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甘肃经济:蒙元统治下的破坏与交往

元代甘肃经济:蒙元统治下的破坏与交往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蒙元贵族集团在依靠武力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给甘肃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凋敝残破。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立促进了中西陆路交通的畅通,方便了中央对地方、边疆的控制,更促进了甘肃与中原内地的经济交往。地域经济差异和物资交流的需要促使甘肃与中原内地加强经济交往,频繁的商业贸易往来包括官方贸易、官民贸易、民间贸易。

元代甘肃经济:蒙元统治下的破坏与交往

蒙元贵族集团在依靠武力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给甘肃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凋敝残破。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逐步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贯彻重农政策

忽必烈即位后昭告天下,在全国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制定并实施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一是迁徙人口,通过向甘肃地区迁入大量境外人口以增加劳动力,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二是鼓励垦荒,给入居甘肃进行开垦荒地的移民贷给耕牛、种子、农具,以激励农民开荒种田。三是兴修水利,从忽必烈开始在西夏中兴、西凉、甘、肃、瓜、沙、亦集乃等地屯田,并兴建水利工程。元朝宣政院所辖的甘肃吐蕃地区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山、荒漠、草甸、山地、草原,气候寒冷,自古以来适宜于畜牧,使畜牧业得到发展。一部分吐蕃聚居的洮、岷流域和礼店、文州一带是传统农业经济区,青稞小麦荞麦、莜麦、豌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萝卜、蔓菁、白菜、葱、蒜是主要的蔬菜,油料作物有油菜籽

(二)实行赈灾措施

元代西北地区久经战乱,加上频繁的水灾旱灾、蝗灾、火灾自然灾害,民众生活困难。元朝政府在甘肃地区实行了一些优惠政策以赈济灾害,包括把粮食或钞币贷给灾民,等年成好或借贷的人有能力偿还时再还,蠲免赋役、补给相结合等。

(三)屯田

蒙元统治者重视发展屯田,包括军屯、民屯。元政府从军屯中分出专业性的屯田军,酒泉境内的军屯人员具体由屯田军、蒙古军、新附军等组成,屯田的直接生产者为戍边士兵。军屯一般由政府发给耕牛、农具和种子,或者直接拨款作为兴建屯田的资本,被指定屯田的汉军要自备耕牛和农具。元代军屯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边疆地区开发和庞大军队的供给,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元代中后期,由于军屯官吏残酷剥削,这一制度遭到破坏,屯军逃亡成为普遍现象,大多数军屯名存实亡。民屯具体由所在地的路、府、县或专门设立的屯田总管府、屯田署等管理。民屯的实施促进了人口的大量流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和融合。元代屯田的重点地域在河西。随着蒙古大军征服战争的节节胜利,元政府不断将南宋降服的“新民”,有组织地迁移到河西地区进行屯垦,以充实边地。从外地迁入河西的人口成为屯田开发的重要生产者。元朝立国初期,是甘肃屯田的全盛时期,屯田增加了粮食产量,满足了甘肃的驻军需要,减轻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促进了民族迁徙和融合。从元贞元年到至顺二年(1295—1331),甘肃屯田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规模缩小,数量减少。从元统元年到至正二十八年(1333—1368),是元朝统治衰败、行将灭亡的时期,没有精力顾及屯田,全国屯田衰落,甘肃地区只剩成州一处的屯田。

(四)畜牧业(www.xing528.com)

元朝政府重视畜牧业发展,蒙古贵族、汉族地主和各少数民族也从事畜牧业,不少一般民户也以织毛褐、勤于耕田为自己的本业。元朝政府向民户征取羊马税,还经常从河西“和市”羊马、牦牛等牲畜。甘肃地区所产牲畜数量多,质量好,河西牛驾车、役犁的耐力强,牦牛和黄牛杂交而成的犏牛行走、耕田、运物很方便,力气大。河西地区多食棘茨的骆驼,在沙漠戈壁运载货物很方便。元朝畜牧业的从业人口比例扩大,畜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增强,不过,由于战乱、灾害的影响,劳动力急剧减少,元朝甘肃地区畜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唐宋时期的繁盛水平。

元朝时期,属于西藏“朵麦马区”的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传统的主要畜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成分。河曲马(今称南番马),产于甘、青、川三省交界黄河河曲地区(今甘肃玛曲县),是良种马,适应海拔三千米以上的严酷的自然条件,在形体、外貌、速度等方面都具有优良特性。在甘南藏族地区,还有体型小、瘦肉型的良种猪,因为喜欢吃蕨麻(人参果)而被称为蕨麻猪,成年猪只有五六十斤重,可以耐高寒并终年放牧。

(五)手工业

元朝政府在甘肃地区设置了制造特色手工业产品的专门机构,比如织染提举司,就是专门掌织造缎匹的机构。至元十八年(1281),元朝政府在河西设置织毛段匠提举司,毛纺织业成为甘肃的特色手工业,从事生产的人员也比较多,具有一定规模。由于河西、西域地区生产皮硝,各族人民都以皮硝熟皮,制成皮衣、皮帽、皮靴等物品。元朝时期甘肃的一些金属矿藏已经得到开采和冶炼。甘肃不少地区产盐,巩昌、环州、庆州等地区的盐都得到开采,生产有一定规模,政府还对其征税。同时,酿酒、制醋等手工业在甘肃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元政府也对其课税。

(六)商业

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在全国设置了数以千计的驿站、急递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所辖范围有八十处陆站,一处水站,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有六处马站。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立促进了中西陆路交通的畅通,方便了中央对地方、边疆的控制,更促进了甘肃与中原内地的经济交往。甘肃盛产褐缎、毡毯、野马革、药材、玉石器等土特产,需要中原内地、西方的许多物品。地域经济差异和物资交流的需要促使甘肃与中原内地加强经济交往,频繁的商业贸易往来包括官方贸易、官民贸易、民间贸易。官方贸易是诸王等统治者和元朝中央的贸易往来,即具有贡赐性质的官方贸易活动。官民贸易指元朝政府和民间的贸易活动。延祐元年(1314)至至治二年(1322),元朝政府每年从兰州等地籴粮二万石以上,经甘州转运到亦集乃路(治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武宗、仁宗和文宗时期,都曾以官民贸易的形式在甘州收购牛羊马匹。民间贸易则是甘肃与内地以及甘肃各地区之间自发的商贸活动,也是生产者之间交流生活资料、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西北地区有粮食、畜牧产品,有大黄、锁阳、甘草等药材,还有食盐、硝石等矿藏品。河西地区所产的盐物美价廉,畅销各地。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元朝的甘肃地区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增大,元朝政府在西北设立交钞提举司、交钞库等货币管理、发行机构,全国性的中统钞、至元钞在西北市场都有流通。陕西行省每年的商税额数是“四万五千五百七十九锭三十九两二钱”,甘肃行省每年的商税额数是“一万七千三百六十一锭三十六两一钱”。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互市贸易是元朝时期甘肃吐蕃地区主要的商业活动。元朝从初期开始就沿袭宋朝的榷茶制度。至元五年(1268),政府“榷成都茶,于京兆、巩昌置局发卖,私自采卖者,其罪与私盐法同”。西番人(包括甘肃地区的吐蕃人)是西北地区茶叶销售的主要对象,吐蕃人喜欢的茶叶品种有“西番大叶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