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说: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走的出口。
在里约热内卢各个角落都能够看到矗立在驼背山上的耶稣雕像。展开双臂的耶稣远远看去像一尊十字架(图21-1)。登上驼背山,在雕像跟前仰视耶稣的感觉是高大与慈爱。
图21-1 里约热内卢耶稣像
耶稣像有十几层楼高(38米),外表面是来自法国的石材。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是以基础为固定端的悬臂梁结构。展开的双臂长28米,是以身躯为固定端的悬臂梁。“悬臂”这个结构术语用在这里最贴切不过了。
耶稣像是1931年建造的,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建设资金来自于天主教徒的捐款。
“里约热内卢”的意思是“1月的河”。可里约热内卢没有河。1502年1月,葡萄牙探险者驾船驶入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海湾,误以为是河口,就起了这个名字。
最先到里约热内卢定居的是来自法国和瑞士的新教徒,他们由于在国内受迫害而于1555年来到里约热内卢从事巴西木贸易。12年后,葡萄牙人用武力把他们赶跑了。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成了里约热内卢的主人。
里约热内卢最初经济靠蔗糖,城市规模不大。后来由于附近发现金矿而发展起来,1763年时人口达到5万人,取代萨尔瓦多成为巴西第二个首府。之后又由于咖啡经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20世纪初人口达到80万。现在,里约热内卢有800万人。这座城市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经济繁荣建筑漂亮,被称为“非凡之都”。
1807年到1822年,葡萄牙被拿破仑占领,葡萄牙国王逃到巴西,里约热内卢成了葡萄牙和巴西的共同首都。1822年巴西独立后,里约热内卢是巴西首都。直到1960年迁都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有一栋建于1942的著名建筑——巴西教育与卫生部大楼。这栋建筑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是世界级建筑大师的作品。设计师是勒·柯布西耶和奥斯卡·尼迈耶。
20世纪欧洲名气最大的3位现代建筑大师是格罗皮乌斯、密斯和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和密斯从欧洲移民美国,在美洲作品比较多,勒·柯布西耶一直在欧洲,在美洲的作品非常少。巴西教育和卫生部大楼是他在美洲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设计没有完成就甩给助手尼迈耶了,有人认为他不负责任,也有人认为是他对尼迈耶高度信任。
格罗皮乌斯、密斯和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统治世界建筑现代主义风格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我们在第17章讲到了现代建筑与现代主义风格不是一回事,给出了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现在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风格是从20世纪初期在欧洲出现的建筑思潮,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得到空前发展并推广到世界各地,50年代到70年代达至高潮。其高潮期也被叫作国际主义。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风格有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新现代主义、典雅主义等,但依然秉持现代主义风格的基本原则。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基本原则是:
(1)重视建筑功能,以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反对以形式或象征性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重点。
图21-2 巴西教育和卫生部大楼
(2)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反对复杂造型,尤其反对古典建筑的复杂造型。
(3)强调建筑空间,主张建筑设计时的空间思考模式。
(4)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施工工艺的优势与效能,追求便利、经济和效率。
(5)反对过多装饰。
(6)主张建筑模数化和标准化。
