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企业文化基因,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培育企业文化基因,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庆幸的是,在新昌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较早地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并且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树立起建设企业文化也是促进企业生产的理念,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理念,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企业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生产要素加以经营。

培育企业文化基因,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目前,各地区、各行业、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在着手制订企业文化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从局部到系统,从自发到自觉,从表层向深层,从传统向现代,从技术层面向文化层面转变的可喜局面。近年来,新昌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基调,把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文化娱乐等精神因素和资本一样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生产要素来抓,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文化强企之路。

一、高度重视,在强化经济中突出文化地位和作用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多深,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有多大。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抓出成效,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它在企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政府与企业形成共识,高度重视企业发展中的文化元素

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入中国以来,企业文化在相当长时间内被认为仅仅是观念精神的东西,其形态变动不定,领域难以界定,使人们对其科学性、规范性提出了种种质疑。学术界、企业界一度忽视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但是,企业文化并不会因为我们不重视、不研究、不建设而消失。美国著名学者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这个理念提醒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有无问题,只存在企业文化的好坏问题。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学术界对企业文化认识的加深,迎来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的热潮。值得庆幸的是,在新昌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较早地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并且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树立起建设企业文化也是促进企业生产的理念,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理念,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企业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生产要素加以经营。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建设,新昌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走上了一条以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新昌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引擎。

2.培育文化基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正像其他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基因一样,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自身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企业文化。它随企业的建立而生,随企业的倒闭而消亡,并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决定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商品短缺的时候是产品竞争,发展到后来,竞争力上升为第二个层次,也就是机制、规模、战略、资源、关系为支撑平台的制度竞争力,但核心是以企业的理念系统、企业的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竞争,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一流企业卖文化,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企业文化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用文化再造的方式,成为推动企业再次飞跃的动力。总之,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在企业中形成和确立,就会对企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持续性影响,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3.作为制胜之道,把文化经营作为企业长寿的良方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必然走上规模扩大、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资本经营和资本扩张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会遇到员工人数剧增、管理难度加大等诸多“成长中的烦恼”,尤其是整合过程中的观念冲突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的企业和人员,在以整体的形式进行组合的时候,必然会面临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摩擦与碰撞。比如企业如何将被收购企业的原有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和重组,又如何将这种新的企业文化贯穿到整合后的每一个员工心中,又比如外地员工如何快速融入当地人生活等。这种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势必会在企业中造成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企业的冲突、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冲突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冲突,严重的将导致企业的“文化休克”,使企业一夜之间崩溃。国内外因为企业文化冲突,导致的倒闭案举不胜举。

深入研究国内外企业成败的经验教训,发现成功企业的背后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支撑,而经营失败的企业虽然具体问题不一,但追究其深层次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由此,我们得出唯有企业文化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秘籍。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得开始把企业文化作为保持企业基业常青的有力抓手,认真加以建设。所以,在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最终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最终的胜利者将是那些文化经营最成功的企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大家都应该来关心、重视、支持企业文化建设。

二、着力推进,在积极倡导中突出企业主体和主责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而不是政府的文化。政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指政府在做强、做大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应该做好倡导和服务工作,为企业文化提供发展的平台。有所不为,是指政府不应该越俎代庖,而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历程、行业特点,培育、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回顾新昌企业文化走过的路,可概括为四方面的特点:

1.注重把企业家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

在企业界流行这么一句话:“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家的文化。”对此,我们深有体会,企业文化的起步、发展到成型,都离不开企业家。所以我们说,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宣传者和实践者。如果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那么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我县企业文化的许多精神理念都是企业家精神的写照。正是因为有了吴良定、陈爱莲、李春波、胡柏藩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才有了新昌企业文化的今天。像以敢闯敢拼、卓尔不群的“野马精神”为核心的“万丰文化”,以“创新、人和、竟成”为价值观的“老师文化”,都深深地打上了企业家们的烙印。但是,我们又认为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企业家文化”或者“老板文化”。只有通过反复地研究讨论,甚至是争论,在管理层范围内逐渐达成共识,将企业家的理念转化为管理层的理念,再通过大量和长时间的培训、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个员工认同这个理念,并将理念内化为员工的行动,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新昌企业关键是走好“了解、感受、认同”这个认知“三步曲”。所谓了解,是新员工一进入企业就通过学内部小册子、听企业文化课、唱企业之歌等一系列活动,了解企业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企业发展的历史,牢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融入整个企业文化之中。所谓感受,是在企业内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在企业中真切地感受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在感同身受中领略企业文化的魅力。所谓认同,是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和感受后,让所有的员工在意识中形成一个“共同愿景”,并不懈为之努力,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学习和培训之后,企业家的理念就变成了企业的理念,企业家的文化就变成了企业的文化。

