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艺术性与材料特性研究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艺术性与材料特性研究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整体造型的处理上,国家馆的整体造型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拱选取放大、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整体造型特征,忽略其间相互穿插的梁、棋、契等部件,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建筑的这一特点在材料表现上得到集中的体现。材料的技术性则牵涉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热工性能、结构方式、构造方式、生产加工工艺等诸多方面。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艺术性与材料特性研究

建筑是公共艺术,建筑是人为艺术,建筑要反映时代特征,时尚作为艺术的一个潮流风向标与同样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的建筑有着必然的联系和交流。建筑是功能的载体,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建筑又不只是功能的载体,建筑要存在多年,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时髦”的口味,而要抓住时代的永恒的面貌。也就是说时间改变了,环境改变了,要求改变了,建筑也要对此做出反应。建筑师必须要能讲时代的语言,要潜心于我们的时代,时代的音乐、时代的艺术、时代的时尚。建筑可以永远存在,优秀的建筑可以是超越时空的创作。

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发展演变已经从技术走向了艺术,同样也是从物质走向了精神。让我们看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地”的对应关系。在整体造型的处理上,国家馆的整体造型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拱选取放大、并从夏商周青铜器中吸取整体造型特征,忽略其间相互穿插的梁、棋、契等部件,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有一个大屋顶,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曲线的处理,显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装饰,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翠斯飞”。如果我们走进故宫,看太和殿、保和殿等体量庞大的建筑,居然一点也没有沉重感。在严谨与庄重中还能透出几许灵动,就因为凌空翘起的飞檐划出了一道弧形的轮廓线,使覆盖面积很大的屋顶变得轻巧起来,成为极富神韵和表现力的一部分,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建筑是一门实用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建筑的这一特点在材料表现上得到集中的体现。材料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材料在视觉上,通过色彩、质感和肌理这些基本属性,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和构造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相互的搭配、组合、连接,最终形成视觉作用下的统一,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材料的技术性则牵涉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热工性能、结构方式、构造方式、生产加工工艺等诸多方面。

在许多公众的眼中,建筑师是艺术工作者,许多建筑师也认为,建筑师的艺术修养对建筑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绘画和雕塑上也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和成就。于是,我们开始过于强调建筑艺术性的一面,热衷于各种流派和思潮,而忽视了建筑技术性的另一面,对结构、构造和工艺漠不关心。

意大利著名的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奈尔维在他的专著《建筑的技术与艺术》中说:“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可能艺术效果上甚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美学观点上公认杰出的而技术上却不是一个优秀作品的。看来,良好的技术对于良好的建筑来说,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建筑大师密斯对技术的美感十分推崇,他的那句名言“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十分精妙地阐释了现代技术条件下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他说:“我认为,搞建筑必定要直接面对建造的问题,一定要懂得结构和构造。对结构加以处理,使之能表达我们时代的特点,这时,仅仅在这时,结构成为建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教授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认为“建筑的根本在于建造,在于建筑师利用材料将之构筑成整体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在职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建筑师已不需要成为像伯鲁乃列斯基或者米开郎基罗那些前辈大师那样的全才,这固然为当代建筑师省下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极容易使建筑师与具体的“建造”相背离,或者违反结构与构造逻辑,创造出一些外表哗众取宠的作品,增加额外的建筑成本,或者抄袭、模仿名家名作的立面,而不积极分析其内在隐含的目的和动因。其实,多了解材料的技术性对于我们搞好建筑创作不仅不会浪费时间,相反还会使我们创作的空间更加自由。对材料的技术性层面的深刻把握,也有助于我们在材料表现力上的创新。

对于艺术和生活,“真、善、美”是广为接受的衡量标准和情操境界。与绘画雕塑相比,建筑艺术更贴近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纷呈迭出的建筑表达方式中,那些单纯玩味建筑形式的表现手法,有时会走向庸俗与造作。这就是缺乏“真”的缘故。曾经,材料的本性日渐呈现被侵蚀的趋势。一些建筑空间与立面的复杂实际上是浅薄的,这种伪先锋派的潮流,掩盖了材料的真实性和社会内涵,用传统材料和华丽外表掩盖着建筑空间的苍白。 David Harvey 曾批评过后现代文化中“赝品”的出现—一种极完美的物质状态,使真品与复制品之间的区别难以识破,通过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复制古典建筑变得十分精确,因此原品的真实性反而常常受到怀疑。赝品的生产已不仅仅是对建筑设计的限制,而且导致当代人类活动中极度混乱的现象。同时,人们被迫置身于短暂形象以及肤浅虚构的东西的狂烈炮轰之下。电视电影广告大众传媒等各种媒体都传播着一种文化,短暂的瞬间感受变得比任何从过去延续到今天直至将来的观念更重要。对许多人来说,对发展恒久高贵的理念的追求已经死亡。整个哲学学派建立于人们无力抵抗瞬间文化的压力,这一命题下,伦理变得毫无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对真实材料性质的新探索给予建筑以希望—不仅能创造感官和心理上的回报,而且能与闪烁不定的非物质世界相对,产生谦逊的、真实的冲击力。建筑的表现形式并非凭空臆造,它反映了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是经济和技术的产物。任何建筑构成元素的形成都是人们通过运用材料并改进技术,历经岁月演化的结果,是艺术和实用的结合,也是人类理性思维和感性直觉的创造。伟大的建筑,其建造逻辑莫不是清晰明了,柯布西耶的全框架外露表达了柱梁承重结构的真实,不加粉饰的混凝土外露表达了材料的真实。

