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8月25日、10月26日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相继成立后,围绕建立和壮大甘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和团结一切力量参加抗战的核心任务,组织成立甘肃民众救亡团体,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迅速猛涨。全省各族各界群众也自发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各种进步书报刊物也应运而生。
中共党员、进步青年和民主人士罗扬实、樊大畏、邢华、杨静仁、万良才等先后组织成立甘肃青年抗战团、甘肃省妇女慰劳会、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平津流亡学生演剧团、省外留学生抗战团、甘肃伊斯兰学会、西北青年救亡读书会、王氏兄妹剧团、甘肃省妇女工作委员会等进步团体。特别是甘肃青年抗战团在25县建立72个分团,发展团员3000余人;甘肃省回民教育促进会在20 余县成立了分会;甘肃妇女慰劳会有计划地培训妇女干部和骨干,谢觉哉亲自到训练班讲课,受训妇女骨干被分派到各街道、学校、单位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还举办救护训练班、战地托儿所等。这些进步组织陆续创办《西北青年》《热血》《回声》《抗战》《老百姓》《战号》《甘院学生》《苦干》《党的生活》《现代评论》《妇女旬刊》等一批清新激越、鼓舞斗志的抗日读物,演出抗日救亡歌曲和话剧,放映抗战幻灯片和抗日救亡电影,书写标语,张贴壁报,散发传单,组织募捐,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其中,由甘肃省政府代主席贺耀组夫人倪雯君出面倡导创办的《妇女旬刊》,是兰州最早以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为主要内容,并为妇女解放呼喊的进步刊物之一,谢觉哉亲自为《妇女旬刊》撰稿改稿;由中共党员丛德滋、于千和甘肃学院文学系主任王治民创办的民众通讯社,以团结抗战、推动救亡为宗旨,宣传抗日和八路军的抗日战绩,在引导甘肃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津流亡学生演剧团在兰州演出《电线杆子》《打鬼子去》《古城怒吼》《八百壮士》《烽火》《前线》等10 多部抗日救亡话剧;王氏兄妹剧团先后在兰州、榆中、临洮等地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剧目,深受群众欢迎,谢觉哉称赞王氏兄妹剧团的演出“大大刺激了观众的情绪”;甘肃省妇女工作委员会在全省妇女中募集国币7万余元,捐献“甘肃妇女号”滑翔机1架。
全国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茅盾、张仲实、顾颉刚、萧军、王洛宾、吴渤、塞克等人相继至甘肃开展讲演、办刊、教学和创作演出等抗日救亡活动,激励了甘肃民众的抗战爱国热情。此外,同仁消费合作社、兰州书报社和生活书店天水、临洮、榆中、酒泉、武威、甘谷分店及代销点等销售外地进步书报刊物,如《解放》《群众》《新中华报》《新华日报》《大公报》《读书月报》《前线》《抗战》《抗战歌声》《保卫华北游击战》《死灵魂》《大众哲学》《毛泽东印象记》《列宁传略》《费尔巴哈论》等,传播抗战文化、进步文化。
全面抗战期间,甘肃各族人民及各宗教人士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本侵略。1941 年12 月27 日,五世嘉木样发表《为抗战建国告全国各地同胞书》,鼓舞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并于1943 年7 月7 日赴甘南玛曲、青海果洛、四川阿坝等藏区,向甘肃、青海、四川、安康四省边区各族人民宣传抗日救国的纲领,揭露日寇的暴行,动员四省边区藏族同胞团结抗日。1944 年1 月其兄黄正清率领拉卜楞教区代表团50 人在重庆捐献600 余万元物资,用于购买抗战飞机30 架。七世顾嘉堪布组织“祁连山藏民抗战建国宣传团”,宣传抗日主张,并亲赴兰州代表祁连山藏族同胞,为前线抗日将士捐献羊皮1000 张及金银若干,并敬献锦旗。临潭县西道堂教长马明仁从甘肃陇南出发,经四川成都,徒步到达重庆,向国民政府递呈《万言书》,力谏抗日。1938 年,达浦生在平凉创办平凉伊斯兰师范学校,招收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回族青年及河南、武汉等日本侵占区失学的回汉族学生,至1947年全校有普通师范班4个,简易师范班5个,阿文班2个,附属小学班7个,学生总数达700人。
