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传统家具
根据象形文、甲骨文和商、周代铜器的装饰纹样推测,商代当时已产生了几、榻、桌、案、箱柜的雏形。《易经》里曾有关于床的记载。河南信阳春秋战国时代楚墓的出土文物及湖南长沙战国墓中的漆案、雕花木几和木床,反映当时已有精美的彩绘和浮雕艺术。从商周到秦汉时期,家具都很矮,便于人们席地跪坐方式吃饭。从汉代的砖石画像上,可知屏风已得到广泛使用。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晋朝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北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图中看,当时已有矮榻,敦煌壁画中凳、倍、床、榻等家具尺度都进行加高,一直到隋唐时期,逐渐由席地间坐过渡到垂足座椅。唐代已制作了较为定型的长桌、方凳、腰鼓凳、扶手椅、三折屏风等。可从南唐宫廷画院顾闳中的“韩熙夜宴图”及周文短的“雹屏绘棋图”中看到各种类型的几、桌、椅、靠背椅、三折屏风等。[2]从总体上看,唐代家具重宏观不大重微观,风格恢宏、豪迈和开朗。至五代时,家具在类型上已基本完善。宋辽金时期,从绘画(如宋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和出土文物中反映出,高型家具已普及,垂足坐已代替了席地而坐,家具造型轻巧,线脚处理丰富。[3]北宋大建筑学家李诫完成了有34卷的《营造法式》巨著,并影响到家具结构形式。元代在宋代基础上有所发展。
明代和清代前期,家具的品种和类型已都齐全,造型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我国家具的独特风格,是中国传统家具的最高峰。
人们常说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并不与“明代的家具”和“清代的家具”相对应,它是按形式、水平和风格划分的。一般以清代乾隆皇帝时为分界线,此前的称“明式家具”,此后的称“清式家具”。
(二)国外古典家具
1.古代家具——埃及、希腊、罗马家具
(1)古埃及(公元前3100至公元前311年)很早就开始营建宫殿、庙宇和陵墓,古埃及首次记载家具的制造,从发掘的材料看,从古国时代起,贵族们就开始使用凳和椅。古埃及家具的风格特征与所有者的社会地位相关联,装饰性超过实用性。贵族们用的家具以金、银、宝石、象牙为材料,镶嵌雕琢极其华丽;用色鲜明、富有象征性;宫廷家具还以金箔作装饰。椅子是当时家具中最为重要的品种,国王的宝座被视为权势的象征。贮藏家具有柜、箱等,也有用兰草、棕榈纤维编制的筐。埃及家具造型规则,华贵中暗示权威,拘理中具有动感。
②古希腊(公元前650至公元前30年)吸取埃及和西亚人的先进文化,于公元前五世纪就使古希腊家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古希腊人生活节俭,家具简单朴素,造型适合生活要求,具有活泼、自由的气质,比例适宜,线型简洁,造型轻巧,优美舒适,充分体现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而不是过于追求华丽的装饰。古希腊家具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是凳、椅、箱。
③古罗马(公元前753至公元前365年)家具是古希腊家具的继承和发展,是奴隶制时代家具的高峰期。它的家具厚重、装饰复杂、精细,采用镶嵌与雕刻,旋车盘腿脚、动物足、狮身人面及带有翅膀的鹰头狮身的怪兽等,现存的古罗马家具都是大理石、铁或青铜的,包括躺椅、床、桌、王座和灯具。古罗马的上层人物大都热衷于住宅建设,其中的家具自然也很讲究,采用了建筑的处理方法。从现存家具看,板面很厚实,桌腿喜欢用狮脚,还常用浮雕或圆雕作装饰。
2.中世纪(1—15世纪)家具和文艺复兴时期(800—1150年)家具
(1)中世纪的家具深受宗教的影响,祭司、主教们用的座椅古板笨重,靠背很高,为的是突出表现他们的尊严与高贵。封建领主们用的家具也很粗糙,事实上,已成为落后、保守面貌的反映。这时期的家具常用鸟兽、果实、人物图案作装饰,除使用木材外,还大量使用金、银、象牙等,家具的外形竖直生硬,象牙镶嵌的马西米阿奴斯王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文艺复兴时期(1400—1650年)家具
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为适应社会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家具靠墙布置,并沿墙布置了半身雕塑、绘画、装饰品等,强调水平线,使墙面形成构图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在哥特式家具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希腊、罗马家具的特长。在风格上,一反中世纪家具封闭沉闷的态势;在装饰题材上,显示出更多的人情味;镶嵌技术更为成熟,还借鉴了不少建筑装饰和要素,箱柜类家具有檐板、檐柱和台座,并常用涡形花纹和花瓶式旋木柱。
3.巴洛克时期(1643—1700年)家具
巴洛克时期家具完全模仿建筑造型的做法,习惯使用流动的线条,使家具的靠背面成为益面,使腿部呈S形。巴洛克家具还采用花样繁多的装饰,如雕刻、贴金、描金、涂漆、镶嵌象牙等,在坐卧家具上还大量使用纺织品作蒙面。
(1)法国巴洛克风格亦称法国路易十四风格,其家具特征是:雄伟,带有夸张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致优美重于舒适,虽然用了垫子,采用直线和一些圆弧形曲线相结合和矩形、对称结构的特征,采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欧核和梨木,嵌用斑木、鹅掌楸木等,家具下部有斜撑,结构牢固,直到后期才取消横档;既有雕刻和镶嵌细工,又有镀金或部分镀金或银、镶嵌、涂漆、绘画,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原为直腿变为曲线腿,桌面为大理石和嵌石细工,高靠背,布置的带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撑的蜗形腿;装饰图案包括嵌有宝石的旭日形饰针,围绕头部有射线,在卵形内双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线,海际、人面狮身、狮头和爪、公羊头或角、橄榄叶、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榈和睡莲叶不规则分散布置及人类寓言、古代武器等。(www.xing528.com)