赫佐格与德默隆设计的Dominus 葡萄酒厂,用铁笼内装当地石头做外围护结构,根据需要做成半透明的石墙,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石头的真实,光的真实,风的真实。博塔用砖建造一系列的小住宅,表达了砖的真实,真实的地方性,用砖说出了建筑的真实。

艺术真实性主要指以下三方面:

1.根据建筑不同的部位和功用,适当选择材料与形式(www.xing528.com)

建筑功能应与材料特征相对应。如受力构件要求坚固承载,而填充材料则是轻质隔声。赖特曾说:“我懂得把砖看成砖,木看成为木…每种材科都应有不同的处理以及适合其性能的使用可能性。”他在选用材料时特别注重发挥其天然本性,充分表现颜色质感,追求合理的力学特征。这同时也说明了建筑的双重性:科学与艺术不可分割。建筑艺术的创造涉及到许多建造因素: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结构计算等,于是便具有与其它造型艺术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征。可以认为建筑艺术必须依附于建造逻辑。

2.不刻意掩饰材料形态,而是突出工艺自身的装饰性

指材料的表现形态应反映材料的固有特点,这一点在路易·康的作品中显而易见。它们大多沉默静谧,令观者心灵震撼。康说“我相信建筑与一切其它艺术一样,艺术家本能地要把作品制作痕迹保留下来”,袭用粗野主义的手法,毫不掩饰砖的略不规整、石材纹理孔隙,木材的结疤纹路,而是将它们视作建筑工艺的装饰,“我既不虚饰一个节点,也不虚饰一种材料。我使它们与建筑物整体紧紧联系在一起。”

3.材料运用的内外统一

在建筑表现中,木、石、砖、混凝土等传统建筑材料不仅作为墙体材料,也是结构材料,在此基础上,东西方地区都发展了各自完整的结构体系,如砖拱、木架等,表现出内外统一的纯净空间,凸显了结构和材料本身所创造的空间感染力。这一时期,艺术的真实性还包涵着材料运用的内外统一性。

当然,艺术的真实性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对于石材饰面干挂于混凝土结构表面,或砖建筑的外表覆盖着的却是钢结构等做法,过去都会被认为是缺乏艺术真实性的表现。然而,在地球资源匮乏的今天,提倡节省能源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天然的传统建筑材料,不再提倡无节制地使用,而是有规划的使用。如森林的定期砍伐,或加工成薄片作为装饰贴面使用,或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合成。艺术的真实性的含义变得比过去更加复杂。

我们从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了解到材料不断演化的过程,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逐步从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化,由原始状态向新型、现代化的材料方向转化,这些建筑材料也具有了自身独特的性能和外形特征。品种繁多、丰富多彩的建筑材料从初期的表现自身的尺度、体量、色彩到表现材料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发展演变已经是从技术走向了艺术,同样也是从物质走向了精神。材料的设计运用也形成了一个较开放的体系,没有一种具体的划定标准,材料之间的搭配也没有明显的边界束缚,材料从被建筑师选择去表现建筑到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可塑性和独特气质而去决定性的表现建筑,材料的魅力在不断地外化扩展。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传承现代文化的基础。在当今建筑设计中传统装饰材料的精神依然存在,传统装饰材料从主要表现自身的尺度、形象、特征、功能,到当今的建筑装饰材料所诠释的更多的是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特征。

可持续的概念是当今国际所倡导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可持续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可以说都是当今世界建筑的研究热点。可持续性的要求又会提醒人们不断发展更具有生态性质的新型材料增强其文化性和艺术性。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设计的创新,也使得建筑创新的范围得到不断的扩展。不仅如此,健康、安全、无害、绿色、环保型的装饰材料已成为国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

建筑装饰材料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的特征,这要求我们建筑师要时刻保持全新的视觉角度,认识新材料,创造新工艺,以此来达到材料表现其建筑艺术性的目的。对于建筑材料的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研究只展开了一个方面,而通过建筑材料的文化性和艺术性的表现而出现非建筑材料的表现,在这方面还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力求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更多的研究。总之,对材料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充分掌握,是达到建筑作品材料表现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