2.注重把浅表的企业文化发展为深层次的企业文化(www.xing528.com)

企业文化建设永无止境,它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向深层次推进,这是个认识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的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是比较抽象的、粗浅的。像利用节假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慰问帮助困难员工,给以集体的关爱;通过座谈交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虽然理解很肤浅,做得也很不够,但不能不承认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起步。哪怕是现在,对一些小的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仍不失为好的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我们就走出了这些浅层次的理解,我们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与战略、品牌、人力资源、营销、质量管理等各个管理模块实现对接,起到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到后来,开始搭建企业文化的框架,设计企业形象,提出了企业宗旨观念,开始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将制度进行具体化、将规则进行行为化,把制度和理念变成可操作的东西、员工看得见的东西。发展到现在,企业文化已真正成为全体成员所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渗透于企业的各项活动当中,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规范。可以说,新昌现在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交织在一起,不停留在字面上,而是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但又高于企业管理。

3.注重制度“硬”管理与文化“软”约束的有机结合

我们说制度是显性的文化,文化是隐性的制度。制度是一个硬的东西,文化是软的东西,制度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制度是有限的,而文化是无所不在。当新昌企业走过最初的发展阶段,初步完成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之后,这时企业文化建设重点是引进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使企业文化固化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但对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来说,只有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不完备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规定企业成员的行为;制度又是刚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有可能滞后企业的发展;即使制度可以做到完备和随时调整,由于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力,也可能会遭到扭曲。这意味着,对企业而言,制度是必要的,但过于依赖硬性的制度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破坏作用。要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全面经营企业文化,通过硬质的制度与软质的文化的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增强,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最佳状态,把全体员工整合、凝聚起来,使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于是,新昌企业文化建设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开始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综合起来认知、建设企业文化,进入更高层次的文化经营阶段。对企业成员来说,企业的各种规定不再是由别人制定来约束自己、束缚自己和压制自己的枷锁,而是实现自身利益和自身目标的企业文化的载体。

4.注重强调个体、企业、社会的和谐统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企业的目的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利润,或者说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由此产生了一些企业只注重企业的效益,忽视企业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新昌企业界则强调员工、企业、社会利益的同一性。从个体利益出发,让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不断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的财富源于社会,企业又反哺社会,奉献于社会,从而使个人、企业、社会成为利益的统一体。新昌的企业认为个人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只有显现、透露出社会价值,个人、企业的价值只有转化为社会价值,才能得到社会和他人更多的尊重,价值才会最大化,幸福才会最大化。例如万丰企业的价值观是“为人家创造幸福的人最后自己才最幸福”,在他们看来,人生为了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充实和幸福,是无可非议的,但只有为人家创造幸福的人最后自己才最幸福。

我们在企业文化上花了很大的精力,也收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些年来,新昌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有我们企业的重要贡献,我们企业的健康发展又得益于企业文化的支撑。所以,新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企业文化的作用在里面,这种作用可分三个层次来讲。对企业来讲,企业文化提高和强化企业内的执行能力,有效地推动战略扩张和转型,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政府来讲,企业文化建设开辟了一条支持企业发展的新渠道,提供了一种服务企业的新模式,也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对社会来讲,一方面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并能通过开展企业文化这种形式,有效缓解和化解企业内部成员内部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回报社会等方式,企业更多地承担了社会责任,从而达到人与企业、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像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新昌制药厂、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长期以来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昌也涌现出了吴良定、赵治辉等一大批慈善企业家,很好地践行了企业的宗旨。

三、综合提升,在努力实践中突出探索和创新

这些年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也存在诸多不足。总结经验和不足,我们有三点体会:

一是始终坚持人本管理思想。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如何发挥人的潜能始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过去,许多企业经常用金钱来刺激人、吸引人、激发人。可能会很效,但终不是长久之计。借用经济学里“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靠有形的东西刺激人是低能的。所以,应改变过去“只见物不见人”和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管理理念,在充分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育人,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让人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二是不断创新发展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变革与创新。不同企业,由于其背景、历程、人员和环境不同,必然带有个性特征。这就要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和自成一家的方针,既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遵循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又要建设符合企业发展的个别规律,形成差异化的企业文化,或者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如何不断用创新精神来强化、优化企业的个性,使文化优势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素质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今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要把企业文化融合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不能为文化而文化,尤其是要发挥好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突出作用,避免文化与企业管理、经营实践“两层皮”现象。这需更好地用新的企业文化理论、方法来指导实践,解决各种难题,使企业管理和经营实践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战场”。要改变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将企业价值观、精神理念植入既有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而迈向企业文化管理新境界。

新昌的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处于起步发展壮大阶段,我们必须提高重视程度,拓展建设广度,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巩固成果,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刊登于《绍兴文化》2009总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