现代主义风格是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结果,也是这两个革命所引发的城市化的需要。人类的建筑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古典建筑的技术和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建筑数量和建筑体量的要求,突破旧建筑理念的束缚势在必行。
现代主义也称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勒·柯布西耶关于现代主义建筑有一个著名的比喻——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教育和卫生部大楼是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非常符合勒·柯布西耶“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的理念。机器是什么?机器是实现功能的装置,机器是不需要额外装饰的。教育和卫生部大楼没有装饰,就是一个被钢筋混凝土柱子架起来的规则的方盒子,它的艺术性由建筑尺度、比例、质感、色彩和立面分格的恰到好处所体现。这栋建筑最有特色的附加物是可以调整的遮阳板,具有“机器”属性。
技校学钟表雕刻出身的勒·柯布西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建筑学训练,这反倒成了他的一个优势,没有清规戒律,富于创新精神。他是现代建筑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勒·柯布西耶1923年出版了一部著作——《走向新建筑》,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运动的宣言。勒·柯布西耶推广钢筋混凝土建筑,主张高层建筑和高密度建筑,主张建筑模数,主张建筑工业化。这些主张符合工业化进程和两次世界大战后对廉价建筑和短工期建筑的需求。勒·柯布西耶是笔名,他的真名是查尔斯·埃多亚德·冉内雷特。
勒·柯布西耶79岁那年游泳时心脏病发作去世。也有人认为他是游向太阳自溺而亡的。关于死亡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走的出口。
教育和卫生部大楼尽管是世界大师的作品,但有些古板单调。里约热内卢有一个民间艺术家,他的作品赛拉隆台阶鲜艳热闹(图21-3)。
赛拉隆是智利人,侨居里约热内卢。他从1990年开始,用旧瓷砖贴住所门口的台阶,最初可能只是想用既省钱又有特色的方法装饰一下家门口。贴后效果不错,就一发而不可收了。他搜集了世界各地120个国家2千多块旧瓷砖,贴了250级台阶。成为里约热内卢著名的景点。严格地讲,他的行为是一种涂鸦。好在巴西没有城管干涉他。
从现代艺术角度看,赛拉隆台阶是非常有创意的作品。我觉得超过了现代艺术大师罗伯特·劳生伯的许多作品。赛拉隆把世界各国文化浓缩在250步台阶上,表现在旧瓷砖及其互相的对比与呼应上。
图21-3 赛拉隆台阶
(www.xing528.com)
图21-4 天梯教堂
不知道为什么,赛拉隆在2013年自焚而死。用极端的方式主动走向了柯布西耶所说的那个“必然出口”。
里约热内卢一座现代风格教堂——天梯教堂,用建筑语言给出了很形象的回答。天梯教堂是圆锥台造型,正立面像一部通向苍穹的天梯,预示着信仰通向天堂。教堂内有4道彩色玻璃带,通向顶部十字架。
天主教认为信仰上帝、服侍上帝、遵守教规可以通向天堂。新教加尔文派则是宿命论者,认为上帝的选民是生下来就确定了的,不能通过行为加以改变。你不是上帝的选民,再努力也要下地狱。加尔文派信徒(在法国是胡格诺教徒,在英国是清教徒)都坚信自己的人生出口就是天堂,所以,他们自信满满地面对人生,追求成功,荣耀上帝。巴西的独立之父蒂拉登斯特与建筑有些关系。他自学过建筑,有过建筑师的经历。他受启蒙运动影响,秘密发起了独立运动,准备举行起义,推翻葡萄牙殖民政府,建立共和国。由于密谋团队内部有奸细,尚未起事就败露被捕。蒂拉登斯特做人很有气节,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最后慷慨赴死。里约热内卢有一个博物馆——前国会大厦——以蒂拉登斯特命名,这也是建筑界的光荣。
尼迈耶设计的尼泰罗伊现代艺术博物馆在里约热内卢海湾对面,走跨海大桥只有14公里路程。这座建于1996年的博物馆大大提升了小城尼泰罗伊的知名度,由于它的藏品,更由于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座艺术珍品。
尼泰罗伊现代艺术博物馆像一个来自宇宙的飞碟,象征性浅显清晰(图21-5)。现代艺术是面向未来的。人类总是在面向未来,人类是唯一意识到“未来”的生命体。
博物馆底部小上部大,结构上有一定难度。许多造型新颖奇特的建筑都挑战结构逻辑,需要多花精力多花钱。
尼迈耶说自己不相信灵感。但他是一个艺术灵感充沛、作品个性鲜明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常常突破理性规则,表达浪漫。有人把他的作品称作现代巴洛克。尼泰罗伊现代艺术博物馆是尼迈耶89岁时的作品。他说,建筑就是创新。你可能不喜欢我的作品,但它是唯一的。