全面抗战期间,甘肃每年都有数万名青年应征入伍,总计41.82万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有4328 名陇原儿女牺牲在抗日疆场,涌现出鲁瑞林、侯世奎、黄德魁、朱龙、杜堃、宿之杰等抗战名将。1955 年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甘肃省被授少将军衔7 位中就有鲁瑞林、侯世奎、黄德魁。1937 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2 军组建由回、撒拉、保安、东乡、汉等民族组成的,尤以回族为主的约8000 人的骑兵师——暂编骑兵第1 师,在师长马彪的率领下,奔赴抗日前线。1940年7月骑兵第1师整编为中央陆军骑兵第8师,调驻安徽涡阳、蒙城、怀远等地作战,牵制日本侵略军,1940年9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镇歼灭日本侵略军300多人。在抗日战争前线,该师转战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阻击日伪军兵力,作战勇敢,全师伤亡近万人。在河南为掩护主力撤退,该师100余名战士背水一战,直至弹尽粮绝,不愿被俘受辱,跳河壮烈牺牲。1939 年9 月,国民革命军第21 集团军军团长邓宝珊率部由甘肃前往陕西榆林驻防,指挥晋陕绥边区各方面部队从平绥路西段的侧翼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多次击退进犯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榆林等地的日本侵略者。1939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第165 师师长王治岐率1 万余人赴陕西韩城防守日本侵略者对黄河沿岸和陇海铁路的侵袭,1940 年开赴山西晋南防守日本侵略者对张(店)茅(津渡)大道和晋豫两省交通的破坏,并隔河掩护陇海线路畅通,1941 年5 月参加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条山战役伤亡2000 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省有300余名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全面抗战期间,甘肃人民节衣缩食尽最大力量支援前线。1942 年,甘肃各界踊跃认购“救国公债”“建设公债”“同盟胜利公债”等,仅“同盟胜利公债”全省认购额为国币2286.86 万元,1943 年全省认购额达国币7108.75 万元。兰州市动员民众募捐抗日战争支前资金,仅3 个月便捐献国币10 多万元。1938 年8 月,武威举行河西各县献金总动员大会,山丹、民乐、张掖等县民众积极加入献金行动,仅半个月就募集国币12.65 万元。1943 年,为支援抗日战争,仅临泽县一县在“七七”献金活动中捐献资金国币3759 元,认购“建设公债”“军需公债”国币6.5 万元、慰功捐款国币2 万元。全省捐献军粮每年均有几十万石,1943 年捐献财物高达7108.75 万元,并征集战马18万匹。
全面抗战期间,甘肃人民维护着战时经济动脉的畅通,源源不断地为抗战前线提供战略物资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支援中国的重要物资。1938年,随着沿海各省的相继沦陷,大陆腹地与外界的交通被切断,国际援助、进出口贸易只能凭借西南、西北地区。甘肃人民在没有施工机械的条件下,全靠人背、肩抗、铁锹挖,修通了通向新疆、陕西、四川、宁夏的公路干线,使兰州成为西北公路中心和苏联援华物资的空军中转站,承担了转运物资的重要任务。甘肃转运抗战物资的方式,既有先进的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又有传统的驿运和筏运。为了保证援华物资的顺利空运,兰州机场群应运而生,兰州附近新辟了东古城机场、西固城机场、中川机场、临洮机场,中苏空军联合空运大量的军用物资,仅苏联经过兰州援助中国的飞机就达1000 架以上。由于新兴的汽车运输和航空运输的运力远远不能满足抗战物资运输的需求,甘肃传统的驿运和筏运成为运输物资的一大主力军。1939 年至1945 年间,甘肃每年组织几千辆大车和几万头驮畜参加驿运。仅1939 年全省从事运输的马17.6 万匹、骡14.6 万匹、驴72 万头、骆驼3.7 万峰,1942 年甘肃驿运业完成的货物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是当年国营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的16 倍和7 倍。1940 年甘肃省政府成立驿运管理处,将兰州所有皮筏编为该处水上运输队,在陆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由皮筏承运枪弹、汽油等军用品。甘肃省驿运管理机关1941年征雇的皮筏为58只,1942年达200 只之多。1941 年秋,甘肃油矿局成立了皮筏航运队,聘用兰州筏业工人20余人,购买羊皮胎2000多个,制成载重60吨的皮筏5个,专门承担广元至重庆间的汽油运输任务,历时2 年多,转运苏联援华汽油1.2 万加仑,军粮15 万多斤。1942 年夏,兰州皮筏运输队运送汽油,首航抵达重庆,中外记者登筏采访,撰文报道,后专程拍摄为影片。(www.xing528.com)
(二)日本侵略者侵袭甘肃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甘肃战略地位的日益重要,甘肃尤其是省会兰州,成为日本侵略者轰炸的重要目标,企图破坏国际交通线和抗日军事基地,日本侵略军派遣大批远程轰炸机,对兰州实施了不间断的连续侵袭轰炸,对皋兰、平凉、天水、陇西、武威、临洮、永靖、永昌、清水、靖远、景泰、永登等地也经常进行轰炸、骚扰。据不完全统计,自1937 年12 月4 日开始至1942 年8 月底,日本侵略者先后出动670 架飞机对兰州实施轰炸,致406 人伤亡,其中死亡215 人,伤191 人,造成财产损失1128万元。
