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关于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的研究,主要是从主观评价和客观衡量的角度进行探索,无论是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评价,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当前测量个体科研绩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科研论文、学术专著等科研成果的数量
在个体科研绩效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直接把个体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这也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一般包括: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出版学术专著的数量、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科研项目或科研资助的数量等多种指标。虽然单纯采用成果数量而不考虑成果质量的做法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数量方面的数据方便易得,所以这种方法仍较为常用。
2.分类法
分类法主要是采取按成果数量分段或者多指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个体的科研绩效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用所属的等级代表个体绩效,进而采用逻辑回归或者区别分析的方法研究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分类法主要是根据过去两年中年均出版物数量和获得的资助将研究者分为成功、中等和不成功三类;根据被试者提交的科研论文数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科研表现划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种。由于其分类标准存在较大的争议,所以实际中难以进行实践操作。(www.xing528.com)
3.H指数法
H指数法是综合运用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对科研论文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在2005年,由学者Hirsch首次提出。根据研究者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引用频次等指标,设置相应的H指数进行评价,方法简单易于计算,可以同时测量已有的绩效水平以及预测未来的绩效水平。但由于H指数易受设定方面的局限,不利于评价刚取得的科研成果,因此,如何不断修正H指数,扩展更多的衡量指标也是目前很多学者正在研究的问题。
4.同行评议法
同行评议法是以评议专家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议方法。在评议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评价对象进行打分,接着对评分进行统计处理,最后确定评价值。同行评议法是基于科研活动的长期性和科学理论的反复验证性特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同行参与评议,其评议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Bornmann和Daniel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利用数学统计法验证了同行评议法具有公平公正性和可靠性。同行评议虽被广泛应用,但介于其主观性的特点,仍存在广泛的争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