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地方行政建制及历史变迁

甘肃地方行政建制及历史变迁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的地方建制有道、州、郡、府、县等,道是地方行政制度中的一个虚级。开元二十一年,分山南道为山南东、西道,原属山南道的甘肃南部地区归山南西道统辖。各州置刺史一人,主持州的政务。景云二年分出河西道后,陇右道统辖甘肃地区的秦、河、渭、兰、武、洮、岷、成、叠、宕等10州。领溢乐、祐川、和政3县,0.43万户,2.34万人。武德二年析洮州之合川、乐川、叠川置叠州,后改为合川郡。后被吐蕃占领,大中年间收复。

甘肃地方行政建制及历史变迁

唐代的地方建制有道、州、郡、府、县等,道是地方行政制度中的一个虚级。州、郡和府名异而实同,州、郡、府之下都辖有县。

(一)道

贞观元年(627),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将天下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今甘肃东部各州郡属关内道,西部各州郡属陇右道,南部少量州郡属山南道。永徽(650—655)年间,将原属陇右道的文州改属剑南道。景云二年(711),将陇右道黄河以西的州郡分出,设置河西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山南道为山南东、西道,原属山南道的甘肃南部地区归山南西道统辖。

(二)州(郡)县

贞观十三年(639),全国有358 州。到开元二十八年(740),有328州。各州置刺史一人,主持州的政务。上州刺史为从三品,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上,下州刺史为正四品下。唐初有1252 县,到贞观十三年(639),有1551 县。开元二十八年(740),则有1573 县。县设县令1 名。上县为从六品上,中县为正七品上,中下县为从七品上,下县为从七品下。唐代甘肃地方设有23 州、71 县。

陇右道

贞观元年(627)置。因在陇山之右(西),故名。景云二年(711)分出河西道后,陇右道统辖甘肃地区的秦、河、渭、兰、武、洮、岷、成、叠、宕等10州。

秦州 唐武德初改天水郡为秦州,开元二十二年(734)因地震移治成纪县(今秦安县)。天宝元年(742)还治上邽县,改为天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秦州。宝应后陷于吐蕃,大中三年(849)收复,复移治成纪县。领上邽、成纪、陇城、清水、伏羌5县,2.48万户,10.97万人。

河州 唐初沿置,治枹罕县。天宝元年(742)改为安乡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河州。宝应初陷于吐蕃。领枹罕、大夏、凤林3 县,0.58 万户,3.61万人。

渭州 唐初改陇西郡为渭州。天宝初改为陇西郡,乾元初复名渭州。宝应后陷于吐蕃,贞元四年(788)复置。元和四年(809)在原州平凉县(今平凉市)别置行渭州,广明元年(880)又为吐蕃所攻破,中和四年(884)在平凉县复置。领襄武、陇西、鄣、渭源4 县,0.64 万户,2.45万人。

兰州 唐初沿置金城郡,武德二年(619)改名兰州,治五泉县(今兰州市城关区),天宝元年(742)改为金城郡,乾元元年(758)复名兰州。广德元年(763)陷入吐蕃,大中年间收复。领五泉、狄道、广武3 县,0.29万户,1.42万人。

武州 武德元年(618)改武都郡为武州,治将利县。天宝初复改为武都郡,乾元初复为武州。大中五年(863)移治覆津县(今陇南市武都区东南),景福元年(892)改为阶州。领将利、覆津、盘堤3县,0.29万户,1.53万人。

洮州 唐初沿郡置,武德二年(619)改为洮州,治美相县(今临潭县)。贞观四年(630)州、县移治洪和城(今临潭县东新城)。贞观八年(634)复还旧治。开元十七年(729)州废,以县隶岷州,开元二十年(732)复置,更名临州,开元二十七年(739)复故名。天宝元年(742)改为临洮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洮州。广德元年(763)后陷于吐蕃。领临潭1县,0.27万户,1.51万人。

岷州 唐初析临洮郡置岷州,治溢乐县。天宝元年(742)改名和政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岷州。上元中被吐蕃占领。领溢乐、祐川、和政3县,0.43万户,2.34万人。

成州 武德元年(618)改汉阳郡为成州,治上禄县(今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天宝元年(742)改为同谷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成州。宝应元年(762)没入吐蕃。贞元五年(789)复置,徙治泥公山(今成县西南),咸通七年(866)又徙治宝井堡(今成县东),后徙治同谷县(今成县)。领上禄、长道、同谷3县,0.47万户,2.15万人。