1937 年11 月5 日,日本侵略军为配合进攻太原,由北京南苑机场出动的7 架轰炸机首次空袭甘肃,在兰州机场和靖远东湾等地投弹轰炸。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为配合徐州作战,又一次袭击中国内地各机场。其中,1月21 日出动5 架,2 月20 日18 架,2 月23 日36 架,三次袭击兰州机场。为“挫败中国抗战意志”“逼降”蒋介石,日本侵略军还加强了山西运城机场及绥远包头机场的空军力量,并把兰州列为重点攻击的城市之一,于1939年春对兰州不断进行大规模侵袭。2 月12 日、20 日、23 日接连三次对兰州实施侵袭,造成兰州市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始建于唐代的名刹——普照寺被炸成瓦砾,寺内千佛阁(俗名藏经楼)及阁中所藏佛经6358 卷(唐藏5048 卷、明藏1300 余卷)、明代嘛呢法轮一座(六层、八面,高三丈余)均化为灰烬,兰州名僧蓝象诚为守护藏经楼殉难。因日本侵略者频繁侵袭轰炸,5 月兰州市召开防空疏散会议,决定自6 月1 日起全市实施疏散,两周后对未迁移的机关、工厂、商号、客栈、一般市民实施强制疏散。1939年12 月底,日本侵略者陆海军航空兵联合执行直接以西北重镇、交通枢纽兰州为目标的所谓“百号”侵略方案。仅12月26日、27日和28日3天,日本侵略者连续出动飞机306架次,目标是兰州铁桥,在市区投弹2000多枚,兰州市区内的大街小巷几乎均被轰炸,兰州市各街道的过街楼,柏道路、道升巷、官升巷、百子楼等古代建筑物,以及光绪四年(1878)左宗棠督甘时在畅家巷创立的第一个机器纺织厂——甘肃织呢厂等均被炸毁,全城变成一片火海,烧毁房屋2 万余间,公私财产损失巨大,死伤市民136 人,无家可归者517 户1835 人,冻饿及染病而亡者300 余人。1940 年“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华北航空兵力被华北抗日军队牵制,这一年对兰州及周边地区的侵袭有所缩减。1941 年,日本侵略者制定“依靠空军力量压迫中国”的侵略方针,从5 月开始对中国内陆地区再次发动大规模空袭,于5月、6月间集中对兰州及周边地区实施轰炸。8月31日,日本侵略者出动轰炸机10 架,在数架战斗机掩护下空袭兰州,轰炸医院、学校。此次空袭,兰州市民、学生伤亡180余人,这是日本侵略者对兰州的最后一次侵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撤走了在华部分飞机,此后日本侵略者飞机虽常来兰州侦察、骚扰,但再未投弹轰炸。
1938 年兰州空军司令部成立,沈德燮任司令,统一指挥协调西北地区的防空作战。地勤补给系统在兰州设立空军第七总站(又称兰州机场总站),下辖兰州机场(今兰州市拱星墩)、东古城机场(今榆中县清水驿乡西北)、西固城机场(今兰州西固区境内)、中川机场(今永登县西槽乡境内)以及临洮机场。此外,兰州设立空军第三工厂,负责修理各式飞机。1938 年冬,中国空军驱逐机教导总队从四川梁山迁至兰州西固城,负责整训空军各驱逐部队,同时进行飞机的换装补充。1939 年初,中国空军驻防兰州的有第15中队和第17中队,此外还有苏联空军志愿队热烈布琴柯指挥的一个驱逐机大队协助保卫兰州。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于1937年10月起,陆续抵达兰州,除一部留驻兰州参战外,其余转飞各战区,与中国军民一起对日本侵略者作战。在1939 年2月20日和23日的兰州空战中,中苏空军联合作战,一举击落日机15架,挫败日军的攻势。1941 年3 月、5 月和6 月,中国空军又分别取得歼灭敌机1架、3 架和1 架的战果,被击落飞机残骸在甘肃、新疆等地展览,令人激奋,鼓舞了军民的抗战斗志。在甘肃空中保卫战中,苏联航空志愿队飞行员司切帕诺夫、雅士、古力芝、郭尔皆耶夫、波拉支诺夫、马特、伊萨耶夫等壮烈牺牲,长眠陇原大地。
为抵御日本侵略者的侵袭,甘肃省政府成立甘肃全省防空司令部,开展防空工作,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全省防空网络,在武威、酒泉、天水、平凉等地设立防空指挥部和防空情报分所,全省各城镇普遍设立防空团队和防空监视队哨,架设防空专线,筹设防空无线电台,加强防空情报通讯。防空司令部指挥地面部队配合空军部队,与敌机进行空战。成立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通过完善组织,充实人员,以应对日本侵略者轰炸,减少人民伤亡。
1931 年至1945 年全面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给甘肃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和灾难性的后果。日本侵略使得甘肃人口锐减,1935 年甘肃省人口为640.15 万人,1945 年甘肃省人口为620.97 万人,减少了19.17 万人。1937 年至1945 年甘肃省共支出各项救济费含县、市库及慈善团体救济金支出数额为国币3091.57万元(损失时价值);为抵御日本侵略,甘肃各县因军队过往副秣补给及输力损失共计国币430600.43 万元。甘肃的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商业等都陷入危机,工人失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致使甘肃农民失去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甚至大多数农民连简单再生产的能力也不能维持,民不聊生。1945 年,甘肃省粮食产量还不足全省消费的60%,饥民多以草籽树皮麸糠充饥,结队乞讨者随处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