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接历届领导集体的智慧和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2011年10月,自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今后一个时期的五峰发展总体思路:抢抓国家实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及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全省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笃定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富民稳县”五大战略,苦战“十二五”,大打“翻身仗”,奋力跨入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方阵”,为加快建设优美、富强、文明、和谐新五峰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立县——指明了五峰老区发展的方向。正如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2009年在五峰调研时指出的:五峰的山水很好,资源非常宝贵,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树立典范。五峰,森林覆盖率达到81%,居全省县市区首位。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特色是生态,根本出路也在生态。必须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为先,走绿色发展道路。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绝不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谋求一时发展,让五峰晴空永蓝、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工业强县——明确了五峰老区发展的重点。五峰穷在财政,弱在工业,根子在区位交通。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多年产业化经营,全县茶叶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与县外比相差不大。但工业发展滞后,财政十分困难,许多事关民生的事业想做却无力去做。必须把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突破口,打破惯性思维定式,坚持县内县外两手抓,县内立足特色产业优势,抓好资源转化增值,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县外抓“飞地经济”,借梯上楼,借船出海,重点建好枝江白洋五峰民族工业园,打造五峰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开放活县——找准了五峰老区发展的动力。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五峰人山地意识比较重,偏居一隅,小富即安。因此,必须破除关门搞建设的传统观念,树立大开放、大融合、大合作的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内开放格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技术、人才,聚集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走出去,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借地生财,借力发展。把机遇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www.xing528.com)
人才兴县——抓住了五峰老区发展的关键。人才资源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要素。五峰条件差、待遇低,外地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推进五峰各项事业发展中,五峰感受最深的是人才宝贵,人才难求。自治县十二届党代会五次全会指出:“宁可增加一点编制,也要引进人才;宁可增加一点财政开支,也要留住人才;宁可突破一点政策界限,也要善待人才。”牢固树立爱才理念,在全县形成见才思齐、求贤若渴的社会风尚,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激活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
富民稳县——明确了五峰老区发展的目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最大限度地使发展成果惠及五峰老区人民。例如2005年,全县立足五峰资源优势,把野生蔬菜、药材和魔芋等土特产品深加工投入市场,土家山货走上“品牌经营”之路,47个山货特产注册商标,6家自营出口权企业的10多个产品取得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称号,新桥野菜、宏力魔芋获得自营出口权,批量远销欧美、日韩市场,实现外贸出口70多万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