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发展进程: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

工业发展进程: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酒厂、油米厂、针织厂、铁工厂、化肥厂等,撑起了白蒲制造加工创业的一方天。1995年版《如皋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始恢复、改造和发展工业。1953年,对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加快了工业发展进程。机械、轻工、纺织、粮油加工等工业企业增至90余家……后厂名、企业性质几经变更,产品亦不断更新。2017年版《如皋市志》记载: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市(县)属、乡镇工业的结构性、积累性矛盾显露。

工业发展进程:苏中水乡人家的留声记忆

白手起家,小打小敲,自主探索,滚动发展,企业转制。白蒲工业“摸爬滚打”的历程,也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黄酒厂、油米厂、针织厂、铁工厂、化肥厂等,撑起了白蒲制造加工创业的一方天。往事悠悠,辙痕深深。

1995年版《如皋县志》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始恢复、改造和发展工业。1953年,对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加快了工业发展进程。机械、轻工、纺织粮油加工等工业企业增至90余家……

【如皋县粉末冶金厂】 1974年建,位于白蒲镇,镇办企业。原为白蒲编织厂一车间,以生产日光灯插座为主,后划出重建,占地面积0.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30万平方米,职工210人,固定资产原值95万元,净值48万元。拥有各种设备51台(套),主产铜基、铁基粉末冶金配件等300多个品种,年产能力600万件/250吨。产品质量连续6年获省行检榜首。产品S195、170F金门导管获省优质奖。

【南通锻压机床厂】 1956年建,县属集体企业。位于白蒲镇新蒲大桥西首。原为公私合营白蒲电灯厂和白蒲竹木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的白蒲区铁木竹生产合作社。1958年7月,改称地方国营白蒲通用机械厂,主要制造和修理车床、刨床、农机具、滚珠轴承等。1960年更名为地方国营白蒲农业机械修配厂,主要生产摇头钻、草绳机、碾米机炒米机、自行车衣包架等。后厂名、企业性质几经变更,产品亦不断更新。1976年与天津锻压机床厂协作生产BY32-100型四柱万能液压机。1979年易名如皋县液压机厂。1987年定为现名。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80万平方米,职工485人,固定资产原值327万元,净值25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93台(套)。产品YB32-100B万能液压机获1990年江苏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

【如皋县白蒲针织厂】 1956年建,位于白蒲镇新蒲大桥西,初为由11人的针织小组和16人的绱鞋小组组成的白蒲针织鞋帽社,生产方式以手工为主。1978年购置10台针织横机。1979年如皋织袜厂无偿支持17台电动K型袜机。1980年与香港开源织造公司达成加工半成品羊毛衫交易,香港又支持针织横机20台,至此,生产设备初具规模。现占地面积0.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45万平方米,职工385人。固定资产原值110万元,净值89万元。有织袜机、罗纹机、针织横机等主要生产设备145台(套)。主要产品有化纤袜、毛晴衫、裤、涤纶面料布等。

【国营如皋化肥厂】 1966年建,位于白蒲镇。占地面积8.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0万平方米,职工329人,固定资产原值5 204.11万元,净值4 348.8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792台(套)。建厂初期,生产能力年产合成氨5 000吨,产值45.17万元。1968至1982年,国家投资150多万元,先后建成余热发电车间、三废(废气、废液、废渣)治理车间及日产150吨煤球车间等。年产合成氨2.50万吨,碳酸氢氨10万吨。1984年5月,被化学工业部评为全国小氮肥行业扭亏增盈先进单位,次年获江苏省化学工业厅节能降耗奖。(www.xing528.com)

【如皋县磷肥厂】 1967年建,县属集体企业。原为如城磷肥厂,1979年迁至白蒲镇,原址改为磷肥车间。全厂占地面积4.14万平方米,职工349人,固定资产原值253万元,净值124万元,各种生产设备138台,年产磷肥2.50万吨,硫酸1.50万吨。

2017年版《如皋市志》记载: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市(县)属、乡镇工业的结构性、积累性矛盾显露。

1993年,全市开始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公有资产退出企业,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理顺企业产权归属,置换职工劳动关系,破除全市工业的体制性障碍。至1998年,全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束。

至2010年年底,全市市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有近3万名职工走向市场,共退出国有资产5 352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