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简史:政治调整与经济建设

甘肃简史:政治调整与经济建设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统一六国以后,作为秦人发祥地的陇西、北地二郡随之开始政治调整和经济发展。驰道的修筑,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和人员物资输送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畅通,有利于皇朝的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边境防御。甘肃地广人稀,移民于此是促进农业规模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

甘肃简史:政治调整与经济建设

秦统一六国以后,作为秦人发祥地的陇西、北地二郡随之开始政治调整和经济发展。

第一,是在二郡修筑驰道和直道。秦始皇视察陇右、北地二郡的当年,就发布了“治驰道”的命令,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又开始了直道的修筑。驰道是由秦都城咸阳,通往全国各郡的国道,由于陇西、北地系秦人的发祥地,而且始皇帝刚刚视察过,故二郡驰道的修筑很受重视。据记载,驰道高出地面,宽约69 米,道路中央设三丈宽皇帝专车行驶的道路,沿途植树作为标志。今甘肃东部的驰道有两条:一条被称为“陇西、北地道”,就是秦始皇于二十七年(前220)巡视二郡的道路;另一条是故道,又名嘉陵道、陇蜀道,由关中天水出发,向南行,沿嘉陵江河谷,入今甘肃两当、徽县、成县(秦下辨道)境,再入陕西略阳境,直抵蜀郡。这两条驰道,由于多深山峡谷,极为险峻,修筑的难度可想而知。驰道的修筑,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和人员物资输送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畅通,有利于皇朝的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边境防御。秦军出击匈奴以后,沿边军队和筑城人员的粮草供给以及官员往来和公文传递的数量极大,为满足这一需求,秦朝由大将蒙恬主持修筑了一条由关中通往河套地区的以军用为主的干道——直道。直道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境),沿子午岭向北,纵贯今陕、甘2 省14 县,直抵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全长900 千米。经过今甘肃境内环县、华池、合水、宁县、正宁五县的秦直道遗址总长约300千米,沿线烽隧密布,关隘重重,以保障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第二,大量移民以充实陇西、北地二郡。甘肃地广人稀,移民于此是促进农业规模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秦朝往陇右一带移民最重要的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和三十六年(前211)两次。第一次移民的主要成分是“谪”者,即有罪的官吏、逃亡者等。这次移民的目的地是“初县”,就是秦王朝在沿黄河一线设置的榆中等34 个县,以加强对新领有地区的建设和控制,将当地从游牧区改变为农耕区。第二次移民是因三年前的移民数量不足,尚难实“初县”。这次移民的数量是3 万家,拖家带口在15 万人以上,这次迁移的主要是平民。秦王朝以各种方式向陇右地区移民,改变了当地人烟稀少的状况和人口的民族成分,推动了这里农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政令在陇右的贯彻和保持社会稳定。移民还可以协助秦军守卫边防,这对巩固边疆、稳定秦的根据地有重要意义。

第三,巩固和加强了陇西、北地二郡的行政建设。秦朝在二郡扩充疆土,陆续新设榆中、阿阳、兰干诸县。同时,接受氐、羌归附,设置下辨道、羌道和武都道,有利于对这些民族地区的控制。当时甘肃地区由什、伍到里、乡、县、郡的这种行政建制的加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了秦朝廷对二郡的直接控制。(www.xing528.com)

第四,统一货币度量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统一六国后,秦王朝规定全国的货币有二等,上币是以镒为名的黄金,下币是秦朝圆形方孔的铜质半两钱。秦始皇下令向全国颁行新的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及标准器,在当时的甘肃东部大力推行了度量衡的统一。出土的秦度量衡诏版上的文字都是规范的小篆,说明秦统一文字形体的政策在甘肃地区得到坚决执行,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信息沟通和文化传播。

第五,继续奖励耕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商鞅变法时就在秦地奖励耕战,统一六国以后仍然重视农牧业生产,鼓励人们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使之成为秦朝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