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泥石流防范与自救:古泥石流活动期划分

泥石流防范与自救:古泥石流活动期划分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江流域泥石流活动,根据泥石流堆积体所处的相对高度、地貌部位、形态特征、沉积特点及部分绝对年龄资料,可划分为三期。此期泥石流的孢粉组合以木本植物花粉占优势。此期泥石流堆积体厚约30米。以上是对小江流域泥石流的初步划分。从各期泥石流剖面中有多层泥炭或冲积层来看,有的发育期还可以更加详细地划分为时间尺度更短的泥石流发育阶段。

泥石流防范与自救:古泥石流活动期划分

小江流域泥石流活动,根据泥石流堆积体所处的相对高度、地貌部位、形态特征、沉积特点及部分绝对年龄资料,可划分为三期。

第一期:遗迹分布于蒋家沟和新村盆地等地。沉积物大小混杂,有一定磨圆,没有层理,在少数大砾石周围裹着胶泥,表现为“泥包砾”现象,在大桥河表现为高出该河河床40~60米的阶地。在蒋家沟支沟查管沟沟口,这期泥石流基岩侵蚀相对高度高达70~80米。除了沉积物剖面有一定的钙质胶结外,其余特点都与该沟现代泥石流堆积物相似。

这个时期主要为黏性泥石流堆积,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顶部有一层厚约5米的暗橘红色风化壳发育,下面是灰白色泥石流堆积物,中间有地震断层发育。根据堆积物的特征来判断,此期为中更新世早期,距今已有58万~50万年。中下部为黏性泥石流堆积,胶结较紧,堆积物之下为基岩基座。

此期泥石流的孢粉组合以木本植物花粉占优势。其中松属花粉含量占全部木本花粉的41.86%,此外还有栎属、金钱松属、桤木属及棕榈属、苏铁属、冬青属、桫椤属、胡椒属等一些热带、亚热带常绿植物。草本植物有柳叶菜属、藜属、车前属。蕨类孢子主要有卷柏属、水龙骨科、凤尾蕨属。藻类有环纹藻等。

上述孢粉组合表明了当时本区的湿热生态环境。除了较多数量的常绿阔叶种属,还有相当数量喜湿的藻类和蕨类,植被已明显呈现垂直分带现象,表现当时是湿热的气候环境。但因地势高度差不大,可能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上为温带针阔混交林。

第二期:此期泥石流规模最大、最活跃。以深沟剖面、泥得坪最为典型。此时本区已出现焚风效应,干热河谷带开始形成。其中,深沟的这期泥石流堆积量最显著的特征是:顶部有一层厚3~5米的钙质胶结砾岩。它可以作为这个地区这期泥石流堆积体的标志层。(www.xing528.com)

此期泥石流堆积体厚约30米。在泥得坪此期堆积物厚度在100米以上,表层无钙质砾岩。此期泥石流为晚更新世早期,在17000~11000年间。

此期孢粉组合由80.00%的木本植物花粉,11.47%的草木花粉, 4.73%的其他花粉组成。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松科花粉含量可高达82.44%,包括雪松属、罗汉松属、柏属、落叶松属和金钱松属等。阔叶乔木花粉含量也比较高,包括槭属和栎属。其次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植物,包括棕榈属、冬青属、桤木属、桃金娘属、夹竹桃科、豆科等。草本植物花粉中藜属含量较高,还有蒿属、蓼科等,蕨类孢子以水龙骨属为主,卷柏属较多,个别出现粉背蕨属和里白属孢子。这期草木植物花粉较多,也可能表示晚更新世早期,已有焚风效应。

第三期:堆积物广布于小江中游、下游河谷。以蒋家沟支沟大凹子沟的扇形地形态最为完整。此期泥石流从堆积物特征判断,为黏性泥石流类型,平均厚度为20米左右。

孢粉组合由75.69%的木本植被,16.4%的草本,7.91%的蕨类孢子组成。木本植物有松属、苏铁属、寻松属、油杉属、银杉属、桤木属、桦属、柳属等。热带、亚热带木本植物有山龙眼、桃金娘、甜储等,孢子有水龙骨、瘤足蕨、珠蕨。此外还有水生植物环纹藻和狐尾藻等。根据组合中有喜暖的银杉属、油杉属、水生藻类的出现,可以推断当时泥石流形成区为温暖湿润气候。

以上是对小江流域泥石流的初步划分。从各期泥石流剖面中有多层泥炭或冲积层来看,有的发育期还可以更加详细地划分为时间尺度更短的泥石流发育阶段。此外,中更新世以来,由于本区上升侵蚀等原因,有些期的泥石流堆积未保留下来,或者在考察过程中未被发现,从而造成一些泥石流期被遗漏,需要以后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并加以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