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四盛世·百花齐放

南京四盛世·百花齐放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朝时期佛教盛行,莲瓣或莲花纹被广泛运用于器物装饰。它所反映出的釉下彩绘工艺非常精湛,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绘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把釉下彩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个书画高峰。《后汉书》,二十四史中的经典之作,官家正史中的佼佼者。《世说新语》,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南京四盛世·百花齐放

六朝博物馆内文物

相对于明清等后世朝代,稍显久远的六朝,可以触摸的文化遗存并不多,不过它们依然光彩夺目。这是一个文艺空前繁荣的时代,百花齐放就是它的真实生态。

胡阿祥说:“六朝是政治上面分裂的时代,战争很多的时代,但是也是艺术上面富有创造力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张扬个性的时代。”

先来看看近年来在南京出土的这几件堪称国宝艺术品。首先是六朝青瓷

南朝青瓷莲花

胡阿祥说:“这件南朝的青瓷莲花尊,目前是南朝体量最大的,整体看下来的感觉,浓郁的佛教文化,莲花是佛教的象征,我们看仰莲、附莲、莲瓣,釉和胎体的结合几乎没有脱落,那么从这里能够看出南京那个时代是什么样的呢?”

南朝时期佛教盛行,莲瓣或莲花纹被广泛运用于器物装饰。更为重要的是,六朝青瓷以青莹的釉色和丰富的造型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从此青色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色调,流传了近两千年,成为中国瓷器永恒的主题。

接下来是青瓷釉下彩盘口壶。

这件青瓷釉下彩盘口壶,通体绘制纹饰,笔墨流畅,气韵生动,釉下彩画和贴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具有独特时代气息、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它是迄今所见以绘画手法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称早期瓷器中的艺术珍品。它所反映出的釉下彩绘工艺非常精湛,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绘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把釉下彩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

青瓷釉下彩盘口壶

胡阿祥说:“一件东西改写中国陶瓷史。这件文物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禁止出国展览名单,不论保险费多少,这件文物不能出国出境,只能在中国看。比如这一件只能在六朝博物馆看。为什么呢?因为哪怕10亿的保险金,不过也是钱,而文物是单一的,损伤甚至丢失是不得了的损失。”

再来看人物陶俑

相比这些被“限制出境”的国宝,下面要说的这个文物可没那么“严肃”,它要接地气得多。

胡阿祥说:“这一件应该是很普通的东晋的陶俑,它原来的做法,东晋陶俑它这个手部位是用木头刻个手,然后装进去的,时间长了木头朽烂掉了,只剩下这样子了。但是现代的人的慧眼里赋予了它新的认识。”

六朝博物馆内人物陶俑特写

六朝博物馆内人物陶俑全景

当你看到这个陶俑,是不是会联想到“双十一”购物节呢?一千多年前的陶俑,结合了今天网络购物的“疯狂”特点,一推出就成了“网红”。(www.xing528.com)

胡阿祥说:“应该就是2014年,六朝博物馆的年轻的团队把这件文物做了新的解释‘剁手俑’,发布到网上,成为那一年网络转发数量最多的一件文物。很多乐趣,不仅剁手,还享受着购物的快乐,这种笑有一种东方男性蒙娜丽莎的感觉。文物你要慢慢琢磨。”

这件人物陶俑,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它的笑容却能令人感受到,六朝时期思想的活跃催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样的艺术追求也体现在六朝的书法绘画,画家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被称为“六朝三杰”,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个书画高峰。

东晋的王、谢两大家族在南京乌衣巷居住了三百年,其间两大家族人才辈出,涌现了不少文化、政治上的大家。“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朓就是文人墨客中的典型代表。

王羲之,5岁时王氏家族随晋室南渡,来到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王羲之的父亲把乌衣巷家中的后花园一角辟为王羲之的读书处,并聘请书法家为家庭教师,教他练习书法。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授黄惇说:“王羲之的书法是东晋时代出现的最为重要的艺术,他上承汉魏,到唐以后,被确认为‘书圣’,那他地位就更高。他的书法主要是行草书,唐宋以后,王羲之的书法便成为凡是学习书法的人都绕不过去的一个经典传统。”

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也和王羲之有关。

江苏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傅邦华说:“当时在祭祀的时候要写一些祷告的词语,写在木板上,每年在东晋时期都是由书法家王羲之来书写。有一次王羲之出远门了,后来就由别人来代他写。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因为要求不同,每个年份一年四季状况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在那个时候变更内容重新书写,人们就把王羲之曾经书写的竹板找来,要木工刨掉重写。木工在刨的时候,一层刨掉以后还有,两层刨掉以后还有,说明它已经入木三分了。人们惊叹之极,感觉到王羲之的书法实在是笔透纸背,入木三分。”

王羲之再也想象不到,即便到了千年之后的现当代,他的作品仍然给文化界带来碰撞和活力。来看看六朝博物馆里收藏的这块王羲之墓志上的拓片。

胡阿祥说:“《兰亭集序》虽然看到的是摹本,但是在书法圈是盛品,天下第一行书,谁也不会怀疑。但是随着后来文物的发现,《兰亭集序》的真实性受到怀疑。这个是王导家族王羲之墓志的拓片。它是340年之后几年,而《兰亭集序》写的时间是340年,书法跟《兰亭集序》差别很大。郭沫若依据这两个墓志,认为差别那么大,《兰亭集序》是行书,而这个有人说是楷书,又有人说隶书,总体而言认为这个时代楷书还没有成熟。”

王羲之墓志拓片(一)

王羲之墓志拓片(二)

相似的年代,书法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这在后来引发了一场大争论。

胡阿祥说:“因此郭沫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集序》是假的,这对书法研究简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当然学术界有人不同意,写文章与郭沫若商榷。但是我们知道,郭沫若当时的身份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地位很高。所以当时没有敢发表这篇文章。后来江苏省文史馆馆员高二适先生写信给朋友,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说了这个事情,章士钊与毛泽东主席关系很好,于是他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说起了这件事,然后毛主席在信上批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于是一些杂志和报纸敢发表文章了,然后就形成了新中国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百家争鸣。”

六朝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丰硕的成果。《抱朴子》,确立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佛国记》,一部有关“一带一路”的重要历史文献。《后汉书》,二十四史中的经典之作,官家正史中的佼佼者。《世说新语》,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弘明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千字文》,中国最早的启蒙读物。《文心雕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诗品》,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昭明文选》,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

那时的科技成果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舟说:“比如说南朝时期有个特别著名的天文学家叫何承天,当时发明了元嘉历,被国家历法用了65年,到了后来才被祖冲之所发明的大明历所替代。祖冲之是我们六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方面都有非常深的造诣,他发明的指南车、千里船等,以及将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精确到7位数,也被人们所熟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