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峰县老区发展史-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五峰县老区发展史-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统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命题面前,县委、县政府摆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全力以赴促发展,又千方百计惠民生。县委、县政府围绕加快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五峰自治县高级中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五峰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增进老区人民群众健康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推动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五峰县老区发展史-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在统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命题面前,县委、县政府摆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全力以赴促发展,又千方百计惠民生。改善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就学、就医、就业、住房、保障等生计问题抓起。

步入新世纪,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随之高涨,五峰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教育体制机制不够活,校点布局不尽合理,尊师重教氛围不浓,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致使骨干教师外流,大量学生离县求学,全县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县委、县政府围绕加快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把“突出抓好以教育为重点的民生事业”作为全县六项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6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 “举质量振兴之旗、走改革创新之路、兴全民重教之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思路。提出“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六年实现突破”,争创全省少数民族教育先进县的奋斗目标。为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教育投入的最大效益,2011年,全县启动新一轮校点布局调整,到2016年,全县学校由38所调整到25所,形成16所小学、6所初中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特校各1所的校点布局。在新县城渔洋关形成“一高、一职、一初、三小、两幼”的办学格局。

2013年完成县一中、县二中和县委党校职教中心三校整合工作,投资近2亿元的五峰自治县高级中学(原称“五峰民族高级中学”)建成竣工,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普通高中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围绕五峰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经济服务,培养实用人才,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县职教中心已建成省级示范职教中心。渔洋关镇幸福小学、各乡镇一级幼儿园相继开工建设,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县财政在经费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保证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达到规定的比例要求。在确保常规预算前提下,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奖励教学一线的优秀校长和教师。2011年,县委书记、县长联名倡议,动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捐资助教,当年募集教育发展基金近400万元,其利息收入全部用于奖励一线拔尖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稳步推进教育改革,通过岗位设置,鼓励教师竞争上岗。对教师津补贴的30%和政府安排的所有奖励资金,全部实行严格考核,与教师绩效挂钩,打破教育长期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2011年秋季学期,武汉外国语学校选派省特级教师孟凡盛到五峰高中支教一年,传授先进理念,示范培训年轻教师。自此,五峰积极争取省市优秀教师支教五峰,传经验、带团队。利用国培计划和本级培训,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县委、县政府出台引进人才优惠政策,近五年,每年从高等院校引进30名左右的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优化队伍结构,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2012年,五峰挤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行列。2013年,五峰高中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到80多人,创历史最好水平。2019年,五峰自治县高级中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一部分外流教师开始回归五峰教学一线岗位,五峰教育走出困境,开始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峰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增进老区人民群众健康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整合卫生资源、加大政府投入、建设高水平医疗卫生队伍等具体措施,推进医卫事业发展,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年(2011—2020)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建设,县人民医院投资5177万元,新建住院楼,将五峰镇和渔洋关镇两个院区整合,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在新县城渔洋关镇合建一处,分别获评国家“县级合格中医医院”和“县级合格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达到县级甲级实验室水平。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通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医疗环境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全县新型农村合作(简称“新农合”)医疗健康发展,参合率达到98%以上。为方便农民就医和医药费用报销,全县建立新农合虚拟专用网,为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发放新农合卡,门诊和住院就医凭卡即时结算,实现了“一卡通”。2011年,全县调增新农合补偿标准,将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比由75%调为80%,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由60%调为70%,住院补偿封顶线由5万元调至10万元,老区农民就医有了可靠保障。5月,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近500万元,用于解决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销售的利益补偿以及公共卫生人员绩效工资和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97个村的村级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www.xing528.com)

2012年,全县启动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卫生部门大力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妇幼卫生保健和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力度。多措并举推动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就业民生之本,直接关乎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稳定。五峰着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支持更多的劳动者自主创业,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壮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近几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0多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仅利时实业有限公司兴建的三峡国际珠宝博艺园,就可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职工、下岗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做好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工作,有效化解“就业难”。

2011年五峰纳入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截至2019年,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在98%以上,60岁以上居民直接享受国家养老保险金。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到16000多人。以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题的五项社会保险面不断拓宽,被征地农民全部参保,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安居乐业,住房关系百姓冷暖。近十年,五峰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搬迁扶贫工程,不断改造农民居住条件。投资过亿元,新建廉租住房近8万平方米。化解城镇居民和务工人员住房难题。在县城避险搬迁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执行政策,尽量降低干部职工安置房成本,并通过建设公租房、周转房等形式,解决困难干部职工住房难题,保证随迁干部职工人人有房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创建平安五峰。通过实施“五五”“六五”“七五”普法计划,增强全社会法制意识;加强县、乡、村三级综治维稳网络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和包保重大信访案件制度,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五峰连续多届被评为全省平安创建先进县。

五峰各级党政部门,以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科学技术、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老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