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文化建设与国运的重要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文化建设与国运的重要关系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国运与文化联系起来,进一步从国运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国运与文化的关系,兴文化,强国运。为此,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由于这种政治文化是在政党组织内部存在和发挥作用,所以可称之为党内政治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文化建设与国运的重要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国运文化联系起来,进一步从国运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国运与文化的关系,兴文化,强国运。为此,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兴文化,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国未来发展起到引领和保障作用。

强国运,就是要按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全体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兴文化、强国运,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领域的引领作用,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倡导时代新风。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人民欢迎的精品力作。五是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

★ 拓展阅读

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通常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的文化,而政治文化就是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别和重要方面。它是社会的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等在人们精神领域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于政治问题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等构成。

政治文化既渗透和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政党生活的内部。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路线纲领、制度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作风习惯等,从宏观上看,其实都属于政治文化范畴。由于这种政治文化是在政党组织内部存在和发挥作用,所以可称之为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渗透于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党建总格局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每一种建设都蕴含着党内政治文化因素,都受到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否有意识,党在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赖以遵循的制度纪律时,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在从事党内外的公务甚至一部分个人活动时,都受到一定政治文化观念支配,体现着一定的文化思想和文化风格。

党内政治文化来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也来自政党自身的实践活动。党内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对党的全部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种标志,它直接反映党的基本性质、政治倾向、健康程度和进步水准。所谓先进的党、革命的党,必然也是在思想文化上进步的党。只有在先进文化的指导下,在代表先进文化的情况下,这个党才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进步作用。相反,如果一个党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甚至已经腐朽、没落,那它就绝不可能对社会历史进步起推动作用。

党内政治文化既表现和反映党的整体,也存在和表现在每一个个体即共产党员身上。党的整体的政治文化,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路线纲领、制度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态度习惯等上,最重要的文本载体即为党章和党的其他重要文件,动态载体即为全党特别是党中央的重要活动和工作。党员和领导干部个体的政治文化,则主要表现为对党的整体文化的认识、认同和态度,表现为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内心深处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取向、政治信念,表现为影响、指导和制约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行为的政治心理、政治观念和政治规范。

这种整体与个体的政治文化,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整体的政治文化指导、规范和决定着个体的政治文化,个体的政治文化也能影响、制约整体的政治文化。某些地方发生塌方式腐败,表明局部的政治文化出了问题。而个体的政治文化也不是孤立的,它们会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促使局部乃至全局整体的政治文化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或向消极落后的方向演变。如果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在政治文化上出了问题,不仅会导致党员和领导干部本人滑向错误的道路,而且会对党的整体形象乃至先进性产生严重影响。

所以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种深层次、基础性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生机活力要以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发展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支撑。无论从党的整体来看,还是从党员和领导干部个体来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两个先锋队”,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也要建设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领导和组织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也要积极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会有积极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从党的主体和主流来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进步、健康和先进的。但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党内某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也会在某一局部、某一层面出现一些消极、错误甚至腐败现象。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必须始终按照正确的方向,大力建设先进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确保党内政治文化保持先进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和人类文明的前列。(www.xing528.com)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过程。10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党创造和建设了极其丰富的党内政治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优良成果和传统。比如,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形成了正确的组织路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党员和领导骨干,成为坚持和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又如,通过作风建设,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两个务必”等优良作风,将党内政治文化外化为全党的行为特点和风格习惯。再如,通过制度建设,制定以党章为核心、由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的党内政治和组织规范,将党内政治文化固化为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约束体系。还如,通过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抵御外部腐朽因素对党的侵蚀,剔除党内产生的某些病变,使党内政治文化在激浊扬清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同时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加强和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先进和健康的政治文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从内容上说,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遵循党的路线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严格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把严明纪律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纪律对于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保障作用,大力增强全体党员遵守纪律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政治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好人民公仆。把反对腐败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方式上说,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其他政治规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营造党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把正确选人用人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导向标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严格防范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组织生活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党的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活力。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坚持自我解剖、认真整改、从谏如流、敢于直言,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把加强监督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正确运用权力,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把家庭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延伸,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要从多方面着手。思想教育是基本方式,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制度建设是根本环节,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党内政治文化才能以比较完整和规范的形式存在。坚持奖优罚劣,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都应有明确的导向,并在干部制度和其他制度上体现出来。还应注意人格的力量、品行的修养、知识的学习、文化的熏陶,等等。

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它也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文明的价值根基,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平等友好交往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这个独特的价值体系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价值理念。对这些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的概括和评价,人们自可见仁见智。但经过认真思考的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认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应当说,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这六个方面的核心价值相辅而行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政以德、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义以为上、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直到今天,这些思想观念仍然具有治国安邦、安身立命的重要精神价值。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标识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彰显中华特色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挺起精神脊梁、善用外部条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身立命提供了基本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周易》所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天地之大德曰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古代经典里的基本理念,是对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提炼。值得关注的是,自强不息精神往往通过在艰难困苦中磨炼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而彰显。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阐述:“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事例是中华民族志向高远、坚忍不拔的典范。正是在这种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激励下,中华民族在无数的艰难坎坷中始终奋力前行,并不断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息息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讲文化自信,就应当看到这一点,从而更好地找到文化自信的价值基点。

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可谓绚丽多彩;今天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是潮流所向。面对此情此景,要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好自己的“主心骨”,挺起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在此基础上,还应借鉴吸纳世界各国文化的优长,以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此,费孝通文化价值观可以作为思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所以倡导这种思路,是因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支撑是古代经典《中庸》所主张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和而不同”,也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应坚持的一个基本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