(2)英国安尼皇后式巴洛克风格家具轻巧优美,做工优良,线条柔美,并考虑人体尺度,形状适合人体。椅背、腿、座面边缘均为曲线,装有舒适的软垫,用法国、意大利胡桃木作饰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榉、紫杉、果木等。
4.洛可可时期(1730—1760年)家具
洛可可家具是在巴洛克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排除了巴洛克家具追求豪华、故作宏伟的成分,吸收并发展了曲面曲线形成的流动感,以复杂多变的线形模仿贝壳和岩石,在造型方面更显纤细和花哨,不再强调对称均衡等规律。
洛可可家具以青白为基调,在此基础上再装饰石膏浮雕、彩绘、涂金或贴金。洛可可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种因素是18世纪初人们更加渴望追求自由的生活;第二个因素是法国各阶层对路易十四生前的浮夸作风表示反感和厌弃;第三个因素是新王朝女权高涨,装饰风格和家具风格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上层妇女的爱好。
5.新古典主义(1760—1789年)家具
19世纪初,欧洲从封建主义进入资本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反映贵族腐化生活、大量使用烦琐装饰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表示厌恶,极力希望以简法明快的手法代替旧的烦琐风格。当时的艺术家崇敬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肯定地认为应以希腊、罗马家具作为家具设计的基础,这时期便称为“新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家具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盛行于18世纪后半期的法国路易十六式、英国的亚当兄弟式及美国联邦时期出现的家具;二是流行于19世纪初的法国帝政式、英国摄政式。这两个阶段各有自己的代表,即分别为法国路易十六帝政式和摄政式。
6.维多利亚时期(1830—1901年)
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是19世纪混乱风格的代表,是综合历史上的家具的混合形式。图案花纹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艺复兴、东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杂。设计趋于退化。1880年后,家具由机器制作,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金属管材、铸铁、弯曲木、层压木板。椅子装有螺旋弹簧,装饰包括镶嵌、油漆、镀金、雕刻等。采用红木、橡木、青龙木、乌木等。构件厚重,家具有舒适的曲线及圆角。
(三)近现代家具
从19世纪中期起,家具设计逐渐走向现代,即从重装饰走向重功能,从重手工走向重机械。此前的种种家具,在家具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它们很难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不能不进行新的变革。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摆脱了历史的束缚,澳大利亚托尼(Thone)设计了曲木扶手椅。继新艺术运动之后,风格派兴起,早在1918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著名的红、黄、蓝三色椅,并在1934年设计了Z字形椅。
直到20世纪70年代,家具的设计进一步切合工业化生产的特点,组合家具、成套办公家具成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出现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它涉及建筑及家具。所谓“后现代主义”,其实是对现代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批判,它怀疑现代主义的永恒性,认为他们的产品过于机械化、理性化和单调化。后现代主义者对古典风格抱有相当的兴趣,他们在设计中常以新的手法把传统艺术中的细节当作一种符号体现在自己的创作成果中。
20世纪80年代后,家具设计风格多样,出现了多元并存的局面。高科技派着力表现工业技术的新成就,以简洁的造型、裸露材料和结构表现所谓“工业美”。新古典主义,则更加注重象征性的装饰,表达对古典美的怀恋之情。此后,现代家具就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综观各国、各地、各种风格流派的家具,可以看出现代家具的两条主流线:一条线是以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为基础,着眼于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批量化;另一条线是以传统形式及手工业生产技术为基础,着眼于传统技艺与现代化工业生产相结合,比较注意传统格调和民族性。这两种趋向各有特色,但就现代家具的整体而言,其基本特点是注重功能,讲究适用,强调以人体工程学的理论为指导确定家具的尺寸;外观简洁大方,线脚不多,造型优美,没有烦琐的装饰;注重纹理、质地、色彩,体现材料的固有美;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相联系,充分考虑生产、运输、堆放等要求;注意应用新的科技成就,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配件,在使用中与幻光设备、声响设备、自控设备、自动化的办公系统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新型式,取得了革命性的伟大成就,标志着崭新的当代文化、审美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