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峰县革命老区发展:完成六五七五计划

五峰县革命老区发展:完成六五七五计划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五”计划的完成 “七五”期间,县委、县政府贯彻执行中央和国务院改革开放及治理整顿方针,用好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扶贫政策,在“七五”后期,打开山门,引进人才和智力,集中人、财、物抓发展,增强经济运行效能,顺利完成“七五”计划。但上述各项主要指标由于“七五”前期筹建三峡省和治理整顿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均未达到“七五”计划的年递增速度。

五峰县革命老区发展:完成六五七五计划

1989年6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县直、乡镇一级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统一思想,并在县直机关开展思想清理和干部考查工作,使干部群众进一步廓清迷雾,把思想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全县干部群众通过“八九”风波,经受住了严峻政治考验、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治理整顿的考验,工农业总产值仍达到13525万元,同比增长0.6%。

转变作风,扶贫助困 1986年1月,县委印发《改进县委领导作风的意见》,以老区扶贫工作为突破口,落实“全党抓、重点扶、部门联、干部包、能人带”的措施,为基层办实事、谋发展。4月,从县直机关选派50名干部,分两批充实基层。由县级领导挂帅,抽调县直19个局的21名主要负责人、37名机关干部,重点对12个贫困乡的贫困户实行领导负责、部门对口、定人定点包干扶贫责任制,县直各一级单位均兴办扶贫点,建立联系点。

根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县委狠抓转变机关干部作风。1988年3月,县委书记韩永和其他县级领导带领县直机关80多名副局级以上中青年干部,到大岩屋、陆家坳两个全县突出的贫困村进行实地调查,以统一机关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全县确定15个重点贫困村,并制定脱贫承包优惠政策,鼓励干部走出机关门。时有30名县直行政干部和科技人员揭榜,到艰苦的基层帮助工作;县直机关纷纷订规划,下基层为群众办实事。83个一级单位有60多个单位为基层办实事300多件。1989年,县直机关联系贫困村、专业村55个,联系基层企业27个。1990年,县、乡两级机关干部930多人下乡下厂帮助基层工作,实行半月一碰头,一月一调度,全县形成干部“下田”、大办农业的声势。1991年,除县直机关各单位继续抓好包村扶贫工作外,全体县级干部实行“四个一”的刚性责任制,每人联系1个乡镇、蹲1个村、办1个样板、种1块试验田。10名县委常委深入基层办联系点19个,参加劳动127天;共在基层工作1115天,撰写调查报告44篇。

“六五”计划后两年执行情况 1984年和1985年,县委、县政府坚持“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进行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工农业生产发展加快,结构渐趋合理,较好地完成 “六五”计划。到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9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1%,完成年计划的96.11%。其中农业总产值6815万元,同比增长6.62%;工业总产值2796万元,同比增长43.9%,完成计划的118.4%。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业产值1485万元、同比增长29%,集体所有制企业(含村及村以下企业)工业产值1311万元,同比增长65.53%。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1985年为29.1%,同比上升5.8%。全县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075万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税322万元,同比增长21.8%;全员劳动生产率(全民)人均8518元,同比增长13.51%。

1985年,全县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和遭受自然灾害,仍取得五峰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粮食产量81663吨,完成计划的102.1%;油料2940吨,完成计划的106.9%,创历史最好水平。茶叶868吨,完成计划的96.67%,比上年增长14.3%;烟叶2325吨,完成计划的93%,同比增长24.5%,创历史最好水平;香菌73吨,完成计划的241.67%,同比增加3.3倍。生猪存栏和出栏分别达到46094头和109867头,同比分别增长5.56%和1.4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39元,同比增长12%;全县农村年末储蓄存款48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85%、人均储蓄额增长18.67%;农村社会总产值9249万元,同比增长33.75%。

流通渠道放开,市场更加活跃,财政收入、银行信贷大幅度增加。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39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8.45%,比上年增长41.82%;农副土特产品收购总额1875万元,同比增长12.88%;对外贸易收购总值276.1万元,占计划的106.2%,同比下降1.39%;财政收入541万元,完成计划的1 14.9%,同比增长28.5%;各项税收531万元,完成计划的117.87%,同比增长34.1%;银行各项存款2786万元,同比增长3.9%,各项贷款6257万元,同比增长16.8%。是年,基建投资完成969万元,完成计划的93.7%,施工面积43043平方米,竣工面积40743平方米。全县累计新增固定资产739万元。

“七五”计划的完成 “七五”期间,县委、县政府贯彻执行中央和国务院改革开放及治理整顿方针,用好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扶贫政策,在“七五”后期,打开山门,引进人才和智力,集中人、财、物抓发展,增强经济运行效能,顺利完成“七五”计划。(www.xing528.com)

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1000万元,比1985年增长56.18%,年递增9.32%;工农业总产值15000万元,同比增长56.07%,年递增9.31%。其中农业总产值9900万元,同比增长34.42%,年递增6.09%。林业畜牧业年递增分别为1.8%和1.7%。但上述各项主要指标由于“七五”前期筹建三峡省和治理整顿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均未达到“七五”计划的年递增速度。

茶叶、烟叶、林产品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产值均创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茶叶、烟叶产量分别达到1750吨和5000吨,比1985年增加1.16倍和1.15倍,年递增16.7%和16.5%;油料3500吨,同比增长19.04%,年递增3.5%;香菌200吨,同比增长176%,年递增22.5%。

工业企业普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水能、矿山和林特资源的系列开发,硅铁、重晶石、硅钙等产品不断开发,大部分工业品畅销;水泥、纤维板、宜红牌茶机等产品质量均有提高。1990年工业总产值5100万元,同比增加1.27倍,年递增17.8%,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23.36%上升到31.67%。1990年重工业产值2660万元,同比增长1.1倍,年递增16.2%。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56∶19∶24调整到1990年的48.5∶28.7∶22.8;农业内部粮食与多经作物比例由1985年的68∶32调整为1990年的54.5∶45.5。1990年,全县国民收入9500万元,同比增长41.28%,年递增7.16%;财政收入1693万元,同比增长两倍多,年递增25.62%,高于计划速度的14.9个百分点;年实现利税950万元,同比增长195%,年递增24.1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0元,年递增3.65%。是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亿元,年递增13.14%。

“七五”时期,提高普及初等教育质量,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新建五峰职业高级中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在98%以上,中小学毕业升学率呈递增趋势。推动人才战略,与地区财校、华中工学院、中南民院等院校签订培训合同,培养科技和经济工作干部,支持在职干部职工自修或参加函授电大等学习。同时落实知识分子山区津贴、民族津贴、书报费等经济待遇。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虽受物价上涨影响,但由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实际物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