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南京飘下了新年的第一场雪。灯彩艺人陆有文,正在家里有条不紊地赶制花灯。还有一个多月,就是秦淮灯会正式亮灯的日子。
古往今来,秦淮灯会冠绝华夏、蜚声海外,有“天下第一灯会”的美誉,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南京人都说“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盏灯等于没有过好年”。这是南京历史传承的一种表现。
千年流淌的秦淮河,见证了六朝古都的消长与沉浮。而秦淮灯彩,这个南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术之一,也在千年的历史中,伴随着秦淮河水一同见证了金陵古城的兴衰与进步。
南京冬日
夫子庙夜景
夫子庙灯会
秦淮河上亮灯的画舫
夜游秦淮河
“天下文枢”
鳌山灯
历史上的秦淮灯彩,主要分布于南京秦淮河流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制作生产。明代繁盛时期,秦淮灯彩的品种达三四百种之多,而《金陵岁时记》中记载“府县学前、评事街,皆灯市也”,为我们道出了清代光绪年间秦淮灯彩的盛况。
那么,秦淮灯彩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说:“南京燃灯是什么时候呢?一般说是六朝时候开始。因为六朝是以南京作为首都,它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于是就延续了汉代的传统,每逢元宵节就燃灯,当然最初只是皇家燃灯,以后逐步波及到地方上。”
遥想1600多年前六朝都城建康(南京)举办灯会的胜景,元宵之夜,东吴太初宫、昭明宫,后来的东晋建康宫,悬挂各式彩灯,秦淮河两岸达官显宦的宅邸也纷纷效仿,挂出各种花灯。
人们不太知晓的是,成语“破镜重圆”也和六朝时期的灯彩有关。
马渭源说:“‘破镜重圆’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传说史上很多。在我们南京流传的就是,南陈时候有个乐昌公主,在南陈末年发生战乱的时候跟老公离散了,离散的时候各自持了一半的镜子。这个‘镜’在这里解释一下,中国古代的镜子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玻璃镜,是铜镜,所以各持一半说得过去。但是很多年以后两人一直没见,很巧合,这个公主在沿街乞讨叫卖的时候,巧遇了自己的丈夫,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五,所以人们往往把正月十五作为‘破镜重圆’—— 团圆的日子。”
到了明代,秦淮灯彩更是大放异彩。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最嗜好灯会。明《帝京景物略》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建都应天后,为庆贺当年的元宵节,他“盛为彩楼,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日”,并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盏,蔚为大观。
相传,朱元璋不满足于宫中悬挂的富丽堂皇的彩灯,常常微服私访,来到街市上欣赏民间百姓扎制的彩灯。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走到七家湾这一带,家家户户都挂着灯笼,上面还有灯谜。
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www.xing528.com)
秦淮灯彩
马渭源说:“其中七家湾这个地方有一个灯谜,有一个图,一个女人鞋子放在边上,赤着脚抱着一个大西瓜,这是谜面。谜底是什么呢?画的模样和江南女人不一样,江南女人是小巧的,画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女人,抱了个大西瓜,鞋子放在边上。在南京城里谁是淮西的?那么大家就猜了,就是马娘娘。鞋子穿不了,脚大,就是谜底‘马大脚’。马娘娘就是大脚,这就带有讽刺味道,朱元璋就很火,就把这一带的人都杀光了,只留下了七家。所以南京有一个地名叫‘七家湾’,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个是不是丑化朱元璋我们没办法考证,从整体来看,朱元璋有事没事往夫子庙逛逛灯会,对南京的民俗文化起的推动作用是极其大的。”
朱元璋、朱棣都是狂热的“灯彩爱好者”。史载,即位之初,朱棣就下旨官员们在元宵节前后放假十天,与家人共度灯节。永乐十年(1412),朱棣又集中能工巧匠,在皇宫午门外,扎制了美轮美奂的“鳌山万岁灯”。鳌山灯辉煌闪耀,灿若星辰,令人叹为观止。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说:“光复中华之后,一种大国气势开始张扬,开始兴起。从皇帝来说,他要营造一种君民同乐的景象。到了朱棣的时候,在皇宫前造了一个巨大的鳌山灯。据说是用几万盏灯堆积起来,各种样式的灯,做成了一个灯山,上面是鳌鱼,中间注了四个字:皇帝万岁。突出它的主题。据说鳌山灯放灯是三日,在元宵节的前后,最长的时候放假20天。”
在朱元璋父子的倡导下,秦淮灯会达到了封建时代最鼎盛时期。火树银花,点亮淮水,同时,秦淮河也为灯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白莉说:“南京用的木材都是从秦淮河运来的,所以早期的灯用木材也好,用竹子也好,基本都是通过这个秦淮河来进行运输的。”
陶思炎说:“因为秦淮河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南京古都的发展主要在秦淮沿线,物流、人流、信息流都聚居在这个地方,秦淮两岸是市井人家最多的人口稠密区,因此在这里放灯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所以灯彩的意义在哪儿呢?在每一盏灯模拟一颗星,到处挂着红灯,孩子手上玩着灯,家家户户挂灯,犹如满天星斗落到人间,这样的景象就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自花灯形成灯节灯会以来,由于人们需要成千上万盏花灯,制作花灯的民间灯坊也兴旺起来,涌现出许多制作花灯的能工巧匠。
顾业亮做花灯已经有50个年头了,扎灯的本事是师傅李桂生悉心教授的。复杂的工艺,早已经烂熟于心。近年来,他在承继秦淮灯彩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花灯改良创新融入生活,并带花灯走遍47个国家。2016年,他就曾带着300盏荷花灯亮相伦敦泰晤士河畔。
而灯彩匠人陆有文则出生于秦淮河畔一个祖传的灯彩世家,十几岁时便跟着父亲扎花灯,至今已有60余年。
秦淮灯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有文说:“我们开始学徒的时候,严谨到几乎到残酷的程度。过去南京的天是非常冷的,那个屋檐底下吊的冰柱子一两尺长。花灯做得父亲不满意的话,他让你冻上一两个小时,看你有没有这个记性。”
秦淮灯彩非遗传承人顾业亮
秦淮灯彩非遗传承人陆有文
在这仅有1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堆红叠绿,满屋生辉,天花板上、四面墙壁上,挂满了已经扎好的荷花灯。昏黄的灯光下,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陆有文正戴着老花镜端坐桌旁,满是老茧的双手灵活地摆弄着。现如今早已不是当年讨生活的时候了,但他依然不遗余力,全心全意做好每一盏灯。
陆有文说:“随意不随便,我的东西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做。我每次做出来的东西,人家都要查查作者有多大年龄,那个意思就是说它不符合我这个年龄。像我这个年龄,有的人中风了,痴呆了,我又不属于这个范围,为什么说我不能做出来呢?”
如今,陆有文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仍在辛勤劳作,求新求变,每年春节到来之前,陆有文都要推出几种造型新颖、与众不同的生肖花灯。
陆有文说:“每年的生肖我都要做出好几个样子来,如果转到12年之后,这就是一种传承,传承给下一代。我的计划就是如果12年之后再转过来的时候,再把这十二个生肖所有的品种,再提升。因为有四个字叫艺无止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