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缘调腔: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记

结缘调腔: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众多的地方戏曲中,尤其是调腔,在新昌演出活动非常频繁。不过那时候沉迷于自己的越剧世界中,章华琴也因此与调腔擦肩而过。1957年,父亲为了让章华琴的从艺之路有保障,带她去报考新昌县调腔剧团。当时的指导老师告诉章华琴,她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越剧专攻调腔。1957年,调腔剧团招收新演员了,初中刚刚毕业的吕月明,不顾父母的反对,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一举成功,如愿成了调腔剧团乐队里的一员。

结缘调腔: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记

新昌虽属于偏远山区,但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而且还是一个戏曲之乡。在众多的地方戏曲中,尤其是调腔,在新昌演出活动非常频繁。明代《新昌县志》中记载:“正月望前,市人俱出钱做灯,又做戏文通宵达旦,至十六七才止。”说的就是当地人争看、争演新昌调腔的盛况。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昌还有20多个专门的调腔班,新昌县镜岭镇下潘村,一个村里就出了19个调腔演员和7个调腔乐师。

听章华琴介绍,她父亲就是个十足的戏迷,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对戏曲就情有独钟。刚上小学时,母亲为了满足她的心愿,给她买了一本越剧曲谱,这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宝贝,没事就会唱上几段。唱到兴头上,还会把床当戏台,床单当戏服,沉浸在自娱自乐的唱戏表演中。

8岁那年,父亲带着全家从杭州移居到故乡新昌县儒岙镇,也就在那时,章华琴第一次看到新昌县调腔剧团的表演。不过那时候沉迷于自己的越剧世界中,章华琴也因此与调腔擦肩而过。1957年,父亲为了让章华琴的从艺之路有保障,带她去报考新昌县调腔剧团。可当时章华琴对越剧的情结太深了,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而是偷偷跑去学了两个月的越剧。直到1958年,县调腔剧团在儒岙招学员,父亲又一次替她报了名,当时是抱着“只要让我唱,唱什么都行”的心态,可是没想到后来自己的一生都与调腔联系在了一起。

刚进入调腔剧团时,有种种不适应,不管是起声还是调腔,唱着唱着就唱跑了,唱到越剧那儿去了。当时的指导老师告诉章华琴,她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越剧专攻调腔。老师的话让她思索良久,她想既然已经选择了调腔,要唱就要唱出个名堂来,于是下定决心从此忘掉越剧。为了做到这一点,她给自己立下规矩:此生再也不听、不唱一句越剧。如今整整56年过去了,章华琴依然恪守着自己的诺言。为了调腔放弃了热爱8年的越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代价,在后来学习调腔的每一天她都倍加珍惜和努力。要想学好一门艺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这是章华琴一直坚持的信念,这一生选择调腔她也从没后悔。(www.xing528.com)

章华琴一直坚持的信念,也是丈夫吕月明坚持的信念,妻子一生选择调腔从没后悔,吕月明更是无怨无悔。

孩提时代,家住新昌城关镇的吕月明常到城区的止水庙戏台看调腔,看到调腔演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时,幼小的心灵不禁萌生这样的念头:调腔演员应该更年轻点,如果要招收小演员,我一定去报考。人生有时会出现许多巧合,想考调腔剧团的吕月明果然遇到了机会。1957年,调腔剧团招收新演员了,初中刚刚毕业的吕月明,不顾父母的反对,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一举成功,如愿成了调腔剧团乐队里的一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