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兴茶食制作技艺: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记

同兴茶食制作技艺: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兴茶食就是一个流传在新昌民间的故事。起初在新昌城内一家小茶食店做学徒,学到了一手制作糕点的好手艺。前店后场,专门生产和销售四季传统糕点,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这也使得同兴茶食的配方及技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扬。现在,同兴成了“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列入绍兴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兴茶食的工艺较为复杂,每一道流程都有严格的要求。

同兴茶食制作技艺: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记

一个“老字号”就是一个流传百年的故事,一块金字招牌代表着一项经久不衰的工艺。同兴茶食就是一个流传在新昌民间的故事。在许多土生土长的新昌人的童年记忆里,同兴老店里排列着的种种传统糕点,曾是儿时最大的诱惑,每每路过,总要驻足片刻,不舍离去。一块甜中带咸的桃酥,一包香甜无比的酥糖,几个香脆可口的小麻饼……都成了记忆深处永恒的向往。

同兴茶食始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相传由吕瑞占在原新昌县城关镇鹅行街的同泰茶食店创立。吕瑞占尽管出身贫寒,但从小就为了生存而辛勤劳作。起初在新昌城内一家小茶食店做学徒,学到了一手制作糕点的好手艺。20多岁时,他开始在自己家里做糕点,做好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由于糕点做得好,口味又很有特色,每天当别的小贩还在吆喝叫卖时,他担子里的糕点已早早地卖完了。正是生意越做越好,吕瑞占才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门店。前店后场,专门生产和销售四季传统糕点,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这就是同兴茶食工艺的基础。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同泰由第二代掌门人吕炽昌经营,他在传承前辈经营特色的基础上,扩大经营业务,高薪聘请了元桂、阿增两位绍兴茶食师傅,引进外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式品种,生意愈做愈红火。这也使得同兴茶食的配方及技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扬。

1941年,日军空袭新昌,同泰被炸!第三代传人吕福广借贷资金,在原地废墟上构建房子,重新开业。因战乱、政局动荡不定、百姓人心不稳、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生意已大不如从前,但是传统技艺还是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转眼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对私营企业进行了改造。经过几年改造,于1956年,以同泰为基础,结合同裕和、俞冶和等其他商店成立了“新昌茶食合作商店”。朱金生任商店经理。1980年,企业改名为“同兴茶食商店”(当年刚好是同泰老店创业130周年,同兴即同泰兴隆发展之意)。

1984年,老经理朱金生退休,经全体职工民主推荐,一致通过,陈万隆当选为商店经理,从此扛起了同兴第五代掌门人的大旗。1987年,县商业局为了发展商办工业,将企业改制为“同兴食品厂”,任命陈万隆为厂长。(www.xing528.com)

1993年,同兴作为我县首批13家转制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完成了转制工作,更名为“浙江新昌同兴食品实业有限公司”,陈万隆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陈万隆潜心研究祖传技艺配方,在祖辈代代相传的技艺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改良配方、完善各个生产环节,进一步改良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虽然历经历史变革,但同兴依然保持老字号的特色,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依然不变。如芝麻小酥糖、酥京枣、桃酥等传统名点、名式月饼清代延续至今,依旧保持了传统的生产配方及工艺流程,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品尝到160多年前一脉相承的老味道。现在,同兴成了“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列入绍兴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兴茶食以米粉、小麦粉、芝麻粉、白砂糖食用油等为原材料,经蒸、炒、烤、炸等全手工制作方式,制成熟粉类、烘烤类、油炸类等各种不同风味的酥、糕、饼、糖等四季休闲食品。同兴茶食的工艺较为复杂,每一道流程都有严格的要求。产品口味酥香,味道纯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烘焙业为主的西式糕点强势引进,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市场前景受到冲击。手工制作代表了较大的劳动强度、复杂的操作程序、严格的技术要求,而且手工制作的产量极低,经济效益跟不上导致员工工资与机械化产业的工资差距比较大。年轻人基本上很少会愿意进入这个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工艺已呈逐步衰落的趋势,后继乏力,同兴亦面临同样的窘况。

(刊登于2013年5月7日《今日新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