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秦镜泽
纵观古今,白蒲寿坛喜出十大盛事,现在介绍如下。
第一盛事:高龄封官。吕岱是一位身经百战、开疆拓土的军事家。初为郡县小吏,汉末战乱,投效孙权,屡立奇功,历任昭信中郎将、庐陵太守、交州刺史,80岁时晋升大将军。92岁时,他又官拜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堪称一大奇迹。吕岱一生廉洁奉公,自任交州刺史以后整日埋首公务,无暇顾及家事。妻儿衣食匮乏,难以度日,孙权得知后,即每年赐以钱米布帛。吕岱临终前,吩咐儿子吕凯:“殡葬之制,务从俭约。”凯遵父嘱,以“素棺、疏巾、布褠”将吕岱安葬于出生之地的白蒲高阳荡(今林梓社区)。
第二盛事:状元祝寿。顾万里(1591—1688),字翼飞,号讲山,隐居不仕。明崇祯年间,北石桥被暴雨冲坏,顾万里入山采石,经数月屹然告成,又置义冢,赈饥荒。顾万里九十大寿,其独子顾岱宴请亲朋好友为其庆贺。康熙六年(1667)状元缪彤,撰有《大隐君翼飞先生九十寿序》,以示热烈祝贺。顾万里妻子是缪家的,缪彤是他丈人家的后代,所以写了寿序。
第三盛事:高官献诗。白蒲钱氏(1634—1727),系白蒲邑庠生、诰赠文林郎石崧之妻子,生有三子,大儿子叫石璂,字玉溪,康熙三十七年(1698)贡生;第二个儿子石琮,字果育,号又全,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诰授文林郎;第三个儿子石璠,字奂若,邑序生。石琮,为文力崇古训,而尤得力于韩苏二家,一时能文名士,尽出其门。康熙第十六个儿子庄亲王允禄听说他的名声后,就请他到王府担任家庭教师,教授其子弘普、弘明。其间,庄亲王允禄偕子弘普,还请石琮月夜同舟,游湖联吟。雍正四年(1726)六月初五,母亲钱氏九十大寿,石琮邀请其好友朝廷一品大官礼部尚书任兰枝、刑部尚书孙嘉淦、吏部尚书魏廷珍、雍正元年(1723)恩科状元湖北学政于振、江苏学政礼部侍郎张廷璐等10位高官及地方名贤赋诗祝贺。其中,名臣孙嘉淦的祝寿诗写道:
九秩华筵敞紫芝,人间阆苑赋新诗。
鹤龄祝应悬金悦,鲐背歌还晋玉卮。
兰茂南陔欣植杖,萱荣北寝快含饴。
惭余忝附登龙末,堂下爰陈织锦词。
第四盛事:奉旨建坊。陈天祥(1671—1772),家世寒微,在镇上经营小本生意,安贫守分,年至期颐,腰脚清健,背不驼,发不白,手不用杖,与人说话笑容可亲。乾隆三十六年(1771)奉旨建百岁坊,牌坊横石书有“寿登百岁陈天祥之坊”九个大字。牌坊石头还保存在法宝寺。陈天祥老人享寿102岁,无疾而终。
第五盛事:皇帝请客。吴际昌(1716—1803),字麟文,号韦亭,性格豪迈,寄居扬州与名士相往来。嘉庆元年(1796),奉太上皇乾隆帝恩旨,与同里施景禹共赴京师参加太上皇乾隆帝禅位、嘉庆帝登基的“千叟宴”隆重典礼,吴际昌撰《赴千叟宴恭记》。
《恭记》记载了吴际昌老人赴“千叟宴”的盛况,表达了他“伏蒙恩赐”,受此“荣遇”的虔诚感恩心情。遗憾的是原来供藏在家祠内的御诗、如意、鸠杖、银牌等珍品,都没有了。吴际昌活到88岁。
第六盛事:钦赐金匾。沈猷(1752—1843),字尊彝,号兰泉,清国学生,诰封光禄大夫。善良谦谨,工书法,教子有方,常谆谆勉励儿孙立品自爱,读书成名。一门出4名进士、4位举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十九日,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二子沈岐在京城为他举办寿筵。堂内悬挂“一品当朝”“五世同堂”“九旬正寿”十二个大字,见者莫不艳羡,称其为人瑞。道光皇帝钦赐“恩荣衍庆”金匾、官缎等,奉旨旌表建“五世坊”,寿92岁。清代兵部侍郎、江南总督潘锡恩为其撰《墓志铭》,清代大学者、体仁阁大学士阮元篆墓盖。
第七盛事:圣旨嘉奖。沈岐(1773—1862),字鸣周,号饴原,别号五山樵叟。嘉庆五年(1800)恩科举人、十三年(1808)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兵部左右侍郎、紫禁城骑马、嘉庆庚午科湖北乡试正考官、己卯恩科会试同考官、都察院左都御史诸职。在朝期间,他厘奸剔弊,刚正不阿,反对捐资买官、坚持严禁鸦片,得到道光皇帝的首肯与支持。他为官布衣蔬食,不改孺素之风。致仕后主讲扬州梅花、安定诸书院,与清代学者阮元、文学家梁章钜同住南河下,时称“南河三老”。76岁时,他重游泮水。
咸丰十年(1860),朝廷奖给书“宾筵人瑞”金匾,准其重赴鹿鸣宴。沈岐重赴鹿鸣宴,并作《纪恩诗》四首。兹选录两首如下:
