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地方,哪个时代,超出资源能力大兴土木,总会带来灾难。
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到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飞了5个多小时,有些疲乏。可一出舱门,倦意顿时没了。
复活节岛机场没有廊桥,也没有摆渡车,旅客走下舷梯,自己步行到航站“屋”。空气清新,天空明亮清彻,航站屋前有美女给游人带上清香鲜艳的花环。
图24-1 彩色墙面与壁画
复活节岛机场每天只有两架飞机往来,一架飞东,往返南美洲大陆圣地亚哥;一架飞西,往返太平洋社会群岛的塔希提。塔希提就是画家高更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那个美丽的海岛。
复活节岛人喜欢把外墙涂成了彩色,在上面作画,看上去挺有味道(图24-1)。
复活节岛的原名,或者说当地土著叫法,是“拉帕努伊”,意思是“世界的肚脐”。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东南部一个孤独的小岛,往东约3000平方公里才到南美洲大陆,往西最近的岛屿约2000平方公里,南北方向的岛屿或陆地更远,把方圆几千公里海域看作一个大肚皮,它还真是一个“肚脐”。
我在来的时候从飞机上往下看浩瀚的太平洋,几个小时看不见一个小岛,不由的感慨:那些最先登上复活节岛的人真了不起。
复活节岛属于波利尼西亚群岛。
太平洋有4个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尼西亚是群岛的意思。“波利”是许多的意思,波利尼西亚就是“有许多岛的群岛”。
印度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大体上是东西方向分布的群岛,位于西太平洋;波利尼西亚则是南北方向分布的群岛,位于东太平洋。
波利尼西亚群岛是一个大三角形。夏威夷在三角形的顶部,复活节岛在三角形底部右端,新西兰在三角形底部左端。
从语言、社会结构、文化、基因等因素看,波利尼西亚人大体上属于同一种族。也就是说,复活节岛人、夏威夷人、新西兰毛利人、汤加人、萨摩亚人和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少女”,是相同种族。
波利尼西亚人有着非常强的海洋传统和航海能力,具有伟大的探险精神。波利尼西亚人最早踏上复活节岛大约是公元前500年,也有人说是公元300年。那时,航海技术很落后,船是独木舟,靠划桨前行。到复活节岛最近的航程也有2千公里,那得划多长时间桨?独木舟有多大?带多少淡水和食物?怎样辨识方向?如何定位?遇到大风大浪怎么办?第一批登上复活节岛的人是首航即获成功,还是在多少拨人葬身大海后依然冒险终于成功的幸运者?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远离家乡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到这世界上最孤独的小岛上?《战争史》作者约翰·基根认为,波利尼西亚人生活在海岛上,当人口越来越多,岛上资源无法满足时,就不得不移民,“在极端的情况下,一个部落可能被全部逐出它的领土。”[1]
不论是主动移民还是被驱赶出家园,踏上这个世界上距离邻岛与大陆航程最远的岛屿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复活节岛先后来了两个不相干的波利尼西亚部族,在岛上形成了两个部落。
1520年,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来到太平洋时,没有经过世界肚脐。
200年后,1722年,一个荷兰律师雅克布·罗格文,受荷兰西印度公司委托,也由于他的酷爱地理的老父亲的鼓动,率领3只探险船到太平洋寻找“南方大陆”。罗格文的船队绕过美洲南端合恩角进入了太平洋,航行多日没有找到“南方大陆”,也没有遇到任何岛屿。就在船上的淡水用光,死神接近的时刻,他们幸运地看到了“世界肚脐”。那一天正好是复活节。于是,雅克布·罗格文把这座救命的岛屿命名为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美丽的景色,岛上裸体土著人的热情,还有他们偷船上东西的快捷灵敏,给罗格文留下了很深的印像。罗格文还看到了岛上有许多巨型雕像。但他不是搞建筑或考古出身,没有意识到他所看到的这些巨型雕像是伟大的奇迹。
