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战胜贫困帽的发展史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战胜贫困帽的发展史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五峰按照“五个一批”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抓住关键所在,全力拔点攻坚,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推动全局之效,以合力扶贫收甩掉穷帽之功。五峰抓紧产业扶贫工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脱贫攻坚谋实效。出台《五峰自治县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实施方案》,组建23名县级专家团队和128名联村指导员队伍,2019年组织各类培训66场次,培训6436人。五峰将后扶产业发展作为安置点选址审查的第一道关口。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战胜贫困帽的发展史

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五峰按照“五个一批”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抓住关键所在,全力拔点攻坚,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推动全局之效,以合力扶贫收甩掉穷帽之功。

产业扶贫“强造血” 近年来,五峰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强化政策激励,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进程。六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推进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可靠保障。五峰抓紧产业扶贫工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脱贫攻坚谋实效。

重点实施“四个突出”:突出特色产业培育。截至2019年,全县茶叶面积21.90万亩、中蜂71059群、中药材4.20万亩、蔬菜15.50万亩、干鲜果2.20万亩、花卉苗木3808亩。其中建成1.37万亩出口欧盟标准茶园,创建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并通过国家验收。同时,发展“林药蜂+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场10个,建成道地药园示范基地2600亩,配套建成50亩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成猕猴桃标准化基地1000亩。突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五峰宜红”“五峰绿茶”等公共品牌得到推广,兴农蔬菜、五峰印象、万绿电商、知杏堂药业等骨干企业被收录到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重点产品供应商名录,成为农村电子商务重点推介产品。2019年网络零售额4.02亿元。突出到户奖补扶持。全县5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952户2.80亿元。实施特色产业奖补政策,2016年以来,累计兑现产业扶贫奖补资金5929万元,涉及贫困户47184户次,其中2019年15036个贫困户享受奖补资金1917万元。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6756户,带动率94.3%。实施农村小水电资产收益保障扶贫,累计1448户享受补助219万元。出台《五峰自治县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实施方案》,组建23名县级专家团队和128名联村指导员队伍,2019年组织各类培训66场次,培训6436人。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与带贫机制建设。县政府颁文持续优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实施“骨干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县级以上骨干主体13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累计为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2.1亿元。县级筹措资金182万元,奖补带贫减贫骨干主体机制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16117户,带动率90.70%。制订《五峰自治县“深贫保”实施方案》,投入370万元为贫困户发展茶叶、蔬菜、水果、中蜂和中药材等产业实施扶贫保险,有效防控产业发展风险。

易地搬迁“挪穷窝” 走进五峰湾潭镇嫩台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一排排独具特色的新房错落有致,新居民笑脸洋溢。谈起新家,村民胡忠庆赞不绝口:“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走出山沟沟,一家人现在住上新房,发展产业,搞务工!一家三口今年收入近4万元!”

近年来,五峰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积极动员环境恶劣、土地贫瘠、距离集镇较远的村民迁出深山,搬进新家,过上新生活。2015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资金 4.49亿元,2572户7630人实施易地搬迁。其中:集中安置1507户4307人,分散建房安置889户2614人,购房安置176户709人。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搬迁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才更加重要。五峰统筹考虑搬迁安置与脱贫发展,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落实好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后续发展扶持措施,突出抓好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在平均海拔1100米的长乐坪镇苏家河村,或散落在房前屋后、或摆放在山坡、或悬挂在崖壁的一排排蜂房,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我从山上搬下来,养了10群蜂,委托合作社代养。一年上头不操心不费力,去年还分红3000多元呢。”家住苏家河村安置小区的七旬五保户张兆德说“发展中蜂产业很适合我们农村老人!”

