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方志成
我家祖籍安徽歙县,旧属徽州,现属黄山市。曾祖父那辈二十多人因为躲避太平军,而去各地。曾祖父就来南通落脚,在南通、金沙这一带做茶叶生意谋生。
祖父名为方增田,号稼圃,家谱上尊称他为增田公。一百年前,说他的名号,白蒲人人都晓得。
民国元年(1912),我的祖父在白蒲开设了方永大茶庄,就在现在这个位置。祖父做生意,最讲信用,在通如泰地区的徽商中,他的知名度很大。方永大茶庄在南通平正桥端平桥附近开了分店,建了中转仓库,在如东掘港开有方永和。
白蒲方永大早上6点左右就开门,不做零售生意,没有谁早早地去买一二两茶叶。方永大后头还有一条官河,忙于漕运,粮食从此处进入京杭大运河,被运去北方。茶叶随着漕运的发达也就遍布到全国各地。早上9点之前,河下是有船的,船家批二三十斤茶叶。批货小船天天有,基本上是向如皋、海安、溱潼那里驶去。9点以后,才做街上的零售生意,这个来买二两龙井,那个来买四两珠兰。生意做得红红火火。(www.xing528.com)
我家在徽州有宗庙。从徽州来的族人,到达南通,都要奔方永大、南通方氏祠堂。那些族人出来,一路非常辛苦。先去杭州,又入苏州,再达无锡,最后渡江抵通,再来白蒲。走到各处,都是投奔徽州会馆,吃好饭,睡完觉,一宿两餐,次日就赶路。徽商是非常团结的,有着浓郁的乡人情结。
祖父人称“一支笔”,擅于察言观色。一看来者举止言行、文化程度,他就执笔,开出介绍信给苏北、苏中各地徽商,安排好那些人的工作。人家接到他的信,基本上都用。祖父在通如泰地区,乃至盐城地区,知名度很大。他等于跨县、市的“徽商劳动局长”。被介绍去的人犯了事,要处分的,也要通知祖父。徽商内部纪律非常严格。手脚不老实的,经济有问题的,赌吃嫖媱的,都要被处分的,处分包括回原籍,退回去种地。
祖父还喜欢做慈善事业。老家有难,像徽州的路被山洪冲了,民间出钱修路,他都积极捐钱。老家有一座桥,据记载是方永大捐建(后此桥废弃)。白蒲街上需要疏浚、修路、修下水道,等等,他出的份额也比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