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南京最美的季节,但是900多年前的这个季节,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来到南京就任江宁知府时,他眼中的南京却是一片萧瑟。他在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到:“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日照秋林
石象路秋景
公元975年,北宋踏平南唐之后,金陵帝王州再次落寞,改为江宁府。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一度想把南京作为首都,把南京的名称恢复为六朝时的建康,意图能东山再起。公元1129年起,他在南京停留了9年之久,建康是南宋朝廷事实上的首都。1138年,赵构离开南京,定都临安,但依然将南京作为南宋王朝的“留都”。1275年,元军攻入建康城后,将建康府改为建康路,后改名为集庆路,其地位和宋时建康府大致相当。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如果说南京,作为一个王朝的都城,无论是六朝,还是南唐,都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局部性割据政权的话,那么,从明朝开始,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首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帝国的首都,继而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石鼓路天主教堂,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中国著名教堂。这座教堂所在地,在明朝万历年间,和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就是利玛窦。16世纪末利马窦曾先后三次来南京,于1599年在城西罗寺湾购买私宅,略加改造,作为个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这个场所,也就是现如今的石鼓路天主教堂所在地。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古代诗人说过:“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相信参观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们一定会被北京故宫的雄伟气派、辉煌壮观深深震撼,叹为观止。而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作为南京著名历史文化古迹的“明故宫”,是北京故宫建造的蓝本,其曾经的面积规模和气派宏伟,比之现在的故宫,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曾亲眼见证这一切的辉煌,并且能够提供证明的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www.xing528.com)
石鼓路天主教堂
宏伟壮丽的“故宫”作为中华民族之瑰宝至今仍然屹立在北方大地上,而如果我们说,北京的故宫并不是中国古代宫殿史上执牛耳者,600年前它的“原件”——南京皇宫,规模比它还要宏伟,整体建筑风格比它更加恢弘气派,有人可能不同意,认为这似乎是一个无头案,一座彪炳千秋,巍峨矗立,而另一座早已是断瓦残垣,荡为寒烟,这又如何能比较得出呢?然而,雁过留声风过留痕,璀璨的文化在形制上或许可以被时间或人为损毁,但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是会留下一些遗迹线索供后来的人们去追问和回味。
这里是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内御道街北端的午朝门公园,因园内有明故宫午门(通称“午朝门”)而得名。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南京市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其遗址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有如下的记载:
它为三重城墙所环绕。其中第一重和最里面的一重,也是最华丽的,包括皇宫。宫殿依次又由三层拱门墙所围绕,四周是壕堑,其中灌满流水。这座宫墙长约四五意大利里。至于整个建筑,且不说它的个别特征,或许世上还没有一个国王能有超过他的宫殿。
明史专家马渭源说:“《利玛窦札记》是利玛窦写给教皇的,相当于我们历朝修的实录一样,我经历了哪些事,看见了哪些,教务工作怎么样,他如实写来,不存在要讨好我们中国人,由此可以断言利玛窦所称的,也就是我们今天通俗话讲,他是当时看到的这个南京明皇宫是世界上最雄伟,也是最大的皇宫,这是无疑的。”
数据证实,北京故宫占地面积是72万平方米,而有关资料记载,南京明故宫的占地面积为100万平方米,整整大出前者28万平方米,多出相当于现在北京故宫三分之一的面积规模。
那么,利玛窦眼中世界上最恢宏的皇宫是如何建成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