复活节岛上的巨型雕像都是用巨石雕刻出来的,高6~10米,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图24-2)。一座雕像重几十吨,甚至近百吨。这些石像大约是公元1100年至1500年期间完成的。据说岛上各处散落的石像加起来有600多座,可是我在岛上转了几圈,只看到几十座。
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比英国巨石阵、中美洲奥尔梅克巨石像制作难度大许多。一是体量大了,二是重了很多,三是孤独的小岛上资源有限。
复活节岛只有100多平方公里,开车一个小时就能绕岛一周。岛上地质结构是火山岩,土层很薄,可耕地很少,只能种植少量甘薯,岛上居民主要靠捕捞水产品为生。
罗格文第一次登岛时,岛上居民只有6百多人。考古学家认为岛上最多人口是7000人。现在岛上居民不到3千人。复活节岛自身的资源不可能供养很多人口,进行大型工程,劳动力资源是大问题。(www.xing528.com)
罗格文登岛时,复活节岛与美洲前哥伦布时期一样,处于新石器时期,没有金属工具、没有车轮、没有牛马。建造巨石像需要把几十吨重的巨石开采出来,雕刻好,再运到海边安放地竖起来,这是相当艰巨的工程。
直到今天复活节岛所有建筑材料都是岛外运来的,建筑工程也是由外来队伍施工,当时“世界肚脐”的居民在技术能力和资源都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是怎样的动力驱使下他们“自力更生”从事如此艰巨的工程呢?
图24-2 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
图24-3 白眼珠黑眼球高帽子石像
巨石雕像究竟是什么人,没有人能说得很清楚。有人认为是部落领袖,有人认为是宗教偶像。唐纳德·B·弗里曼说,“这些石像以先祖为本,作为保护人,被称为莫埃。”[2]
人类早期大型公共建筑或建造物大都是被宗教力量驱使的。复活节岛巨石像也一样,人们相信借助于这些石像,可以免除灾难,可以生活得安全。恐惧是宗教的第一动因。
从技术角度看,巨石像的开采、雕刻、运输和就位都是高难度作业。
复活节岛是火山岛,岛上有三座死火山。当初火山喷发留下了两种岩石,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和细颗粒火山灰形成的凝灰岩。虽然都是火成岩,但强度相差很大。凝灰岩强度比较低,玄武岩的强度是凝灰岩的5倍以上。复活节岛人就利用岩石强度与硬度的差异,用坚硬的玄武岩做石斧,去切割雕刻软一些的凝灰岩。
复活节岛人对石像的崇拜非常痴迷。岛上两个部落攀比竞争,都想把自己的石像做得更大更好。巨石像不仅消耗巨大的人力资源,也消耗木材资源。开采、运输巨石需要大量树干铺路,就位需要脚手架。如此导致资源枯竭,造成生态灾难。岛上的树木逐渐被伐尽,连做独木舟的木材都没有了。一些动物植物也随之灭绝。两个部落为争夺资源发生了战争,一方被另一方消灭。获胜者只剩下6百多人。当罗格文来到复活岛时,岛上已经没有了树木了。
无论哪个地方,哪个时代,超出资源能力大兴土木,总会带来灾难。
复活节岛人与其他波利尼西亚人一样,虽然尚未形成国家,但已经形成了比较巩固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社会分层。巨石像证明了强大组织力和社会权力的存在。
在海边悬崖上,有一处原住民建筑遗址,是用石头堆砌的下沉式房屋,看上去像战争工事(图24-4、图24-5)。
图24-4 下沉式石头房子像军事工事
在岛上还看到当地人搭建的一座草屋,它的圆弧边界和尖拱入口很有意思(图24-6)。尖拱入口外探出墙面,形成雨搭,既实用又好看。尖拱的造型像竖立起来的船头,或许是海洋情结的表达吧。
图24-5 石头房子内部结构 左侧墙壁上画着船桨
图24-6 复活节岛上的草屋
[2]《太平洋史》81页。(美)唐纳德·B·弗里曼,东方出版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