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地带,三峡——张家界黄金旅游线路上,借助三峡与张家界的人气与知名度,可以分享两地的客源市场。“十三五”期间,主要客源市场以半径500公里以内的中近程客源为主,包括宜昌、荆州、武汉、长沙、常德、恩施、重庆等地,拓展北方地区客源市场,开发南方地区及海外游客市场。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按照游客年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计算,到2020年末,达到450万人次。
为把五峰打造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度假区、国家康养旅游基地,五峰旅游“十三五”规划在分析五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环境基础上,明确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与空间格局,培植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培植“全域景区化”理念 “十二五”是五峰旅游业取得突破的五年,在“生态立县”战略指导下,五峰提出“全域景区化”理念,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通过项目带动,加快旅游产品开发,丰富产业发展要素。2014年至2019年,全县累计接待17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2.12亿元,实现“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
旅游产业战略地位明确。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生态文化旅游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县情实际出发,提出“全域景区化”理念和“县外抓工业,县内抓旅游”的工作思路。成立全县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全面承担全县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工作。组建宜昌长乐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签订协议共建湖北大学五峰旅游研究中心,聘请旅游发展顾问。
旅游规划体系趋于完善。“十二五”期间,五峰旅游业构建县、乡、村、景区四级规划体系,完成《五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5)《五峰自治县旅游发展战略策划》《柴埠溪度假区旅游开发策划》《湖北五峰后河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柴埠溪旅游休闲度假区核心片区建设规划》,第一个村级规划《五峰栗子坪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5—2025)》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五峰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五峰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渔洋关、长乐坪、五峰国际慢城、白溢坪村以及柴埠溪、后河等重点景区的配套规划陆续编制完成。
旅游产品类型逐渐丰富。五峰旅游形成了以柴埠溪、后河为龙头,乡村旅游为载体的发展格局。设立了柴埠溪、后河两大度假区,通过2311工程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完成一期建设提档升级,被批准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后河天门峡景区完成景区建设,被批准为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启动811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其中采花茶业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湖北采花茶业系列产品荣获湖北省唯一国家首批旅游食品类金奖;长乐坪镇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白岩坪村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栗子坪村获评首届“荆楚十大最美乡村”和首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旅游产业要素不断完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陆渔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宜张高速五峰段基本完工,宜来高速和呼北台小国道渔洋关绕城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以渔洋关镇为核心,覆盖全县的两小时旅游交通圈逐步形成。接待条件逐步改善:五峰国际大酒店实现了全县无高标准旅游接待设施的历史性突破;强化农村住房管理,开展特色民居改造,全县形成柴埠溪景区周边、后河景区周边、351国道沿线及栗子坪村等农家乐发展片区,培育五星级农家乐2家,国家首批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6家,全县农家乐达到611家,何克廷等4人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www.xing528.com)
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湖北柴埠溪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一期开发建设,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奥地利设备,三特索道公司投资近亿元,建成五峰第一条索道并投入使用;后河天门峡景区投资近5000万元进行景区改造升级,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与宜昌兴发集团签订旅游产业战略合作意向,组建湖北武陵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完成对后河景区的全面收购,计划投资20亿元以上开发后河等地的旅游资源;由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湖北省首家茶博馆正式开馆;三峡珠宝博艺园产品打入欧美市场,填补了五峰无高端旅游商品的空白;市苏维埃政府旧址、五峰曦和楼等红色、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修复全面启动;五峰体育馆、文广中心建设为五峰旅游业再添新阵地。
五峰国际大酒店(陈丹平 摄)
加速“全景五峰”建设 五峰旅游业发展尚处于景点景区开发阶段,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对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性不强等差距。同时五峰生态环境优良,自然、人文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旅游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中央、省市大力支持五峰发展,五峰拥有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国家主体功能区以及湖北省“616”工程、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武陵山试验区、武汉市对口支援等重大政策机遇。
“十三五”期间,五峰以“四个全面”战略为指导,按照“建设全域景区,实施全域旅游,实现全景五峰”的工作思路,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建设机遇,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文化旅游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生态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民生产业,加速“全景五峰”建设,下大力气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扶贫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度假区,为老区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湘鄂瑞士”提供有力支撑。
以景区景点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旅游为支撑、以全域旅游为核心,大力实施“2311工程”(仁和坪镇+渔洋关镇+长乐坪镇+新县城+柴埠溪景区,五峰镇+采花乡+湾潭镇+老县城+后河景区),全面推进“811计划”(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以上3A级景区和1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精品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要素聚集,开展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在培育市场主体、开拓客源市场上实现新突破,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借力三城联创契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打造“天蓝、水活、路彩、山绿、文厚”的“全景五峰”。
在“品牌目标”方面,将五峰建成国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康养旅游基地、绿色旅游基地,唱响“土家茶乡、养生天堂”的五峰旅游品牌,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扶贫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度假区。在“经济目标”方面,到2020年,全县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2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40亿元以上,全县50%以上的人口服务于旅游产业,进入旅游扶贫体系,人均收入有40%来源于旅游相关收入,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1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