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中国,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大清帝国摇摇欲坠,太平天国烟消云散,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丧钟即将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敲响。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最终在南京结出硕果,从此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江苏咨议局大楼
高耸的钟塔、圆拱状的门窗框、墙线壁柱及深绿色陡峭的屋顶,配上突出的大门厅,既质朴庄重,又不乏明快生气。这里的前身就是建于清末的江苏咨议局大楼。首任咨议局议长是清末状元张謇。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历史所副教授汪晓茜说:“因为中国建咨议局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谁都不知道办公楼应该做成什么样,因此,张謇就派了他手上一个叫孙支厦的设计师,专门到日本去考察行政和办公建筑,回来了之后,那么,他在日本看到了日本人仿造法国式的这种大的会议,或者大的办公机构设计方式,所以,他就按照法国文艺复兴式的一种做法,就设计了这个清末的江苏的咨议局。”
一百多年前的1911年12月29日,这里成为中国革命者的目光聚焦之地,来自十七个独立省的代表先后抵达南京,聚集到了这座小楼中。在这次至关重要的会议上,他们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成为临时政治中心。
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党员陈庆琳说:“中山先生以十六票当选,黄兴得了一票,另外一个就是民国临时约法在这里诞生。”
南京中华民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李继锋说:“这样一个建筑,它是一个象征,一个是象征了我们中国最初搞选举,它是一个见证,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中国共和时代的进入,实际上是从这样一个建筑开始的。”
此后,也是在这座建筑内,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了第一部体现民主精神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没有君王的政体,在亚洲第一次建立了共和国。
孙中山说:“(中国)应该是头一等的强国,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现在变成这个地步呢?这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国民睡着了,我们是中国人,应该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中国)!大家要醒醒!醒醒!”
这一段录音录制于1924年,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孙中山的声音,从这段慷慨激昂的演讲中,我们能感受到孙中山希望通过革命挽救中国的热情。他所构建的中华民族梦,是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南京,在经历了《南京条约》之后的种种屈辱之后,迎来了新生,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从南京启航。
每天清晨,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的刘刚都习惯用小号声迎接新的一天。2016年10月25日这一天,总统府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
总统府门楼
他叫金灵珠,是金鸿声的孙子。当年,金鸿声就在总统府的西花厅工作,这里曾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办公处。金鸿声是孙中山的传令兵,任何来访者要见孙总统,都要先把名片送到传令兵手中,再由传令官请示孙中山是否接见。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展览研究部部长刘刚对金灵珠说:“你爷爷当年就在这栋建筑的旁边从事护卫的工作。”
金灵珠说:“我爷爷当时和我说,中山先生很简朴,和蔼可亲。他连自己的开水都是自己倒的。”
那些从祖父口中诉说的陈年往事早已湮没在了岁月深处,无从寻觅。祖父去世后,家住无锡的金灵珠只要有空就会来总统府转转,既是凭吊先人,也是感怀历史。
“天下为公”(www.xing528.com)
1912年的1月1日,亚洲地区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这里宣告成立,从此,中华民族翻开了新的历史诗篇。
在中国近代史上,恐怕还没有哪栋建筑的重要性可以和这里相比。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在他入住总统府的第二天,也就是1912年的1月2号,他便正式发表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此后,诸如剪发辫、废缠足和跪拜、改服饰和称呼等改革措施,都是从这里颁布号令。
然而,三个月后,革命胜利的果实便被窃取。1912年4月2日,孙中山正式卸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离开总统府,乘坐汽车前往上海。在那一刻,孙中山可能没有想到,有生之年,他再也没有踏上南京这片土地。
孙文雕塑
总统府内景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总统府再次成为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也就是从那时起,总统府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格局。总统府的面积有9万多平方米,共分为三块区域:中轴线主要是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东区主要是行政院、马厩和东花园;西区是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和西花园,以及参谋本部等;西花园原为清两江总督端方建造的一座花厅,是典型的仿法国文艺复兴式样建筑。
但与西方建筑不同的是,当时的西式建筑多用红砖砌外墙,而该建筑的墙体却用青砖砌筑,内部仍是砖木结构,外面再加以粉饰。在绿树、芳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典雅。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说:“西花厅是典型的西洋的宫殿式建筑,法国式样,形式上是西方的。办公特点、居住特点是从西方来的,又感觉比较明快,不像传统建筑那么压抑、那么沉重,所以是种明快的、轻松的,西洋风的这样一个建筑。”
总统府的三个区域中,中轴线上的那段路,更是见证了民国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成败英雄,岁月不再。在总统府约600米长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大门门楼、大堂、二堂和礼堂、会客厅和接待室,以及政务局大楼和文书局大楼,又称“子超楼”。
刘刚说:“在总统府的中轴线上,在这个部位,实际上是一个很关键的地点,你看它的前面都是中国传统式的建筑,而往这后面都是民国以后的西式建筑。”
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无疑就是这座西式大门,总统府的大门原为两江总督署西辕门,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认为此门有碍观瞻,于是改建大门。整座大门厚实兼顾,宏伟气派,是典型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门前一对石狮是清两江总督署辕门的遗物。
周琦说:“这个门就是采取凯旋门式样,皇帝骑马穿过凯旋门,胜利凯旋。凯旋门变成一个城市的象征,一看,这是个地标。而这个是用凯旋门的方式来做一个真正的门,不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纪念性的建筑。”
如今,总统府大门出现在众多影视作品里,出现在那些印刷精美的明信片上,出现在游人们的合影里,它见证历史,历经沧桑,显然,它已经成为南京的一个符号。
1948年的一天上午,在总统府当电工的王静波登上总统府门楼拍下一张照片。当时周围尚无高大建筑,一眼就可以看见紫金山全貌。如今,岁月荏苒,光阴似箭,王老仍然随身珍藏着这张老照片。
总统府老电工王静波说:“为什么在上面照?旗杆绳子断了,我们上去换绳子的,顺便照了两张,我还有一个同事和我照得一模一样的。结果他拿回家去了,你看多少年了,几十年了。”
如今,王静波已经90多岁了,当年的弱冠少年已变成耄耋老人。曾经空旷如野的总统府周边,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欣欣向荣。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世事变化如此之大,让人万般感喟。
这座大门,曾经见证过南京至少两百年的辉煌,它历经战火,饱经沧桑,当然也曾经见证过南京城短暂的繁荣。在1927年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以及政局大体稳定之后,南京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拉开了大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