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十朝印记:三树碑传承孝道,永乐大帝心意深沉

南京十朝印记:三树碑传承孝道,永乐大帝心意深沉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大报恩寺花了十七年时间,动用了十万军民。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自建成至太平天国期间衰毁的4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2012年,为保护遗址、传承文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工建设。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一组模型再现了明朝时大报恩寺的建造过程。

南京十朝印记:三树碑传承孝道,永乐大帝心意深沉

朱棣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至今存谜。

金门是明孝陵外廓的正门,距离大金门正北70米处有正方形碑亭一座,这里俗称“四方城”,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形状为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8.78米。

阳山碑材

碑首

王韦说:“朱棣立这块碑,也为了显示自己是朱元璋正统的接班人,他在阳山碑材竖的那块更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使用起来,所以挑了一块跟那个比是小巫见大巫的碑,但就这块碑也仍然是南京地区现存的体量最大的一块古代石碑。”

其实,朱棣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或者也可以说为了掩盖自己的心虚,原本想立的神功圣德碑,比四方城的还要大很多,这就是阳山碑材。

永乐二年十月,也就是公元1404年11月,朱棣从全国征集了10000余名工匠,来到今天的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正式开凿,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到永乐三年八月碑材已初步完工。碑材成三个部分,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长26米;碑额石材长21米,高8.3米,宽8.8米;碑身石材高41.5米,厚3.9米,宽13.2米。若此碑立起来,总高为62.8米,无疑为世界第一碑。

三块巨石的重量更是令人吃惊。专家们用现代仪器精确测量后计算出:碑座重量为16250吨,碑额重量为6118吨,碑身重量为8799吨。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五十多米长的碑身不仅五面脱离山体,而且其中的一面与山体已经分离成约一米宽的“一线天”,阳光从碑身顶部直射到底部。不仅碑身的底部已经大部被凿成悬空,而且其下面原本起支撑作用的材脚也与碑身分离。面对当年上万名工匠用锤子、铁钎一锤一钎的开凿打磨出来的巨大碑材,人们不禁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所震撼。

但朱棣为何最终将之放弃了呢?

夏维中说:“从今天来看,阳山碑材要运到明孝陵来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最主要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因素。”

清代文人袁枚写诗感叹道:“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也许,这块硕大的石碑能否运到明孝陵立起来,朱棣一开始就没有当回事,他要的是当时的舆论,要的是震撼人心的轰动效果。为此,有三千多名工匠在此白白丧命。(www.xing528.com)

一线天

近看阳山碑材

马渭源说:“这么大的一个碑材,就是现在我们运用高科技的起重技术都觉得难以移动,那么当时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呢?可能有人意识到了,但是在朱棣的血腥高压下,一般人是不敢多说的。”

随着朱棣政权的稳定,加上以后的迁都,阳山碑材也就无人问津,孤零零地横卧荒山600多年。

不过,为了表达孝心,朱棣又主导了一个更加辉煌并享誉国际的大工程,这就是大报恩寺和琉璃宝塔。

永乐十一年(1413年),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朱棣下令按照皇宫的规格在南京的长干里重建大报恩寺。建大报恩寺花了十七年时间,动用了十万军民。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自建成至太平天国期间衰毁的4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只可惜,这样一座了不起的琉璃宝塔,最终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中。2012年,为保护遗址、传承文化,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12月,遗址公园对外开放,其中主体采用钢和玻璃现代材料的报恩圣塔成为最大的亮点,可谓报恩圣塔,盛世重辉。

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一组模型再现了明朝时大报恩寺的建造过程。很多市民在参观了这组模型后才惊讶地发现,当年监督建造大报恩寺的不是别人,正是人们熟悉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不是七下西洋去了吗?他为何还会在南京主持修建大报恩寺呢?

西方人笔下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