,在“大跃进”推动下,省委提出“以钢为纲”,号召全民大办钢铁工业。1958 年7 月6 日,全省第一座小型钢铁联合企业——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的成套生产设备,以惊人的建设速度,在8天中设计、制造、安装完毕。山丹县仅用数天时间就建成150 座土炉,受到省委表扬。到7 月底,全省共建小高炉651 座,在建的2610 座。8 月,省委决定在全省有铁矿的38 个县(市)建设196 座炼铁高炉,年产能力铁25.1万吨、钢8.1万吨,并计划1958年产铁20万吨,炼钢5万吨。此后,各地召开钢铁现场会议,总结推广土法炼铁炼钢经验,推动群众性大炼钢铁运动兴起。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后,随着全国钢产量指标的提高,甘肃省委于8月27日成立钢铁生产办公室(指挥部),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把钢铁生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紧急行动起来,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动员,大战一百天,为确保完成钢铁和铜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并根据钢产量翻番精神,确定甘肃省钢、铁和铜的生产任务分别是铁30万吨,钢10万吨,铜1000吨。为完成钢铁生产的指标,全省出现了违背科学的土法炼钢炼铁高潮。各地组织农民、学生、家庭妇女等加入炼钢炼铁队伍中,挖坑建设“土炉”,滥砍树木充作燃料,收集各种铁制品甚至文物,作为原料大炼钢铁。1958 年10 月,省委下文,要求各地古代建筑中,清代以前的铁炉、铁钟等经过鉴定确有价值的,每一个专区、市、州可作为文物保留一部,其余均作废铁炼钢。12 月10 日,甘肃宣布全省生产铁34.75 万吨,提前21 天超额15.8%完成全年生产计划。12 月15 日,甘肃省委迫于在短期内很难完成1958年炼钢任务,决定将钢产量由原定的10万吨调整为5 万吨。仅过十天,就宣布全省已生产钢5.63 万吨,超额12.57%完成了国家分配的生产5 万吨钢的任务,结束了甘肃无钢少铁的历史。实际上,1958年,甘肃的生铁产量只有20.03万吨,钢1.40万吨,而在大炼钢铁运动的高潮中生产的主要是烧结铁及钢,大部分无用或使用价值极小,反而对生态、经济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破坏。(www.xing528.com)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年,以“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甘肃兴起。1958 年8 月17 日,兰州市雁滩人民公社成立。20 日,兰州市郊的90 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13 个人民公社,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以干旱、贫困闻名的皋兰县庄子坪农业社和郭家坪社、涧沟社、文山社的1.2万多户农民,在三天之内建成了“英雄人民公社”。不到半月时间,人民公社运动在全省迅速展开,到9 月3 日已试办人民公社197 个,其中武山县、临洮县、兰州市已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为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发展,9月5日省委发出了《关于在干部和群众中为全省普遍实现人民公社化开展大辩论的指示》,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普遍建立人民公社的群众运动,争取9 月底普遍实现人民公社化,以迎接国庆节。1958 年9 月29 日,《甘肃日报》发表了《欢呼全省实现人民公社化》的社论,称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全省农村已建立人民公社773个,入社农户达194万户,平均每个人民公社2500 户左右。敦煌、榆中两县实现了一县一社。除个别牧区县外,全省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在全省农业地区大办人民公社的同时,广大牧区通过开展反宗教特权斗争,也向人民公社过渡。1957 年底,甘南藏族自治州建成初级牧业合作社20 多个,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下,玛曲县跨过牧业合作社阶段,直接建立人民公社。到1958 年9 月中旬,碌曲、玛曲、卓尼、夏河、临潭、舟曲等6 个县的5 万多户农牧民建成67 个人民公社,入社农(牧)户达90.1%,人口达93.58%,全州“一步登天”地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1 月上旬,肃南、肃北、阿克塞、天祝4 个牧区县也完成了建立人民公社的任务。之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由农村向城市发展,1960年5月,全省有9个城市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入社人口占城市人口的80%,形成了速度快、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平调盛行等特点,挫伤了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