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五代文化:韩愈对儒家的贡献与改变

隋唐五代文化:韩愈对儒家的贡献与改变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愈在哲学史方面的地位,就是排抑佛、道,建立儒家的道统。韩愈认为儒家中心思想,就是“仁、义、道、德”4个字。韩愈说,儒家的经典著作,“其文《诗》、《书》、《易》、《春秋》”;儒家的统治手段,“其法礼、乐、刑、政”;儒家的职业分工,“其民士、农、工、贾”;儒家的社会构成关系,“其法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从此孔孟并称,这在经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隋唐五代文化:韩愈对儒家的贡献与改变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哲学史方面的地位,就是排抑佛、道,建立儒家的道统。

韩愈认为儒家中心思想,就是“仁、义、道、德”4个字。他在《原道》一文里说:“博爱之谓仁,仁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是儒家思想固有的内容),道与德为虚名。”儒家有儒家的道德标准,佛、道有佛、道的道德标准。“老子之所谓道德者,去仁与义言之也”,即佛、道的道德标准和儒家不同的地方,就是把仁、义的内容抽去罢了。韩愈说,儒家的经典著作,“其文《诗》、《书》、《易》、《春秋》”;儒家的统治手段,“其法礼、乐、刑、政”;儒家的职业分工,“其民士、农、工、贾”;儒家的社会构成关系,“其法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儒家自有儒家的“道”,“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者所谓老与佛之道也”。这个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况)与扬(雄)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韩把孟轲推到和孔子并列的地位,这是在韩愈以前所没有的。

唐初陆德明著《经典释文》,经典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就是说在官学里,《孟子》和《荀子》、扬子《法言》之类,是子类,而不列入经类,经过韩愈提倡,后来就把《孟子》也列入经类了。从此孔孟并称,这在经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改变。韩愈还在《读荀》篇里这样说:“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子而已。《新唐书·韩愈传》赞:“至贞元、元和间,愈遂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隄末流,……愈排二家(佛道)乃去千余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所以过况、雄为不少矣。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韩愈把孟轲提出来,直接继承孔子,他自己又继承了孟轲,构成了儒家的道统,以与佛、道争一日之长。儒家的势力,本来很雄厚,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敢和佛、道明辨是非,韩愈把孟轲推出来,自己也挺身而出,建立了儒家的道统,这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个了不起的行动。

韩愈提出“性三品”说,在《原性》篇里记载:“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也就是说,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的人,生来便能按照封建道德标准行事;中品的人,要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做到这一点;下品的人,则是天生劣性,只能用强制手段使他们“畏威而寡罪”。在韩愈看来,帝王是天生的上品,应当发号施令统治人民,劳动者则是天生受统治的下等人,这是天命,永恒不变的圣人之道。韩愈的“性三品”说,完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

韩愈在提出“性三品”之后,也提到“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原性》)。就是说,情的具体内容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和性三品相应,韩愈认为情也有三品。上品的情,是动而得中;中品的情,有过,有不及,力求动得其中;下品的情则是任情而行,任它泛滥而不加节制。韩愈把“性三品”和“情三品”配合起来,上品的性,则发为上品的情,下品的性,则发为下品的情。韩愈关于性、情互相联系的学说,有它的针对性的。佛教的理论,宣扬它灭情以见性的出世观点,教人逃避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认为这些关系,都是为情所累,影响见性成佛。韩愈则站在儒家的立场,认为恰恰相反,只有在君臣、父子、夫妇诸伦理关系中,才体现出平日的道德修养,才能使“情动而处其中”,因情以见性。这个理论,经后来宋儒的发挥,提出了气质之性,天理人欲之说,在它的理论基础上,更进展了一步。(www.xing528.com)

他极力反对佛教和道教的荒谬不经之说。可是从哲学的观点来说,他是以儒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去反对佛、道二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

韩愈主张天命论。他认为,天有意志,能赏罚。贵贱祸福都取决于天的意志,人对天只能随顺敬畏,不可以人力改变天命。

李翱主要的哲学论著是《复性书》。他也是佛教的反对者,但同样宣扬唯心主义思想。李翱继承与发挥孟子的性善论,认为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只是由于有喜、怒、哀、乐等情欲,性才不能得到发扬,所以情是性之累。为了排除这种干扰,就要按照儒家格物致知、制礼作乐、治国平天下等理论进行修养,这样做就可以“复性”。这种关于人性的学说,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韩愈和李翱都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也都是唯心主义思想家,他们的理论在唐代后期兴起,是宋明理学的先声。韩愈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是程、朱学派思想的萌芽,李翱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是陆、王学派思想的前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