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泥石流灾害环境不断恶化的表现

泥石流灾害环境不断恶化的表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泥石流发育地区,不仅存在直接的泥石流灾害,还存在由它引起的其他环境问题。众所周知,在通过小江流域86千米小江两岸有123条一级支沟,其中泥石流占85%,且在107条泥石流中有27条灾害严重。总之,这次泥石流灾害给东川的地理环境以及东川人民,带来了惨重的损伤。综上所述,东川土壤侵蚀在逐年加剧,也导致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上述分析来看,造成小江流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环境现状,有自然条件的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泥石流灾害环境不断恶化的表现

泥石流发育地区,不仅存在直接的泥石流灾害,还存在由它引起的其他环境问题。因为泥石流暴发和发展,必然会导致当地山地环境退化、地表结构恶变和生态平衡的失调。

目前,小江流域的泥石流正处于活跃和发展时期。由泥石流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如不良地质现象,自然环境问题,如山体荒芜、土地沙石化、水土流失严重,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植被被破坏等。如此一系列问题持续不断恶化状态,其表现大致为以下几点:

(1)泥石流灾害十分突出

泥石流灾害缘于本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它构成该区严重的灾害环境状况,并成为小江流域人民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最大隐患之一。

众所周知,在通过小江流域86千米小江两岸有123条一级支沟,其中泥石流占85%,且在107条泥石流中有27条灾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泥石流成灾27次,毁坏约0.2万公顷农田,导致170人死亡,另有60人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毁坏铁路、公路阻车1217天,直接经济损失约1.3亿元人民币。小江河道年淤量达4000余万吨,注入金沙江600万吨。由于环境破坏严重,山坡和河谷快速“荒漠化”和“沙石化”。

1985年5~6月期间,东川小江两岸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规模山洪泥石流,其范围包括拖沓沟、里里乐沟、小白泥沟、黑水河、大白泥沟、老干沟、达德沟、甘沟、汪家箐、腊利沟、石羊沟、徐家小河、桃家小河等。东川铁路自1966年通车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泥石流危害,影响正常通车,但在此次泥石流中受害最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泥石流造成铁路中断的时间就越来越长,每年给铁路造成损失也越来越大。这次泥石流致使铁路完全中断,需要改道重建;冲毁公路数处,上百辆汽车受阻;大量泥沙阻塞主河,大片农田受淹。

总之,这次泥石流灾害给东川的地理环境以及东川人民,带来了惨重的损伤。

(2)林地覆盖率

东川是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唐朝开始在这里开矿炼铜,炼铜最盛的清朝乾隆年间,最高产量800多万千克,则每年需要木炭0.8亿千克,因此推断,每年大约砍伐10平方千米林地。(www.xing528.com)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小江流域林地覆盖率约为30%,1974年统计林地覆盖率降到19.4%,1979年进一步下降到14.9%,到1985年,东川市林地仅为13.3%。

由于该区植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导致本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3)水土流失严重东川小江流域的泥石流活动已有200~300年的历史

分别经历了1733年、1833年和1966年三次大的地震活动,加之伐林炼铜引起的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是沟谷两侧不良地质过程加剧,如崩塌、滑坡滚石等,导致泥石流的强烈活动,造成本地区极为严重的水上流失。

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侵蚀状况逐年恶化。如1960年侵蚀面积占总面积52%。据1987年云南省水利厅资料显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273平方千米,占1858平方千米总土地面积的68.5%,这一时期属极强度和剧烈侵蚀区。

综上所述,东川土壤侵蚀在逐年加剧,也导致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不良地质过程(崩塌、滑坡、岩崩)十分发育

众所周知,本区构造和岩性都十分脆弱,正处小江深大断裂的破碎地带。有史以来经历了四次地震(1733年、1833年、1966年和1983年),其中1983年的地震为6级以上地震,加之近几十年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的基本建设的不合理规划,使本区的崩塌、滑坡一触即发,大大加速了该区本来就很脆弱的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基础,应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从上述分析来看,造成小江流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环境现状,有自然条件的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