大罗天上会群仙,倖侧微名讵偶然。(www.xing528.com)
棋局酒垆联雅集,雪泥鸿爪话前缘。
勋铭竹帛分中外,梦醒黄粱敦后先。
今日洪恩开寿榜,桂花香里月重圆。
圣代官人始鹿鸣,班联玉笋尽知名。
食苹叠奏宾兴曲,折桂重邀蕊榜荣。
权国杖朝惭耋老,同袍同泽赖公卿。
遐龄帝赐非无竟,快睹银河洗甲兵。
沈岐于同治元年(1862)谢世,寿90岁。恩赐祭葬,谥号文清。
第八盛事:元首褒辞。钱氏(1853—1946),清诰封宜人,系白蒲贡生、诰授奉政大夫郑志善之继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郑鸿浩,字子荣,号伯纶,贡生,诰授奉政大夫、候选盐课使提举,如皋特税经理处名誉理事、白蒲市警董助理员,通如海棉业公会董事;二子郑鸿藻,字锐耕,号仲华,国学生,敕授儒林郎,候选布政司经历。
1922年农历十月吉日,钱氏70岁生日,其子郑鸿浩、郑鸿藻设寿宴,邀请至亲好友前来庆贺,时任白蒲市总董、通海镇守使署谘议、沈来宽特撰《钱太宜人七十寿言》予以祝贺。先前,已将《寿言》层层上报至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他专门写了个褒辞。1925年9月,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特颁发《褒辞》一道,内容记不清楚了。钱氏逝于1946年春,享寿94岁。
第九盛事:挥毫颂党。刘镜寰(1901—2002),住白蒲镇顾家老宅巷4号,祖父是位医生,父亲是晚清时期的一名贡生。他是民国时期东南大学首届毕业生,毕业后在安徽一所学校任教,其间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修,师从美术大师刘海粟[1],在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
日寇犯华的时候,日伪曾多次威逼利诱他下水,他都拒绝,表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崇高民族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在白蒲中学、南通女师学校执教,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倾注心血教人成才,6个子女中一个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个是高级工程师;三个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六个孙辈在美国工作。他在全家福的照片上题写:“历尽艰辛岁月,梦里春秋;喜看子孙贤达,含笑九泉。”步入期颐之年以后,他仍思维敏捷,遇见熟人便侃侃而谈。2002年10月,被邀赴皋城参加首届“如皋·中国长寿文化节”,为百寿龙凤碗题写“如皋百岁碗”五个字;在“太平盛世万岁宴”上,又挥毫泼墨,现场写下了“共产党好”四个大字,获得满堂喝彩。2002年冬去世,享年102岁。
第十盛事:荣上央视。朱有章(1905—2003)、邓回英夫妇,白蒲镇合兴村九组居民。2003年8月8日,晴空万里,骄阳高照。他的儿子朱松林、朱松年、朱松云兄弟三人,按“九不贺十”的习俗,为其99岁高龄的父亲朱有章、91岁高龄的母亲邓回英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祝寿活动。朱有章、邓回英夫妇生有3儿4女,眼见孙子孙女10人,曾孙曾孙女7人,全家四世一堂56人。与宴者和庆贺者600多人,时任如皋市市长周铁根、副市长陈冬梅特地为老人送来29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时任林梓镇党委书记严世斌、副书记沈亚峰手捧红木工艺品“寿星”献给老人,曾孙女们为老人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子女们纷纷向老人拜寿、敬酒和添长寿面,左邻右舍的乡亲们蜂拥而至,争“抢”百岁碗。
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记者特地赶到这个农家小院拍摄专题片,并于同年10月4日重阳节当天在10套节目中播出,央视1套、2套、4套节目分集重播。朱有章年近百岁,邓回英也过到9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