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纪,都喜欢怀旧,任何事物一旦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过滤,都会自然而然地被诗化,慢慢变得温馨美好起来,连小时候听到的萦绕大街小巷、村头村尾的各种叫卖声,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那样美妙,成了内心深处一曲挥之不去的乡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日益富裕,现代人购物变得极为容易,大大小小的超市随处可见,即使不出家门,也可以在网上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在还不太遥远的过去,也是世人无法想象的。以前,如要购买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都要进城,或者到离家较近的集镇。那时候,有些具有商业头脑的小贩,会挑着货担,走村穿巷叫卖。
“叫卖声”北京话叫“货声”,是旧时小贩做买卖时的一种喊声。新昌小贩的叫卖声有新昌特色。它用的是新昌方言,但和平时的说话不同,语调语速是另一个样子。叫卖声长时期存在于旧时代新昌城里的大街小巷,以及农闲时的乡村巷弄。从清晨到午夜,不论寒暑,刮风下雨,终年不绝。旧时的小贩都是穷人,他们依靠这种小本生意谋生,所以喊声中似乎总带着一丝悲凉的成分。当然,有时碰巧生意好一些,叫卖声中也会传达出几分欢快的色彩!
叫卖声因不同的货品有不同的喊法,并因人而异。有的是“陈述句”式,如“卖油石棍”。油石棍即油条,由“油炸桧”转音。南宋时,秦桧设计害死岳飞父子。人们痛恨秦桧卖国,把油条呼为“油炸桧”。新昌方言就成为“油石棍”。油石棍的叫卖声几乎像“头鸡啼”一样准时,最早打破拂晓的沉寂。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时,巷弄里就传来了卖油石棍的叫卖声:“喷酥啊……油石……棍啊!大……油石……棍!”这段叫卖声突出了两点:一是“喷酥”,喷酥是新昌方言词松脆的意思。新昌在民国时是没有现在称之为“软油条”的,一直只有“喷酥”的“油石棍”。开始有“软油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是20世纪60年代从上海学过来的。因为不同于新昌本地的油石棍,为区别起见,就称为“软油条”,一般称为“油条”,只有在需要区别时才加“软”或“硬”字。二是强调油石棍“大”,是“大油石棍”。可以设想,一根又粗又大,刚刚炸好的(也即是“喷酥”的)油石棍是多么诱人!所以这句叫卖声很能打动人心,新昌人都有买了当“早饭菜”的习惯。
这种陈述句式的叫卖声还有“卖豆腐浆”的。豆腐浆即豆浆。但新昌方言叫豆腐浆。现在新派人改叫“豆浆”,老派仍叫“豆腐浆”。和卖油石棍不同的是,卖豆腐浆是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叫卖声沉重而单调:“热豆……腐浆!”叫卖声把“豆”字提得很高,声音拖得很长,念到“腐”字紧接着就念“浆”字,并念得含糊不清,似乎力气已经用完。强调“热”的,还有“卖六谷”的叫卖声。“六谷”是新昌方言词,即玉米苞芦,嵊州、新昌一带叫“六谷”。新昌小贩卖的是连玉米棒的“嫩六谷”,方言叫“六谷部”。喊得更为夸张:“滚泡热六谷啊!”新昌方言“滚”是煮沸的意思,泡是沸得烫手,“滚泡的热六谷”自然是最热的了。这句“广告词”在名词“六谷”前加一形容词“热”,本已指明是“热六谷”,现在又在形容词前加一程度副词“滚泡”,自然是热到极点了。这使买主联想到这是刚刚煮熟的六谷,就产生买一个吃吃的愿望。
可是,到了炎夏,“热食”就没有“冷食”吃香了,像食花、乌槠豆腐等,都是时令冷食。食花是小贩的正式行业,乌槠豆腐则多是农村妇女叫卖。卖食花也是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的一头是一只方形木栅小橱,放碗和调味品。另一头则用一矮木架搁着一只红漆木桶,内放食花,食花实际上就是旧时的“冷饮”,很受欢迎。
食花的叫卖声和前面介绍的不同地方是在叫卖声前,先用一只小摇鼓(即转鼓,新昌方言叫“立乐鼓”)先摇上一阵,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然后放开喉咙喊:(www.xing528.com)
“阴凉蜜甜呵凉食花呵!”
食花本身无味,加了白糖、酸醋、薄荷等调味品后,就有酸甜清凉的滋味和感觉,的确可称“美味小吃”,所以普遍受到欢迎。这句叫卖声强调了“阴凉”“蜜甜”,并且一“凉”再“凉”,在“食花”前再加一个“凉”字,“阴凉”说明凉到了极点,在炎热的夏天没有比“凉”字更受欢迎的了。因此,食花的叫卖声也很能吸引买主。
除了以上各种类型的叫卖声外,也还有光叫货名的,如“卖薄荷糖”的。薄荷糖并不止一种。旧时专门有做土糖果的专业小贩,他们自己制糖,自己叫卖,品种很多。主要有薄荷糖、姜糖、花生糖、油麻糖,还有剪成圆柱形、粽子形、球状硬糖,价钱比“洋糖果”——纸包糖便宜,很受新昌小孩甚至大人的喜爱!到现在还有这种摊档,但现在只设摊,已经不叫卖。过去卖糖小贩不只简单喊“薄荷糖呵!”手里还多了一个道具——一面小铛锣。一手拿小铛锣,一手拿铛锣签敲“铛铛铛”,然后喊:“薄荷糖呵!”小贩并不把所有糖果的品种都搬出来。卖糖果的小贩是把糖果放在一个木板盘上,顶在头上叫卖的。用这种叫卖形式的还有“卖大栗”“卖馒头”等小贩。
叫卖声是各地旧时的一种风情,当然,新昌方言叫卖声自然是我们新昌一隅旧时的一种风情,是新昌方言的特别形式,也是旧时代的一个生活断层面。旧时代的新昌人一定不会忘记这种有旋律,有节奏,声调悠扬又略带忧郁的叫卖声。
(刊登于2014年4月1日《今日新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