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也会表现出性感。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首都,南美洲第二大都会区,人口约1300万,占全国总人口三分之一。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靠走私发展起来的城市。
前哥伦布时期阿根廷没有国家,只有北部靠近玻利维亚的少数地区属于印加帝国。阿根廷从北到南3500公里狭长土地上生活着为数不多的采集-狩猎者游民和农耕部落,大约有100到200万人。采集-狩猎者包括大查课人和查鲁亚人;农耕部落包括迪亚吉塔人、瓜拉尼人和马普切人等。阿根廷土著与智利土著一样,都是最难征服的部族。西方人征服他们用了三百多年时间。
最先来到阿根廷的欧洲人是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大约在1503年前后。我们在第15章介绍了他,美洲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516年,西班牙航海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发现了拉普拉塔河口,但西班牙人没有急于在那里建立殖民点。14年后葡萄牙人开始在与阿根廷相邻的巴西建立贸易据点,西班牙国王担心葡萄牙人南下占据拉普拉塔,遂决定建立殖民地。1536年,国王派贵族佩德罗·德·门多萨率领1600人(也有说2500人)来到阿根廷,在拉普拉塔河边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起名为“新鲜的空气”,音译过来就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新鲜的空气不能当饭吃。1600名殖民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找不到粮食。当地土著不愿意或者没有多余粮食提供,他们彪悍勇敢,又很难征服。西班牙人不得不放弃刚建好的据点,沿河北上寻找生存之地。他们在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约1600多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从事农耕的瓜拉尼人部落。瓜拉尼地区粮食丰足,人也温和。1537年西班牙人在那里建立了安第斯山以东第一个永久性定居点——亚松森,就是今天的巴拉圭首都。
1580年,亚松森的西班牙殖民者与印第安女人的混血后代“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建起了港口与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可以经大西洋直接航行到西班牙。但是西班牙国王对南美贸易路线有强制性规定,所有南美大陆与欧洲的贸易往来都必须走太平洋再转到大西洋的绕弯的路线——南美内陆—利马—巴拿马—古巴—西班牙线路。这条线路对南美内陆和东海岸来说既远又麻烦,有两次水陆倒运。但国王更担心的是海盗抢劫和贸易失控。如此,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建好了也发挥不了作用。渐渐成为走私港口。200年后,由于国际航运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走私无法禁绝,西班牙王室不得不允许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展自由贸易,并在1776年提升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级别,建立了与秘鲁平起平坐的总督辖区。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督辖区管辖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以及玻利维亚部分地区,这些省一级的殖民地独立后都成为主权国家。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座干净、漂亮、典雅、高贵的城市,被誉为南美的巴黎。市区有一条著名的大街——七九大道,可以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媲美。七九大道宽140米,长5公里,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城市大道之一(图25-1)。
图25-1 布宜诺斯艾利斯七九大道
七九大道是阿根廷人的骄傲,不仅仅因为她的宽度、沿街漂亮的建筑和浓浓绿荫。七九大道是彰显自由精神的大道。7月9日是阿根廷独立纪念日。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智利和秘鲁的独立,最大的功臣也是阿根廷人何塞·圣马丁。他率领的军队解放了智利,攻占了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大本营利马。
何塞·圣马丁出身阿根廷上层社会,在西班牙从军多年。他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有强烈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意识。他主张公平对待印第安人和黑奴,废除奴隶制。阿根廷独立运动兴起,他从西班牙回到阿根廷,投入了独立运动,成为军事领导人。圣马丁与另外一位拉美独立英雄玻利瓦尔一样,虽掌握军队,功绩卓著,威望鼎盛,大权在握,但没有舍我其谁的救世主心态,毫不恋栈权力。当他们的主张得不到精英阶层支持时,不像后来的考迪罗们那样用手中的枪杆子说话,而是放弃了权力。
