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农业技术改良与品种推广

甘肃农业技术改良与品种推广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农业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玉米 玉米传入中国后有番麦、西天麦、鸡头豆、苞米、苞谷、御麦、玉麦、回回大麦、六谷、玉蜀黍等多种称谓。(二)农业技术的改良清朝甘肃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改良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砂田的推广。在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尤其是兰州及其所属皋兰、榆中、永登等县的砂田最多。为了鼓励农民推广压砂技术,左宗棠不惜挪用西北军饷库银,借款给农民广铺砂田。

甘肃农业技术改良与品种推广

(一)农业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玉米 玉米传入中国后有番麦、西天麦、鸡头豆、苞米、苞谷、御麦、玉麦、回回大麦、六谷、玉蜀黍等多种称谓。甘肃大约在明中期后开始有玉米种植的记载。嘉靖《平凉府志》卷2《食货》“物产”条下对玉米有详细的记载:“番麦,一名西天麦。苗叶如蜀秫(高粱——引者注)而肥矮,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这段文字还是迄今为止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关于玉米植物学形态描述的记载。万历《肃镇志》记载:“回回大麦,肃州昔无,近年西夷带种,方树之,亦不多。形大而圆,白色而黄,茎穗异于他麦,又名西天麦。”这一记载证明了李时珍“玉蜀黍种出西土”,田艺衡“玉麦出于西蕃”的论点。乾隆《甘肃通志》卷20《物产》将鸡头豆(玉米)列为巩昌府、平凉府物产的第一位;道光年间(1821—1850)将玉米列为“六谷”之一,但玉米在甘肃并没有大范围播种,直到清朝末年也没有将玉米列为纳赋粮种。

水烟 烟草传入西北大约在明中叶以后。兰州水烟属黄花烟。兰州水烟加工大体始于晚明,盛于光绪年间。乾隆三十年(1765)的《本草纲目拾遗》载:“水烟真者出兰州五泉。”清人著《食烟考》载:“烟既行百年而水烟出矣。水烟者起于甘肃之兰州。兰州五泉山下产烟草。既制必隔水吸之,入腹而后吐,醉人尤易。”清代兰州水烟以土地肥沃之五泉山一带,榆中金家崖、青城乡和靖远县麻滩乡、东滩等地的农民大量栽种,年产量约为3万余担,每担150千克,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水烟加工成烟丝与旱烟不同,它是将晾晒过的烟叶用开水湿润之后,抽去筋脉,再喷上开水(使含水量在30%左右),加入麻油(或其他食用植物油)、食盐、香料等配料,待烟叶将配料吸附之后,再放入特制的木箱中,压紧成砖头大小的烟捆,然后用专门的烟刨刨成细烟丝,晾干之后就可吸食。

百合 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形美观,根茎可食用或入药。《神农百草》中记载了关于百合有清热、宁心、安神等药效。百合适应性较强,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但是将百合开发成为食用蔬菜则是在清代末年的兰州。《甘肃全省新通志》载:“百合,皋兰向不产此,近年人试种之,得利甚优,今种者渐多。”作为食用的百合在兰州已有130 多年的种植历史,因这里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和多年积累的栽培技术,出产的百合色白、个大、味美。百合在各地栽培者不少,但鳞茎皆形小且有苦味,唯兰州产者其鳞茎常重在400克以上,煮食、蒸食都很细甜,品质之佳,堪称上品,故兰州被誉为“百合之乡”。(www.xing528.com)

(二)农业技术的改良

清朝甘肃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改良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砂田的推广。砂田早在明代甘肃就已出现,到了清代,砂田技术不断改良,砂田面积不断扩大。在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尤其是兰州及其所属皋兰、榆中、永登等县的砂田最多。兰州北山秦王川一带由于采用和推广砂田技术,这个“昔称五谷不生者,今则产粮最多,省会民食取给于此”。为了鼓励农民推广压砂技术,左宗棠不惜挪用西北军饷库银,借款给农民广铺砂田。由是各地流行,成为甘肃特有之砂田。盛行于皋兰、景泰、永靖、永登、洮沙、靖远等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