叠州 唐初沿置同昌郡。武德二年(619)析洮州之合川、乐川、叠川置叠州,后改为合川郡。领合川、常芬2县,0.13万户,0.77万人。

宕州 武德元年(618)复置,治怀道县(今宕昌县西南)。贞观元年(627),与怀道县移治今舟曲县西北白龙江北岸。天宝元年(742)改为怀道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宕州,广德后没于吐蕃。领怀道、良恭2 县,0.12万户,0.72万人。

河西道

凉州 唐初沿置武威郡,随后改为凉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为武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凉州。后被吐蕃占领,大中年间收复,领姑臧、神乌、昌松、天宝、嘉麟5县,2.25万户,11.03万人。另有吐浑部落、兴昔部落、阁门府、皋兰府、卢山府、金水州、蹛林州、贺兰州等8个羁縻府州,无县,皆为吐浑、契苾、思结等部所居,栖居在凉州界内,有0.50万户,1.72万人。

沙州 武德五年(622)析敦煌郡置沙州、瓜州。沙州治敦煌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敦煌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沙州。后被吐蕃占领,大中年间收复。领敦煌、寿昌2县,0.43万户,1.63万人。

瓜州 武德五年(622)析敦煌郡置沙州、瓜州。瓜州治常乐县(今瓜州县锁阳城)。天宝元年(742)改为晋昌郡。乾元元年(759),复为瓜州。后被吐蕃占领,大中年间收复。领晋昌、常乐2县,0.05万户,0.50万人。

甘州 唐初沿置张掖郡。武德二年(619)改为甘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为张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甘州。后被吐蕃占领,大中年间收复,领张掖、删丹2县,0.63万户,2.21万人。

肃州 武德二年(619)分张掖郡置肃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酒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肃州。后被吐蕃占领,大中年间收复,领酒泉、福禄、玉门3县,0.22万户,0.85万人。

关内道

泾州 武德元年(618)改安定郡为泾州,治安定县。天宝元年(742)改名安定郡。至德元年(756)又改名保定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泾州。领安定、灵台、良原、潘原、临泾5县,3.14万户,18.68万人。

行渭州 原属原州平凉县,元和四年(809)置行渭州。广明元年(880)被吐蕃占领,中和四年(884)复置。领平凉1县。户口缺载。(www.xing528.com)

宁州 唐初改北地郡为宁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名彭原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宁州。领定安、罗川、彭原、襄乐、定平、丰义6 县,3.71万户,22.48万人。

庆州 武德元年(618)改弘化郡为庆州,治合水县。天宝元年(742)改为安化郡。至德元年(756)改顺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庆州。领安化、乐蟠、合水、马岭、方渠、同川、洛源、延庆、华池、怀安10 县,2.39万户,12.42万人。

会州 武德二年(619)改会宁郡为西会州,贞观八年(634)改名粟州,同年又改为会州。天宝元年(742)改名会宁郡,乾元元年(758)复名会州。永泰元年(765)升为上州。广德二年(764)陷于吐蕃,州废。领会宁、乌兰2县,0.46万户,2.67万人。

陇州 武德元年(618)析扶风郡之汧源、汧阳、南由县,安定郡之华亭县置。天宝元年(742)改名汧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陇州。领5县,2.47万户,10.01万人。

山南西道

凤州 武德元年(618)改河池郡为凤州,治梁泉县。天宝元年(742)又改为河池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凤州。领4县,0.59万户,2.79万人。

剑南道

文州 唐武德初析武都郡置文州,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五里白水江南岸)。天宝元年(742)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文州。领2县,0.17万户,0.92万人。

(三)都督府

唐代都督府的建制,源于隋代的总管府。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恢复总管府。武德七年(624),总管府改名为都督府。都督府一般“统军戎”,也监管民政和临近的州,管10州者为大都督。贞观二年(628),去“大”字。都督官阶为:上都督府为从二品,中都督府为正三品,下都督府为从三品。唐代甘肃有9个都督府。

秦州都督府 武德二年(619)置秦州总管府,治上邽县。领秦、渭、岷、洮、叠、文、武、成、康、兰、宕、扶等12州。武德七年(624)改为秦州都督府,辖境逐渐缩小。贞观十四年(640)仅领秦、成、渭、武四州。开元二十二年(734)徙治成纪县。天宝元年(742)还治上邽县。

岷州都督府 武德四年(621)从秦州总管府析置岷州总管府,治溢乐县。领岷、宕、洮、叠、旭5 州。武德七年(624)改称都督府,并加督芳州,武德九年(626)又加督文、武、扶3 州。贞观元年(627)仅辖岷、宕、洮、旭4 州,文、扶等州就近划归松州都督府辖之。贞观十二年(638),废岷州都督府。