何塞·圣马丁的遗骨安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教堂内。大教堂是一座在拉丁美洲不多见的古希腊风格建筑,准确地说是“希腊化”风格建筑。大教堂运用了科林斯柱、三角山花、浮雕、直线条等典型的古希腊建筑语言。只是希腊建筑的大门和山花都是在山墙一侧,即建筑物的短边,希腊化时期的建筑才开始在长边开门。所以说大教堂是希腊化建筑(图25-2)。大教堂内部结构和装饰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
图25-2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教堂
希腊化时期是指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到公元前31年罗马帝国建立这段时期,历时300年。希腊化时期希腊文明在亚历山大帝国范围内传播、巩固,并与当地文明融合,建筑上表现为在古希腊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以建筑长边为主立面和出现了圆形建筑。
在七九大道上有一座建筑“凸进”道路,看上去特别别扭。这座建筑是著名的劳工部大楼(见图25-1),庇隆主义发源地。庇隆从政变军人集团的一个参与者到墨西哥最有影响的政治领袖和总统,其政治明星之路就是从这座大楼开始的,他从政的第一个职务是劳工部长。
劳工部大楼是一座典型的国际主义建筑,平淡、简单、呆板。外墙有庇隆夫人埃薇塔·杜阿尔特的霓虹灯像(图25-3)。埃薇塔是平民出身的演艺明星,是庇隆推行庇隆主义的得力助手,她致力于提高穷人福利,创立服务于穷人的孤儿院、医院和托儿所,推动妇女获得选举权,人气非常旺盛。她在庇隆获得第二任总统任期后不久死于癌症。至今阿根廷底层民众依然非常喜欢她,到处都能见到庇隆夫妇的照片。
庇隆主义被认为是一种“民众主义”。既反对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又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庇隆试图走出“第三条道路”。他致力于解决民生,提高民众福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强调由政府控制工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庇隆的拥护者说他为大众牟利,反对者则说他搞法西斯那一套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独裁主义。庇隆曾去过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他的一些做法确实与墨索里尼相似——给民众福利,但民众必须听话。在庇隆执政期间,若有人非议庇隆,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庇隆是军人出身,能登上政治舞台也是由于参与了军事政变,骨子里是考迪罗的那一套,威权主义那一套。
图25-3 阿根廷劳工部大楼
庇隆在第二任总统期间遭遇经济危机,被军事政变推翻,流亡国外20年。1975年获准回国,再次当选为总统,但仅仅一年就去世了。他的第三任夫人接任总统职务,被军事政变推翻。随后是7年军人独裁统治,阿根廷进入血腥残暴时期,约3万人未经审判被军人杀害。有人甚至被从飞机上扔进大西洋。军人统治集团残暴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又遇到了经济危机,阿根廷上下怨声载道。军人集团为了聚拢人心,打民族主义牌,发动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占领了与英国有领土争议在英国人控制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结果被英国远征舰队打败,军人政府被迫下台。阿根廷军人集团在发动政变、镇压反对派方面既有热情,又有章法,还很高效。但与外敌作战时毫无能力。
阿根廷最著名的广场是5月广场,总统府在五月广场的一端,是粉红色的,被称为玫瑰宫(图25-4)。玫瑰宫建于1723年,开始是总督府。
把政府首脑官邸涂成粉红色很少见,据说粉红色象征着和解。这说明阿根廷人对和解的企盼,政变太多了。
有介绍说玫瑰宫是洛可可风格建筑。但从外观看,它属于文艺复兴风格,只不过装饰多一些。真正的洛可可建筑装饰比巴洛克还繁杂,较多地运用曲线装饰,女人味浓,是瓷器艺术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外延,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宫廷装饰。玫瑰宫还不是洛可可的样子。
玫瑰宫是粉色的,但它所记录的历史却是血腥的。1955年,中产阶级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庇隆总统的政策,庇隆的拥护者在玫瑰宫前举行示威支持庇隆。反对庇隆的军人居然出动飞机轰炸示威者,炸死156人。几周后,庇隆被军事政变推翻。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回归民主政治。尽管经历过各种危机和艰难,但没再出现军人政变。代议制民主机制发挥着调节作用。
图25-4 五月广场和玫瑰宫(www.xing528.com)
位于七九大道的科隆大剧院是世界著名歌剧院,南美洲最大的歌剧院。我奇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剧院为什么叫科隆大剧院,与德国科隆有什么关系?后来才知道,科隆是哥伦布的西班牙语发音。这个剧院译成“哥伦布大剧院”比较准确。
