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入研究及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入研究及成果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人文传统深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人学而不是神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讲自然界变化,又讲人的思想文化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使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不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就是对“天文”与“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这决定了它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入研究及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人文传统深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人学而不是神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讲自然界变化(称为“天文”),又讲人的思想文化的提升(称为“人文”),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使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不断传承发展。

《周易》中有这样的话:“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使人们能适时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文明”的同义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就是对“天文”与“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中国古人没有把“天文”与“人文”对立起来理解,而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二者,认为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人文”是人在生产生活中逐渐认识、顺应“天文”而创造出来的,这种创造不断积累、融入社会、日久成俗,形成一种生活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滋养着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这就是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的这句话对于我们理解中华人文精神是很有帮助的。“天行健”是指自然万物运动不止,其中蕴含着运动规律。“自强不息”是效法“天行健”这种自然现象、遵循其运动规律产生的人文精神。君子为人处世,也应像天按照天道运行不息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不屈不挠、永不停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大地柔顺无比、德性丰厚,能够承载万物、包容一切。能够努力效法大地这种品格的人,有海纳百川、宽厚包容的胸怀,能听进各种不同意见,正确认识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成为有修养的君子。(www.xing528.com)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这决定了它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中国很早就建立了学校,在古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教化思想,特别是春秋末期孔子的教化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代。儒家的教化思想特别重视德育,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礼记》中的《中庸》篇阐释了讲诚信的君子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做到五个方面,即博学之——广博地学习;审问之——虚心地提问请教,详细地探究;慎思之——周密地思考,不思则不得;明辨之——明确地辨别是非、辨别善恶;笃行之——切实地身体力行。此外,《礼记》中的《大学》篇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称之为“大学之道”。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都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都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