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的灾害,人们做出了很多努力,如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通过长期对泥石流的研究和治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治理、预防和减轻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办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套完整的预防和治理方法。
首先要遵循几个原则:
泥石流防治与发展当地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期分批进行防治的原则;生物措施为主、紧密结合其他措施的原则;先治山、再治沟、后治河的原则;土建工程防治中,以拦、排为主,与稳、调、蓄相结合的原则;综合防治原则。这些原则我们上面已经涉及一些了,这里便以这些原则为基础来制定方法。
首先,根据泥石流产生的条件和造成灾害的机理,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点进行判断,并对可能造成的灾害大小和灾害频度进行估计(调查与危险性评价,圈定隐患区/点)。其次,对那些危险区和危险点,要尽可能的避开,实在避不开的,要采取保护措施,修建保护设施进行治理(避让、治理);对于在泥石流可能发生地区附近生活的居民,对泥石流的发展动态要密切监测。通过“专业监测”、 “群测群防”、 “预报预警”等措施,结合泥石流的发展过程,发现其发生的前兆,及时了解泥石流的动态,以便在造成灾害前,组织撤离、避险,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但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有些很难预测到,所以,如果未能事先对泥石流作出预测,面对灾害的发生,也要保持镇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指挥,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措施可分为灾害前、灾害时和灾害后三种分类。其中灾害前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从避免灾害、安全的角度,将山区划分为泥石流的危险区和安全区,并选择平缓平地等安全区来建设场地,要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和沟切割的陡坡这些危险地段,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牌。若是建设场地实在避不开危险地段,则要设立相关防护工程,且在上游建立泥石流预测点,随时进行监测和预警工作。
加大山体的摩擦系数,采用锚桩和排水等工程措施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是泥石流治理措施中常用的措施,这两者相结合综合使用时则被称之为“综合措施”。前面我们已经对综合措施中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所介绍。下面来详细说明。(www.xing528.com)
工程措施大概可包括:稳固、拦挡、排导。
稳固:对松散固体物质起到稳固的作用,减少石流夹带固体的来源。
拦挡:在泥石流可能通过的沟谷中修建拦挡坝,减少泥石流的威力,从而减轻泥石流对下游的危害。
排导:这一般是为了保证桥涵和桥梁的安全而建设的防护措施,对通过桥涵和桥梁隐患区的泥石流加以控制、削减。
生物措施主要指山区的自然资源,如树木,茂密的植被,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维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此改善地表汇流条件,抑制水土流失,防止和减少泥石流活动。
建立泥石流的预警和预报系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都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但是这些灾害发生前都具有明显的前兆。只要掌握了泥石流的基本常识,并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经常巡查,发现裂缝还要经常进行简易的测量,若发现泥石流或者危险前兆,应迅速采取措施,最大可能地避免人员伤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