自2018年开始,五峰各集中安置点大胆探索实施中蜂(中华蜜蜂)产业脱贫,以合作社托管代养的合作模式,选择安置点附近或县内发展基础较好的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每个搬迁户认购8—10群中蜂,集中交合作社统一管理,饲养户参与养殖分成。

在易地搬迁启动之初,五峰即确定“后扶产业前置化”的搬迁思路——“先定出路再搬迁,先兴产业再起屋,先借资金后盘活”。五峰将后扶产业发展作为安置点选址审查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在全县推动“合作社+搬迁养殖户”“合作社+互助组+搬迁户”和合作社托管三种中蜂养殖全覆盖模式,出台《五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中蜂养殖规划》及《中蜂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筹措中蜂产业扶贫配套资金,在为每一搬迁户配套10群中蜂的基础上,从蜜源植物种植、中蜂繁殖和入社稳定就业等各方面解决搬迁群众稳定增收问题。县内五大中蜂养殖龙头合作社实行搬迁户中蜂养殖技能跟踪培训和实时服务,推进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县级特色产业。(www.xing528.com)

同时,立足搬迁群众当地特色资源,逐一落实搬迁户“主业”“副业”,五峰出台《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扶产业配套建设规范流程》和《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及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在中蜂养殖配套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意愿和劳动能力水平,“主业”以对接合作社发展当地产业、稳定务工、规模种养殖为主,“副业”以就近临时务工、土家手工艺乡村旅游为主,“主副”结合确保收入稳定。全县65个安置点完成中蜂产业配套,发展10095群;11个安置点完成中药材产业配套,发展122亩;5个安置点完成蔬菜产业配套,发展88亩。累计落实产业发展1516户4918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鼓励企业带动就近务工、引导搬迁户外出务工等形式实现搬迁户就业,落实354个公益性岗位,转移就业1645户2102人。并改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具备建设条件的73个安置点配套建成生产用房,43个安置点配套建成旱厕,42个安置点配套建成综合用房,76个安置点配套园田,2个安置点配套建成扶贫车间并投产。

生态扶贫“惠民生” 近年来,五峰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修复与治理发展并举,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态补偿、增加就业等方式,厚植生态优势,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不断释放生态惠民红利,为保障永续发展积累绿色财富,绿色成为五峰土家山寨最亮眼的底色。

五峰围绕特色生态产业做文章,将绿色全覆盖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栽花种树”“养蜂采茶”为主要特色,用生态产业捧起脱贫致富的绿色“饭碗”。

红花玉兰以“花样”致富,吸引5000多户农民种植,带动2000多贫困户脱贫;让五倍子赶虫上树,以科技创新激发活力,让沉睡深山14万亩的五倍子树摇身一变,成为绿化山乡、致富农家的“摇钱树”;养殖中华蜜蜂甜蜜脱贫,吸引全县5600多户蜂农共养殖中蜂56000多群,综合产值达8000万元,还被评为“中国五倍子蜜之乡”;茶产业转型升级闯新路,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2.05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荣获“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

聚焦“绿色”、擦亮“绿色”,五峰加快发展茶叶、五倍子、花卉苗木、中药材、高山无公害蔬菜等九大生态脱贫产业,全县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5万亩,带动贫困户增收比例达到95%以上。

2015年至2019年,五峰累计投入1.7亿元实施生态扶贫。其中,累计投资5211万元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岩溶面积22417公顷、石漠化面积7400公顷;投资312万元实施精准灭荒5818亩,其中,2019年市级精准灭荒3648亩。新建和改造五倍子特色基地6万亩。其中,2019年建成五倍子苗木繁育基地50亩、五倍子人工林基地2306亩、高培高管倍林基地3023亩、苔藓种植蚜虫繁育基地2.10万平方米。2017年至2018年,累计为641户贫困户兑现奖补资金67.45万元;发展花卉苗木3808亩,兑现奖补资金1554户114.25万元,其中,2019年发展1254亩,兑现奖补资金541户37.62万元。

五年来,全县累计落实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3149万元,惠及贫困户3244户809万元;落实天然林停伐管护和退耕还林补助惠及贫困户12973户9688万元。同时制订《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2017年、2018年,两年选聘2130人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发放补助852万元。2019年生态护林员岗位核定950个,2020年省里岗位增至1050个。

搬迁户新村落(陈亮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