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笔记

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笔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文化熏陶了炎黄子孙五千年,龙的传人习惯把其固有的精神特征用“舞龙”这种形式予以体现,舞龙是民间对龙的图腾文化的一大创造。新昌民间自古就有舞龙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元宵节,大市聚镇前梁、后梁、斋堂等村的板凳龙舞就是一大看点。板凳龙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龙灯舞。新昌县境内的各种龙舞,皆反映了中国传统龙的精神,寄托着百姓对吉祥福瑞的期望,凝聚了民间的智慧。

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笔记

龙,神秘而灵性的象征,其粗狂奔腾的身姿、呼风唤雨的气势,成了中华民族永恒的传奇,兼神力和威力于一体的文化图腾,是我国至今保留的最原始的文化符号之一。龙文化熏陶了炎黄子孙五千年,龙的传人习惯把其固有的精神特征用“舞龙”这种形式予以体现,舞龙是民间对龙的图腾文化的一大创造

新昌和华夏大地其他地方一样,龙舞资源极其丰富,有大市聚板凳龙、石溪香龙、董村龙舞、拔茅舞龙等。每逢节庆或庙会,新昌各地常有舞龙的表演,年年舞龙,代代舞龙,舞着舞着,小小的新昌县里走出的舞龙队竟然也舞出了国际水平。2009年3月,我县羽林街道拔茅村的农民舞龙队应邀参加2009年第七届中国香港国际武术节。舞龙队的一台“龙腾”狂舞,以精湛、多变、娴熟的舞艺一举获得一金三冠军的优异成绩,一时轰动,名扬世界,还被冠以“世界第一龙”的称号。

新昌民间自古就有舞龙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元宵节,大市聚镇前梁、后梁、斋堂等村的板凳龙舞就是一大看点。板凳龙除龙头龙尾由专人制作外,其龙身则全村一起出力,每户出一人,扛一条两米来长的板凳,每条凳上装六盏灯,称为“每户一桥灯”。然后用绳索将板凳连接成一条150米至200余米长的龙形,参加舞龙的人数有200—300人。糊灯的棉纸上大多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庆词和山水花鸟画,在灯内红烛照耀下,五彩缤纷。

板凳龙舞开始,灯火辉煌、锣鼓齐鸣,夜明珠开道,龙眼闪烁。后梁村的板凳龙先在村里的盘龙场舞弄一番,然后在村道和村周围盘龙;而前梁村的舞龙队则浩浩荡荡沿着山路和田间小道,舞经附近各村,直至大市聚镇大街上转一个大圈后回村,全程约数十里。

板凳龙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龙灯舞。它的表演特征可归纳成“长、众、亮、阵、盘”五个字。长:200余米长的板凳龙,蜿蜒前行时,见头不见尾,见尾不露头。众:由200多人同舞一条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气氛之热烈,令人叹为观止。亮:200余米的长龙上装600余盏灯,龙身遍体透亮,夜色里不见舞龙者身影,唯见流光溢彩的灿烂火龙遨游于宇宙天地之间。阵:和着欢快的锣鼓,摆弄出“剪刀阵”“香烟曲阵”“里外盘龙阵”等阵式,相互交融,起、承、转、合,变化有序。盘:此龙舞又称“盘龙”,意思是它在盘龙场和田间小道上闪烁盘旋,随着锣鼓的节奏变化盘出火龙图、剪刀箍等多种形态,引来附近村庄村民和县内各地数万人观看,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一回达五万人次,壮观无比。

城南乡石溪村是千年古村,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活动丰富,石溪香龙就是众多的传统活动之一。石溪香龙是用稻草编扎成龙身的,又名草龙,因它浑身插满香和蜡烛,晚上舞起来星光点点、香气扑鼻而得名。相传自石溪村落建成以来就有此舞,代代相传,形成习俗。

石溪香龙的起源与佛教有紧密联系:农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萨生日,家家户户都祭祀地藏王菩萨。并且各户都要在门前点插线香,其中三支一撮为龙头,其余单支成线排列为龙体。等到晚上,各户将地上的线香拔起来插于白天捆扎好的稻草龙身上,点燃香烛,香龙就此形成。(www.xing528.com)

石溪香龙舞是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传统民间艺术龙舞。几十个人举着一条四五十米长的草龙环村游行。走在前面的乐队,用打击乐器奏《一条龙》乐曲,一个手擎“夜明珠”的彪汉,面向龙头退着走。“夜明珠”忽高忽低,时左时右,龙的眼睛紧盯着“夜明珠”,龙身就随“夜明珠”翻滚舞动。在浓浓的夜色中,星光灿烂的草龙穿街过巷,环村舞蹈。香龙舞就是以这样朴素的艺术手段,把美术、灯光、舞蹈组合得浑然一体。

董村龙舞的起源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当时,董村村民为保一方水土平安,出资合股制作龙舞器具,并组建乐队。早年村里有青、黄龙两支队伍。但黄龙队在一次到外地展演中遭遇大雪,队员饥寒交迫无法返乡,只好将黄龙烧在异乡,就此只剩下青龙队。

董村龙舞是在唢呐和锣鼓声中开场。表演者头缠白色毛巾,身着黑底白纽扣的民族传统服装,脚穿白色球鞋,腰束黄色飘带。伴随着长号嘶鸣,唢呐吹起“水龙吟”,青龙斜刺跃然而上。首舞为“腾云驾雾”;再有锣鼓点击“马腿”,唢呐吹起“柳青娘”作“凌空漫步”状;接着长号嘶鸣,锣鼓“急急风”,间以台锣和吊钗缓击声、唢呐“将流水”、锣鼓“满江红”,做“滚龙欢舞”“蟠龙结顶”展演;然后在锣鼓和唢呐的“骑马调”中做摇头摆尾、上下翻腾的表演。舞者阵容整齐、精神抖擞,以精湛的舞技舞出“青龙盘屋柱”“青龙盘谷仓”“青龙打滚”等阵式。舞者将一条以竹编骨、青布作衣的青龙舞得得心应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眼花缭乱,使观看者眼前呈现出“见龙不见人,巨龙穿云破雾,上下左右翻腾”的奇妙景象,让人回味无穷,不禁拍手叫绝。

龙是中国的图腾,体现了广大民众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盼。新昌县境内的各种龙舞,皆反映了中国传统龙的精神,寄托着百姓对吉祥福瑞的期望,凝聚了民间的智慧。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一支支在民间舞动了千年的“龙”自然也逐渐融入现代元素,再生出新的文化形象,成为新时代腾飞在农村土地上的“神龙”。

(刊登于2013年6月4日《今日新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