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简史》:陇东解放区新文化

《甘肃简史》:陇东解放区新文化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 年7 月,庆阳地委成立后,《陇东报》即为庆阳地委机关报。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以民为本,源于人民,服务人民,依靠生动的社会实践,从丰富的生活里吸收养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是革命文化的代表。

《甘肃简史》:陇东解放区新文化

陕甘宁边区政府以民族的大众的革命的文化为主,立足民间,创作革命文化。创办报纸,建立新文化阵地。1937 年10 月,在陇东特委的领导下,陇东通讯社在庆阳出刊《救亡日报》,1938 年3 月,陇东特委改《救亡日报》为《救亡报》。1940 年庆环分区党委改为陇东特委后,《救亡报》为特委机关报。1942年7月7日,《救亡报》更名为《陇东报》,毛泽东题写了报名。此后,《解放日报》陇东分区通讯社、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延安分会陇东分区支会先后在《陇东报》社成立,这些报业机构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解放区的新闻工作。1943 年,陇东特委更名为陇东地委后,《陇东报》即作为陇东地委机关报。1949 年7 月,庆阳地委成立后,《陇东报》即为庆阳地委机关报。

1937 年1 月,庆阳县民众教育馆成立,内设阅览室,藏有马列著作、科学文化读物、进步文学作品等各类书籍数千册,还有根据地出版发行的各种报刊。图书阅览室有专人负责,全天开放。1937 年9 月,曲子县成立鲁迅图书馆,次年秋天,改为曲子县民众教育馆。当时,陇东中学也设有图书馆,由学校教务处管理。1938 年,在环县曲子镇成立了庆环分区第一个戏剧专业团体——庆环农村戏校,开展抗日宣传和根据地文化宣传活动。1939 年戏校改编为陇东剧团,以后十年间,陇东剧团创作和演出了大量戏剧艺术,深受群众喜爱。另外,部队文艺演出团体也很活跃,部队文艺兵自编自演,将秧歌、说书、快板、大鼓、小调、皮影等民间艺术搬上舞台,成为革命根据地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群众喜爱。(www.xing528.com)

陕甘宁边区面向民众的文化艺术创造理念,极大地激发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文艺创作热情,民间艺术人才纷纷涌现,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其中,曲子县农民诗人孙万福(1883—1944),一字不识,却出口成章。1943年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他创作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后经贺敬之修改润色,这首民歌从陇东唱到了全国,成为时代的代表作品。刘志仁(1908—1970),宁县南仓村人。陕甘宁边区新秧歌运动先驱者,创作了《张九才造反》《九一八》《交公粮》《新三恨》等秧歌剧。汪庭有,生于1916 年,原籍陕西商南,陕甘宁边区著名歌手,创作了《十绣金匾》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以民为本,源于人民,服务人民,依靠生动的社会实践,从丰富的生活里吸收养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是革命文化的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