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生息政策的长期实行,使“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为建元元年(前140)登基的汉武帝刘彻施展其文治武功、治国安民、反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继位,开始筹划反击匈奴。建元三年(前138)派遣郎中张骞(前164—前114)带领胡人堂邑父等百余人的使团从长安启程出使西域,进入河西走廊后张骞被匈奴囚禁十多年,他“持汉节不失”,找机会带领少数部下逃至大月氏,一年多后取道南山(今天山南道诸山)从羌中道(今青海省境内)返汉,途中又被匈奴俘获,直到元朔三年(前126)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提出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率领300人的庞大使团从长安出发,经过酒泉、白龙堆(今新疆罗布泊附近)、焉耆、龟兹到达乌孙的都城赤谷城(今哈萨克斯坦依什提克),向昆莫传谕了武帝与其和亲联合的意旨,并向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派遣了副使,与这些国家有了正式使节往来,乌孙成为汉朝在西域的坚定盟友。此后一年多,张骞派往各国的使者先后完成使命,与各国派往汉朝的使者一道回长安。于是,西域诸国开始与汉相通。(www.xing528.com)
张骞出使的动机是与西域国家联合,共同对付匈奴的威胁,但却是东方大国汉朝官方第一次与西域的正式使节来往,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扩大了古代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识,与中亚希腊化国家有了直接往来。第二,开辟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陆上丝绸之路,汉西域都护和屯田卒为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和使者给予了供给和保护,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第三,切断了匈奴从西域得到人力、物力资源的渠道,逐步消除了匈奴在西域诸国的控制和影响,为最终解决匈奴问题奠定了基础。第四,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于神爵二年(前60)正式设置西域都护,西域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横贯全境、占丝绸之路东段很大部分的甘肃,在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维护、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丝绸之路的开辟又推动了沿线各地各国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