尼迈耶95岁时还设计了一个“唯一”的作品,像眼睛一样的尼迈耶博物馆(图21-6)。位于巴西库里蒂巴市的尼迈耶博物馆并不是纪念他的博物馆,而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博物馆的业主以这种方式向世界上最高龄的建筑师表达敬意。
以上我们谈到了现代主义风格的原则或者说特征,尼迈耶早期作品属于现代主义风格,如我们上一章介绍的巴西利亚的那些建筑,但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尼迈耶博物馆则背离了现代主义的原则,强调了形式和象征性。尼迈耶与他的老师勒·柯布西耶一样,建筑风格并不从一而终。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就是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偏离。偏离不是坏事,创新就意味着偏离。
图21-5 尼泰罗伊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21-6 尼迈耶博物馆
里约热内卢音乐城是勒·柯布西耶的法国老乡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的作品。包赞巴克是1994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获奖时已经50岁了。
普利兹克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创立。普利兹克家族投资诸多产业,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凯悦酒店集团。普利兹克奖的奖金不高,只有10万美元,但影响力巨大,由世界知名建筑师和学者每年评出一位获奖者。获奖者往往会得到巨大的商业机会。尼迈耶是1988年的获奖者。
包赞巴克的里约热内卢音乐城建于2009年,抬高10米的地坪和巨大的清水混凝土屋面板之间形成了高30米的敞开式空间,音乐厅建筑群布置于其中。敞开式空间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就空气流通和视线而言,它接近于室外,可以方便地看到大海和远山;而在防日晒和雨淋方面,它又相当于室内(图21-7)。这样的空间对炎热的里约热内卢非常适宜,因此大受喜欢室外活动的巴西人欢迎。公共空间的设计,为人着想和聚集人气是第一要素。包赞巴克的巨大天棚板不是形式主义的标新立异,而是紧扣公众性需求的主题。巨大的混凝土板必须做得薄才不会显得笨重,才会出轻盈飘逸的艺术效果。高强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为艺术的实现提供了支撑。
图21-7 里约热内卢音乐城
里约热内卢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参观“上帝之城”。“上帝之城”是一部描写巴西贫民窟的电影,参观“上帝之城”就是参观贫民窟。
我十几年前第一次去拉丁美洲,就意识到“贫民窟”这个词的翻译以及我们对贫民窟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
“窟”是洞穴的意思,也有密集居住的意思,主要用于贬义表述,如魔窟、淫窟、匪窟等。拉美国家贫民窟是穷人居住区,有些是政府建的安居工程,有些是政府为解决穷人安居问题免费划拨土地形成的社区。这些贫民窟就功能而言与中国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员聚集区没有什么两样。用“窟”来形容这些穷人社区并不准确。中性的翻译应当是棚户区、穷人社区或贫民社区等。
图21-8 里约热内卢“贫民窟”
里约热内卢有800万人口,大约有180万人住在60个“贫民窟”或棚户区里(图21-8)。
拉美人到城里打工,不是像大多数中国进城务工人员那样与家庭分离,过两地生活,住在工棚里也可以忍受,让老人儿童留守。他们到城市打工,家一定会随之而来。低收入阶层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怎么办?政府会划出一片土地,修建道路,通上水电。低收入者用塑料布搭个简易棚厦就可以先住下来。以后再这个月砌堵墙,下个月盖个屋顶,棚厦变成了简易的屋子。经济条件改善了,再装修,整院子,一层改建成2层或3层小楼。经济条件再改善,搬到好的社区,贫民窟的房子或出租或卖出去。建筑师尼迈耶曾经出钱给自己的司机在贫民区盖房子。
贫民窟存在教育、医疗条件差,犯罪率高、治安不好、毒品泛滥和黑社会横行等问题,但那是社会管理问题,而不是解决贫穷人口安居本身的问题。
城市发展有不同收入的群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规划应考虑这样的差别。
贫民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可以改造的。里约热内卢政府已经改造了30多个贫民窟,占贫民窟总数的一半。敢于把贫民窟作为旅游参观景点,也是治理自信的体现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