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学创作主要沿袭传统古体诗,创作者都是官员和地方士绅,这些诗作有山水田园诗、酬唱应和诗,另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同情民生的现实主义诗文。旧小说有范振绪的《东雪草堂笔记》,慕寿祺的《醒世戏言》,佚名的短篇《弃妇泪》,抉霜的中篇小说《陇上新舞台》等,这些小说都有现实主义风格,基本是旧小说体例。一些报刊的副刊开始新文学创作,开辟散文和新诗歌创作园地,偶有人发表新诗和小说。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作者几乎没有。20 世纪30 年代,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创建后,集中了一批国内有声望的学者,这些学者学有专长,主要从事学术教学和研究。陕甘宁边区建立后,吸引了大批文学人士,文学家茅盾以大西北风物为背景创作著名散文《白杨礼赞》,热情讴歌西北人民的纯朴和坚强,成为不可多得的名篇。
艺术方面,以民间艺术为主,其中以戏曲艺术较为普及。秦腔、眉户戏、高山戏、影子腔、鼓子、灯盏头、藏戏等地方剧种在城镇较为活跃。在武都、天水等地,有川剧、汉二黄、汉中曲子等剧种。随着移民的增加,京剧、晋剧、豫剧等也传入甘肃。国民军时期,带来话剧演出形式,话剧在学校十分风行,各校学生先后组织话剧演出社在本校或社会上演出,深受社会各界欢迎。1940 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张亚雄经过努力,搜理出版了源于河州(今临夏),广泛流传于甘宁青新四省的民歌《花儿集》,这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花儿的专著。音乐家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以甘肃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玛依那》等,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至今不衰。王洛宾的艺术造诣,除了他所受的教育以及艺术天分,西北深厚丰富的音乐素材也给了他创作上的灵感,他的音乐作品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