一座城市有一座像样的歌剧院是一种荣耀。歌剧虽然诞生时间不长,比哥伦布航海新大陆还晚了7年,但她出身高贵,是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集萃。歌剧院也是社会精英的交际场所。建设歌剧院和日常演出与维护需要花很多钱,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科隆大剧院是在阿根廷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建设的,1880年到1910年阿根廷是自由主义者掌权,经济繁荣,有条件也有心情建设大剧院。歌剧院是经济繁荣的标志。
科隆大剧院从建筑风格看是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端庄大气,符合歌剧院的尊贵地位(图25-5)。歌剧院内部装饰、舞台和演出设施在世界歌剧院中是一流的。
歌剧是阳春白雪,探戈是下里巴人。阿根廷是探戈的发源地。在阿根廷老城有一条叫卡米尼托的小街,就在马拉多纳效力多年的博卡青年队附近。在这条小街上,大白天就可以看到免费的探戈表演。
阿根廷著名探戈歌手卡洛斯·加尔德尔唱过一首歌《小路》,唱的就是这条彩色而热闹的街(图25-6)。卡洛斯·加尔德尔深受歌迷喜爱,他因飞机失事丧生,葬礼那天,布宜诺斯艾利斯全城停止工作一天。由此可见探戈在阿根廷的地位。
卡米尼托小街的房子简单甚至简陋,但由于大胆夸张的色彩、由切分音装饰的有个性的音乐再加上性感舞蹈,成了著名景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酒吧、咖啡厅和餐馆白天在室外摆桌。墙壁五颜六色,探戈舞者翩翩起舞。
图25-5 科隆大剧院
探戈是社会底层人的文化。有黑人奴隶从非洲带来的文化基因,有码头工人的灵感闪现,有海员的情欲表达,据说,还有妓女的添枝加叶。探戈是性感的。
建筑也是性感的。古希腊科林斯柱是帅哥的特征;爱奥尼克柱弯曲的涡卷是柔柔的女性特征;多立克柱简单、有力,是壮男的特征。我们在第23章中智利圣地亚哥看到的UC创新中心是阳刚气质,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两个有女人味的建筑。
新港区的女人桥是世界著名创新型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作品。这位西班牙建筑师在女人桥设计中把建筑艺术之美、结构逻辑之美和使用功能的便利性精妙地结合起来。当船舶要通过这座桥时,桥体以中间桥墩为圆心转动90°,这个动的过程也是美的展现,就像轻盈的女体操运动员转体、美丽的女舞蹈演员旋转一样动人。建筑物的动态美是很难见到的。
结构或者说力学逻辑具有美感。例如,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是抛物线,许多钢结构桥梁的造型就是把弯矩图抛物线倒过来而已,既受力合理,又非常美丽。卡拉特拉瓦设计的桥梁的力学模型比简支梁复杂,其结构曲线之美也更迷人,有女人味。这是一座性感的桥(图25-8)。
图25-6 卡米尼托小街
卡拉特拉瓦在世界各地设计了一些著名的桥梁、车站和体育场馆,他的作品的特征非常鲜明,他懂结构和工艺,知道如何发掘其艺术魅力。
2015年建成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新市政厅是一座柔性十足的建筑,纤细的圆柱支撑着薄薄的大跨度波浪形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墙体是通透的玻璃。屋面板探出墙体很远,形成了室外遮阳空间——聚集人气的广场。市政厅要聚集人气,这是现代政治理念在建筑上的体现。
新市政厅4万5千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办公。设计时是按照银行考虑的,快完工时改为政府办公楼。好在设计者秉持大空间理念,功能转换非常方便。
新市政厅是一座注重节能的建筑。波浪式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是大跨度的结构优化形式,对隔热也非常有利。屋顶探出墙体,让自然光进来,把日晒遮住。在有日晒的立面,玻璃幕墙用可自动调节的百叶窗,无日晒立面则使用玻璃落地。天棚设条状天窗采光。
图25-7 布宜诺斯艾利斯女人桥
图25-8 布宜诺斯艾利斯新市政厅
新市政厅不加装饰和遮挡,结构完全裸露,水电空调管线也不加遮挡,完全体现了清水混凝土的质感。
新市政厅设计者是诺曼·福斯特,英国著名建筑大师,1999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也是他设计的。福斯特16岁辍学打工,由于特别喜欢建筑,在工作5年后才进入大学学习建筑。由于在建筑领域的成就,福斯特被英国女王封为贵族。如果在高考一锤定终身的制度下,福斯特是很难成功的。
福斯特是高科技风格的代表人物。高科技风格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建筑流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设计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罗杰斯。
高科技风格主张在建筑中应用新的科学技术。高科技派的作品并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实际上是“科技裸露”主义,就是把现代结构、技术、工艺还有管线都露出来,展现其本身具有的美学价值。或者说,在推行一种科技美学观。
从美学意义看,福斯特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新市政厅非常成功,赞美者是由衷的。不像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前,许多人会疑惑:化工厂房也是建筑艺术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