凉州都督府 武德初设凉州总管府,管辖凉、甘、瓜、肃4 州,武德七年(624)改为都督府,督凉、甘、肃、沙、瓜、伊、芳、文8 州。咸亨元年(670)为大都督府,督凉、甘、肃、沙、瓜、伊、雄7 州。上元二年(675)为中都督府,督凉、甘、肃3州。

兰州都督府 武德八年(625)置,治兰州。督兰、河、鄯、廓四州。显庆元年(656)废。

庆州都督府 武德六年(623)于庆州置总管府,次年改为都督府,后屡有置废。开元四年(716)复置,督庆州和党项族侨寄庆州境内的芳池州、安定州、安化州、静边州4羁縻都督府下属41州。

原州都督府 贞观五年(631)置,治原州。领原、庆、会、银、达、亭、要7州。贞观十年(636)废亭、达、要3州。后银州还属夏州都督府,庆州又另置都督府。开元四年(716)后,仅领原、会2州。

洮州都督府 永徽元年(650),置都督府。开元十七年(729)废,并入岷州。乾元元年(758)四月复设,后废。

瓜州都督府 开元十五年(727)闰九月设。

渭州都督府 乾元元年(758)四月设,后废。

(四)节度使制

节度使本来是大臣被派到边疆某地去统率当地军队的一种称号,和地方行政并无关系。但是,后来却演变成为将辖区内军权和政权集于一身的割据者。景云二年(711)始设节度使,天宝初年开始先后设置10 个节度使,其中甘肃有3个。

河西节度使 这是唐代最早设立的节度使,驻武威郡,统领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等军,张掖、交城、白亭、乌城等守捉,管兵7.3 万人,马1.94 万匹。其职责最重要者为“断隔羌胡”。具体统领情况为:赤水军,驻姑臧城内,管兵3.3 万人,马1.3 万匹,是“军之最大也”。大斗军,驻武威郡西200余里,即今民乐县扁都口,开元中置,管兵0.75万人,马0.24万匹。建康军,驻张掖郡西200余里,即今高台县骆驼城。证圣元年(695)王孝杰置,管兵0.53万人,马0.05万匹。宁寇军,驻张掖郡东北千余里,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哈拉和图,天宝二年(743)置,管兵0.17万人,马0.01万匹。玉门军,驻酒泉郡西200余里,即今玉门市赤金镇。武德中杨恭乂置,管兵0.52万人,马0.06万匹。墨离军,驻晋昌郡西北百里,即今瓜州县锁阳城,管兵0.5万人,马0.04万匹。豆卢军,驻敦煌郡城内,管兵0.43 万人,马0.04 万匹。新泉军,驻会宁郡西北200 里,大足初郭元振置,管兵0.10 万人。张掖守捉,驻武威郡南200 余里,即今天祝县抓喜秀龙西北,管兵0.05 万人,马0.10 万匹。交城守捉,驻武威郡西200里,即今永昌县西北,管兵0.10万人。白亭守捉,驻武威郡西北500里,即今民勤县东湖镇一带,管兵0.17万人。乌城守捉,驻武威郡东南200里,即今天祝县安远镇南,管兵0.05万人。另有建昌军(驻张掖郡西北190里)、蓼泉守捉、酒泉守捉、威远守捉、百帐守捉、豹文山守捉等,所领兵马不详。

陇右节度使 驻西平郡(今青海省乐都),统河源、白水等军,合川等守捉。管兵0.75 万人,马0.16 万匹。其职责最重要者为防守吐蕃。所统辖的军与守捉大多在今青海境内,在今甘肃境内有:莫门军,驻临洮郡城内,仪凤二年(677)置,管兵0.55 万人,马0.02 万匹。镇西军,驻安乡郡城内,开元三年(715)哥舒翰置,管兵1.30 万人,马0.03 万匹。平夷守捉,驻安乡郡城西南40里,开元二年(714)郭知运置,管兵0.30万人。另有神策军(驻洮州西80里)、临洮军、天成军、振威军等,所领兵马不详。

泾原节度使 驻泾州(今泾川县北五里),大历三年(768)置,管泾、原二州,领兵于陇山一带防守吐蕃,但统领兵马情况不详。贞元六年(790)兼领四镇北庭行军节度使。元和以后增领渭州、武州。乾宁元年(894)赐号彰义军节度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