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研究指出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活动起着定向和驱动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学习动机还可分为由内部诱因引起的内部动机,如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等,和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外部动机,如考试成绩,家长的鼓励,老师的偏爱等。拥有良好学习动机的学生会更加主动学习知识并且更加看重自己学习的内容,对学习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1.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心理历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方向、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极其重要,甚至影响其个性和心理发展。因此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对于不同学习动机水平的学生,同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使学习行为能指向学习目标,同时维持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因此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方向、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极其重要,甚至影响着其个性和心理的发展。不少学者在考虑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时,都会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尽管他们使用的动机理论可能会各不相同,但是得出的结论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杨文阳、胡卫平关于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即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研究发现个人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学习者的目标取向是与学习者学习活动中的知识获取相关联的,学习动机结构类型与知识获取和学习活动存在部分联系,学习者的当前学习动机不仅影响知识获取,也影响着个人与小组协作学习成果的质量。王雁雁,闫艳通过对地方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其英语学习效果和他们的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关系。房嘉怡发现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运动学习效果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内部动机与运动学习效果呈显著正相关。
一般来说,内部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稳定而深远,而外部动机虽然也会对学习效果带来正面的影响,但是如果外部动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那么可能会对学习效果带来负面的影响。
不管学习动机如何影响学习效果,但至少都能说明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学习动机又是最能代表学生个性的变量之一,要研究学生的个人特性对于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学习动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对象。(www.xing528.com)
3.学习动机的测量
《人格探索》一书对动机的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处的动机是组织或解释一个人的大多数行为及语言的稳定倾向,区别于受短期情境影响的动机状态,即已被唤起的动机。在《人格探索》一书中,界定了10多种社会需要(动机),目前研究最多的三种社会动机是: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与亲和动机。同时,该书作者还发展了TAT(主题统觉测验),为内隐动机的测量打下了基础。
此后的研究主要发展了两类动机测量方法。一种是自陈量表法,以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1954)等为代表。另一种是施测TAT后通过内容分析得到动机分,代表人物是McClelland。他把自陈量表测得的动机称为自陈动机(self-report motive),而把TAT等投射法测得的动机称为内隐动机(implicit motive)。
我国对成就动机研究较多,范围也较广,如对学生的成就动机及其与学业表现、心理健康等方面关系的研究,对儿童及青少年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对我国成就动机结构独特特点的研究等。在研究中通常是使用自陈量表来测量,如成就动机测量表(简称AMS)等。对亲和动机与权力动机的研究则很少。杨丽萍曾对亲和动机(在其报告中译为“合群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关系进行研究,也是使用自陈量表测量法。
本书所使用的学习动机测量工具,为黄希庭教授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该量表为自陈式量表,在该问卷中,黄希庭教授将学习动机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求知进取的动机、社会取向的动机、物质追求的动机、害怕失败的动机、个人成就的动机和小群体取向的动机。
该问卷是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上构建的,物质追求的动机对应生理的需要,害怕失败的动机对应安全的需要,个人成就的动机对应成就的需要,小群体取向的动机对应交往的需要,求知进取的动机对应发展的需要,社会取向的动机对应贡献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